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原
- 作品数:21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
- 王丽张佳莉杨邵东陈新明张慧李原熊世春涂石路
- 慢性溃疡性口炎免疫荧光病理诊断及文献复习
- 目的:对一例治疗效果不佳、临床诊断口腔黏膜炎待查的病例进行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明确是否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方法:未固定的牙龈黏膜活检组织进行冰冻病检并确定黏膜面方向,制作3μm冰冻切片,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标记IgG、I...
- 王丽张佳莉张慧李原
- 文献传递
- 抑癌基因PTEN、p27及Ki-67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被引量:4
- 2004年
- 目的 检测抑癌基因PTEN、p2 7及Ki 6 7在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 31例涎腺粘液表皮样癌的PTEN、p2 7和Ki 6 7表达进行检测 ,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PTEN、p2 7表达在高分化组粘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分别为 88 89%、94 4 4 % ,低分化组分别为 5 3 85 %、4 6 15 % ;Ki 6 7增殖指数在高、低分化组间分别为 (5 18± 2 97) %、(10 38± 3 6 5 ) % ,三者在高低分化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PTEN和p2 7的表达呈正相关 (rs=0 4 4 5 ,P <0 0 5 ) ,p2 7和Ki 6 7的表达呈负相关 (rs=- 0 4 2 3,P <0 0 5 )。结论 涎腺粘液表皮样癌中 ,PTEN、p2 7和Ki 6
- 申静汪说之陈新明李原
- 关键词:抑癌基因PTENP27KI-67涎腺粘液表皮样癌
- 44例腺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
- 2000年
- 目的 分析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 44例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 ,并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腺淋巴瘤和正常腮腺中乳铁蛋白及转铁蛋白的表达。结果 44例均发生于腮腺 ,平均 5 6 .5岁 ,无复发病例 ,男女比约 10∶1,Ⅰ型 35例 ,占 79 5 % ,Ⅱ型 9例 ,占 2 0 5 %。乳铁蛋白及转铁蛋白在腺淋巴瘤和腮腺腺泡、闰管细胞有相似的免疫学特征。结论 腺淋巴瘤多发于中老年男性者之腮腺 ,常单侧发病 ,无明显自觉症状 ,少有复发 ,在组织发生学上和腮腺腺泡、闰管细胞可能存在联系。
- 余东升刘清赵玮李原
- 关键词:腺淋巴瘤免疫组织学乳铁蛋白转铁蛋白
- 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辅助口腔黏膜病病理诊断
- 目的:对疑为自身免疫性疱性疾病或系统性结缔组织疾病的口腔黏膜病患者进行活检组织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标记,明确病理诊断。方法:对口腔黏膜科送检的14例新鲜活检组织进行冰冻活检并确定黏膜方向,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标记IgG、Ig...
- 王丽张佳莉杨邵东陈新明张慧李原熊世春涂石路
- 文献传递
- 腮腺腺淋巴瘤中5种免疫组化标志物的定位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检测腺淋巴瘤和腮腺正常组织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抗糜蛋白酶(α_1- antichymotrypsin,α_1-ACT)、抗胰蛋白酶(α_1-antitrypsin,α_1-AT)、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的表达及定位,对腺淋巴瘤上皮的组织发生学进行探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36例腺淋巴瘤和正常腮腺CEA、α_1-ACT、α_1-AT、LF和TF的表达,进行阳性着色评价和定位分析。统计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正常腮腺中腺泡细胞和闰管细胞对CEA、α_1-ACT、LF和TF呈阳性反应;纹管细胞中CEA、LF和TF阳性表达,未见α_1-ACT和α_1-AT着色;排泄管腔细胞对LF及CEA着色,排泄管基底细胞仅对CEA阳性;肌上皮细胞仅对TF阳性。腺淋巴瘤上皮成分中,TF主要分布于基底细胞,CEA、α_1-ACT、LF和α_1-AT主要分布于腔细胞。结论:腺淋巴瘤上皮成分中2层细胞形态结构与免疫表达不同,功能分化有差异;腺淋巴瘤上皮成分和腮腺腺泡细胞、闰管细胞有相似的免疫特征,提示两者间可能存在组织发生学联系。
- 余东升黄洪章熊世春李原
- 关键词:腮腺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 口腔鳞癌浸润前沿、中心和癌间质TP53、RPS6基因变化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检测微卫星位点 TP53、RPS6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中心及癌间质细胞中的基因变化,揭示口腔鳞癌的生物学行为。方法运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分别获取同一肿瘤浸润前沿、中心及癌间质足量的细胞,提取 DNA,PCR-变性 PAGE 电泳检测 TP53和 RPS6位点的基因变化。结果浸润前沿、中心和癌间质中 TP53和 RPS6存在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和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发生率从23.5%(4/17)到64.7%(11/17),且 LOH 和(或)MI 的模式存在不同。上皮 TP53和 RPS6的 LOH 和 MI 发生率分别为70.6%(12/17)和64.7%(11/17),间质为43.8%(7/16)和23.5%(4/17),癌实质较间质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沿 TP53的 LOH 发生率为64.7%(11/17),中心为60.0%(9/15)。RPS6在浸润前沿的 LOH 和 MI为58.8%(10/17),中心为29.4%(5/17)。两位点总发生率分别为62.5%(20/32)和44.1%(1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口腔鳞癌样本浸润前沿、中心和肿瘤间质的基因变化不同,癌实质基因变化率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
- 王新红樊明文孙志军陈新明王丽李原
- 关键词:鳞状细胞杂合子丢失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 腮腺腺淋巴瘤中五种免疫组化标记的定位研究
- 目的检测腺淋巴瘤和腮腺正常组织中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抗糜蛋白酶(α1- antichymotrypsin,α1-ACT)、抗胰蛋白酶(α1-antitrypsin,α1-...
- 余东升黄洪章熊世春李原
- 关键词:腮腺腺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
- 文献传递
- 以下颌骨病变伴骨质暴露及贫血为主要表现的一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
- 主诉/症状:男性患者,71岁,因右侧颊部肿物伴疼痛不适一月余,抗炎治疗效果不佳就诊。体征检查:患者一般情况尚可,血液检查发现患者贫血。专科检查:头颈活动自如,双侧面部不对称,右侧面颊部肿物大小4cm*4cm*4cm,质硬...
- 王丽张佳莉李原
- 慢性溃疡性口炎免疫荧光病理诊断及文献复习
- 王丽张佳莉张慧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