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金鑫
- 作品数:5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侵入性肝纤维化诊断模型对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10年
- 目的探讨6种非侵入性模型(APRI、Hepascore、Fibroindex、SLFG、S指数和Hui模型)对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者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8例慢性HBV感染者行肝活检及血清学指标检测,根据Scheuer分期标准,将肝纤维化分期设定两个判定点,显著纤维化(S2~S4期)和广泛纤维化(S3~S4期)。以肝活检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6种诊断模型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纤维化及广泛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各非侵入性诊断模型区别显著纤维化(S0S1与S2S3S4)的AUROC范围为Fi-broindex0.852(95%CI:0.703~0.890,P﹤0.01)至Hepascore0.671(95%CI:0.572~0.769,P﹤0.01);区别严重纤维化(S0S1S2与S3S4)的AUROC范围为Fibroindex0.780(95%CI:0.698~0.863,P﹤0.01)至Hepascore0.682(95%CI:0.589~0.776,P﹤0.01);诊断准确率集中于60%~80%。结论运用无创性诊断模型评价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具有敏感、准确和可重复性,可监测和评估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动态变化。
- 尹胜杰霍娜徐京杭郑金鑫王晋生孙谢文陈新月斯崇文于岩岩
- 关键词:肝纤维化肝活检慢性乙型肝炎非侵入性诊断
- 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和前C区(PreC)突变与HBeAg、HBV DNA水平和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83例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标本,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185例,肝硬化(LC)98例。采用PCR后直接测序法检测HBV BCP和PreC区突变,同时确定基因型。结果在HBeAg阴性和HBeAg阳性CHB患者中,前C区A1896变异率分别为44.6%(37/83)和21.6%(22/102)(χ2=11.154,P=0.001),LC患者分别为43.4%(23/53)和17.0%(8/47)(χ2=8.101,P=0.004)。在HBeAg阳性患者中,BCP T1762/A1764双突变率LC组和CHB组分别为89.4%(42/47)和70.6%(72/102)(χ2=6.310,P=0.012)。在单变量分析中,只有年龄(≥45岁)(χ2=27.861,P<0.001)、BCP T1762/A1764双突变(χ2=8.675,P=0.003)和HBV DNA(≥105拷贝/ml)(χ2=20.499,P<0.001)与LC进展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匹配年龄和性别)发现,BCP T1762/A1764双突变(OR=3.260,95%CI:1.401~7.586;wald=7.517,P=0.006)和HBV DNA(≥105拷贝/ml)(OR=4.640,95%CI:2.331~9.237;wald=19.089,P<0.001)是LC进展的危险因素。结论前C区A1896突变与HBeAg的消失有关;年龄(≥45岁)、BCP T1762/A1764双突变和HBV DNA高载量(≥105拷贝/ml)与肝硬化进展有关。
- 郑金鑫于敏席宏丽郑颖颖尹胜杰张独佾王芳曾争于岩岩
- 关键词:突变
- 18α-甘草酸二铵对丝裂霉素C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 2011年
- 目的探讨18α-甘草酸二铵对丝裂霉素(MMC)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18α-甘草酸二铵不同浓度与低剂量MMC(50μg/ml)MMC联合作用,采用MTT比色法观察MMC对HepG2细胞活性率的影响;流式细胞术分析凋亡细胞的百分率、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Caspase-3的活性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细胞色素C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单独MMC(50μg/ml)处理的HepG2细胞活性率明显降低,凋亡率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下降,Caspase-3活性增加,细胞内细胞色素C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少,而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加。不同浓度的18α-甘草酸二铵与MMC合用组,这些指标的变化均受到抑制。结论 18α-甘草酸二铵可抑制MMC诱导的HepG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通过调控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而实现。
- 尹胜杰郑金鑫张婷鲁风民徐京杭于岩岩
- 关键词:丝裂霉素甘草次酸细胞凋亡
- 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及前C区突变的检测及意义
-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HBV基本核心启动子(BCP)突变和前C区(PreC)突变与HBeAg、HBVDNA水平和慢性肝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283例慢性HBV感染者抗病毒治疗前的血清标本,其中慢性乙...
- 郑金鑫于敏席宏丽郑颖颖尹胜杰张独佾王芳曾争于岩岩
- 关键词:HBV感染者核心启动子前C区突变
- APOBEC3酶家族基因多态性在不同族群中的分布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研究载脂蛋白B mRNA编辑酶催化多肽3(apolipoprotein B mRNA editing enzyme catalytic polypeptide-like3,APOBEC3)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人种中的差异情况。方法使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tagger server选择13个标签单核苷酸多态性(tag-SNP),选择条件等位基因频率>0.05。应用DNA pooling及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153个中国西北方汉族健康人的13个tag-SNPs的等位基因频率,并与其他人种比较。结果 13个tag-SNP中,rs9622902、rs6001364、rs140324在不同人种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577、0.643、0.275);其余10个tag-SNPs(rs738814、rs6001363、rs2019907、rs8142051、rs4820364、rs6001343、rs2076101、rs2016407、rs9619784、rs5757428)在不同人种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以rs2016407、rs2076101、rs5757428、rs2019907、rs9619784的P值最为显著,分别为2.883E-23、6.766E-20、9.686E-10、6.853E-08、2.409E-07。4个tag-SNPs(rs2019907、rs6001343、rs2076101、rs2016407)在亚洲中国人和日本人群中的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中国人但不同地区来说,rs2076101、rs2016407、rs2019907、rs4820364这4个tag-SNPs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个tag-SNPs(rs738814、rs8142051、rs2076101、rs2016407、rs5757428、rs6001363、rs2019907、rs4820364)在亚洲地区人种、祖居北欧和西欧的美国犹他州人、尼日利亚伊巴丹的约鲁巴人三大种族中的等位基因频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以rs2016407、rs2076101、rs5757428最为显著,P值分别为1.920E-19、5.321E-17、9.382E-11。结论 APOBEC3SNPs等位基因多态性在不同人种之间的分布并不完全一致,rs2016407、rs2076101、rs5757428这三个tag-SNPs在不同人种间的差异性最大。
- 郑颖颖郑金鑫曾争王芳
- 关键词:载脂蛋白B基因频率人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