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华

作品数:35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科委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系膜
  • 7篇系膜细胞
  • 6篇蛋白
  • 6篇肾脏
  • 6篇肾脏病
  • 5篇肾小球
  • 5篇肾小球系膜
  • 5篇肾小球系膜细...
  • 5篇细胞
  • 5篇激素
  • 5篇雌激素
  • 4篇低密度脂蛋白
  • 4篇氧化低密度脂...
  • 4篇脂蛋白
  • 4篇人肾小球系膜...
  • 4篇立场声明
  • 4篇绝经
  • 4篇LOX-1
  • 3篇性交
  • 3篇性交困难

机构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中国协和医科...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 35篇刘华
  • 11篇林娜
  • 9篇贾强
  • 9篇邓英辉
  • 7篇付文静
  • 7篇李学旺
  • 7篇李航
  • 7篇李文
  • 7篇董星彤
  • 6篇李银平
  • 6篇林守清
  • 6篇吴雷云
  • 4篇段琳
  • 4篇马琳琳
  • 4篇文煜冰
  • 4篇李艳
  • 3篇陶建瓴
  • 1篇王德光
  • 1篇杨敬春
  • 1篇王毓洲

传媒

  • 5篇中国实用妇科...
  • 4篇医学研究杂志
  • 2篇中华肾脏病杂...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2篇中华医学会肾...
  • 1篇中国糖尿病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国外医学(泌...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病案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血液净化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华骨质疏松...

年份

  • 3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作用的新进展被引量:7
2009年
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均表达雌激素受体,但雌激素对两者的作用远未阐明。雌激素能诱导成骨细胞产生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当雌激素缺乏时,T细胞分泌TNF和IL-7等增加,作用于破骨细胞加速骨丢失;绝经后FSH升高,可直接作用于破骨细胞增强其功能。雌激素亦可通过非基因组效应减缓成骨细胞凋亡,加速破骨细胞凋亡。最近研究发现,雌激素通过ERα可直接阻止骨丢失,可能机制是诱导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表达FasL,以旁分泌和自分泌的方式促进破骨细胞凋亡。
刘华林守清
关键词:成骨细胞雌激素FAS/FASLFSH
全文增补中
伴急性肾损伤的肿瘤相关性肾病临床及肾脏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临床表现肿瘤相关性肾病合并急性肾损伤,确诊为恶性肿瘤并行肾活检的患者,分析其肾脏病变的临床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以急性肾损伤在笔者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行肾活检并确诊恶性肿瘤的33例肾病患者,分析其临床特点及肾脏病理分布谱。结果33例患肴中,男性25例,女性8例,患者年龄32〜68岁.肿瘤分布广泛,其中实体肿瘤18例,血液系统肿瘤15例,所有患者临床均表现急性肾损伤,伴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伴发贫血、血尿、红细胞沉降率增快,γ球蛋白升高,实体肿瘤患者主要表现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为主要的肾脏病理改变,病因以消化道来源肿瘤最多,血液系统肿瘤以多发性骨髓瘤最多见,临床突出表现急性肾损伤,病理以管型肾病最常见,患者肾功能预后取决于原发病性质和治疗的时机,积极治疗肾功能可完全或部分恢复,部分需要替代治疗结论不同来源的恶性肿瘤造成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类型存在差异。对于中老年肾脏疾病患者,尤其伴发急性肾损伤、贫血、γ球蛋白升高,需加强肿瘤筛查避免漏诊,特殊类型的患者在原发病缓解后仍应注意肾病的发生。
刘华贾强董星彤李文李银平林娜吴雷云张爱华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肾脏病理
别嘌醇降低血尿酸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应用别嘌醇降低血尿酸水平,观察其对延缓慢性肾衰竭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慢性肾衰竭伴有轻度高尿酸血症患者61例,随机分为别嘌醇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给予别嘌醇治疗组患者别嘌醇100~300mg/d,控制血尿酸于正常范围内。慢性肾衰竭药物治疗方案两组相同。观察期限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慢性肾衰竭进展的差异。观察终点为:血肌酐较基线翻倍,进入终末期肾病(透析治疗或血清肌酐>707μmmol/L),全因死亡。结果:两组患者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均有升高,但别嘌醇治疗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上升幅度低于对照组(t=2.331,P=0.023和t=3.673,P=0.001)。别嘌醇治疗组有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对照组有18例患者达观察终点,别嘌醇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7.59%比56.25%。χ2=5.111,P=0.024)。结论:别嘌醇通过降低血尿酸水平,可明显延缓轻中度慢性肾衰竭的进展。
邓英辉张沛刘华贾强
关键词:别嘌醇尿酸
免疫指标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比较免疫指标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AMN)与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临床特征与病理改变,以助于鉴别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9年9月肾内科住院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其中肾穿刺病理诊断为AMN伴抗核抗体(ANA)等免疫指标阳性的患者28例(AMN组),肾穿刺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的IMN患者123例(IMN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肾脏病理学结果。结果免疫指标阳性的AMN组患者和IMN患者比较,AMN组发病年龄轻,女性比例高,镜下血尿明显,补体C3、C4降低,伴有白细胞计数降低等血液系统异常,免疫荧光包含C1q的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比例升高,IMN患者PLA2R阳性比例高。结论免疫指标阳性的不典型膜性肾病,病理类型类似于Ⅴ型狼疮,临床多表现为肾病综合征,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等免疫指标阳性率高,病理免疫荧光多种免疫复合物沉积,特别伴有“满堂亮”,高度提示狼疮性肾炎,应早期给予积极治疗。
刘华贾强董星彤李文李银平林娜付文静张爱华
关键词:特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指标
北美绝经学会雌激素和孕激素在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应用的立场声明解读被引量:5
2008年
刘华马琳琳林守清
关键词:围绝经期激素疗法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IL-1β对植物血凝素样受体(LOX-1)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植物血凝素样受体(lectin-likeoxidized low-den- sity lipoprotein receptor,LOX-1)表达的自身调节;以及炎...
刘华李学旺李航陶建瓴文煜冰段琳李艳
关键词:植物血凝素人肾小球系膜细胞LDL氧化低密度脂蛋白LOX-1
恶性肿瘤生存者医疗-随访模式研究进展
王毓洲苗劲蔚韩磊刘华
雷帕霉素对KKAy小鼠体重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KKAy小鼠体重及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16周KKAy小鼠3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12只)、雷帕霉素治疗组(R组,12只)、胰岛素治疗组(Ins组,10只),6只同龄C57BL与5只KKAy小鼠作为治疗前对照。结果治疗前KKAy小鼠体重、血糖、TG明显高于C57BL小鼠(体重:36.2±1.9gvs29.3±1.0g;血糖:13.4±1.7mmol/Lvs7.8±0.5mmol/L;TG:1.59±0.16mmol/Lvs0.75±0.09mmol/L;P均<0.01)。治疗4周后:R组体重(33.7±2.3g),低于NC组(38.2±1.5g)和Ins组(37.4±1.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组血糖(17.2±7.3mmol/L),低于NC组(29.1±3.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R组体重(32.2±3.1g),低于NC组(39.3±2.8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糖(18.2±3.7mmol/L),低于NC组(24.4±5.1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胰岛素敏感试验表明:R组在注射胰岛素60min后,血糖降幅明显大于NC组(4.88±0.73mmol/Lvs2.65±2.12mmol/L,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减轻KKAy小鼠体重、改善IR、降低血糖。
王德光李学旺李航陈丽萌段琳李艳刘华
关键词:雷帕霉素体重胰岛素抵抗
Seminar教学法在血液净化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观察Seminar教学法运用于血液净化学临床教学中的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年至2018年7间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肾内科参加培训的住院医师62名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名。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观察组采用Seminar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理论考试得分分别为(79.33±10.55)、(86.78±8.9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4);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例分析得分为(75.93±10.93)、(83.44±7.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8,P=0.003)。对问卷调查的各项目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运用Seminar教学法进可以明显提高血液净化学的临床教学效果。
邓英辉林娜李银平吴雷云刘华
关键词:SEMINAR教学法血液净化临床教学
血清淀粉样蛋白A在糖尿病肾脏病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21年
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在终末期肾病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成为替代治疗的首位病因,还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认为炎症是糖尿病肾脏病发病的关键环节。血清淀粉样蛋白A(serum amyloid A,SAA)是一种急性期反应蛋白,作为一种新型促炎性细胞因子,是联系血糖和炎症之间的关键因素,在DK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SAA水平测定有助于DKD的早期诊断,评估DKD进展及危险因素;抑制SAA及其相关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和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janus kinase/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JAK-STAT)炎症通路的表达,对于DKD的治疗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郝怡然刘华
关键词:血清淀粉样蛋白A糖尿病肾脏病炎症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