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2篇术后
  • 2篇门静脉
  • 2篇静脉
  • 2篇高压症
  • 2篇肝断面
  • 2篇肝切除
  • 2篇肝切除术
  • 1篇胆漏
  • 1篇修补术
  • 1篇选择性贲门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离断
  • 1篇血管离断术
  • 1篇血栓
  • 1篇血栓形成
  • 1篇早期抗凝
  • 1篇早期抗凝治疗
  • 1篇张力疝修补术

机构

  • 6篇南通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陈骏
  • 4篇王建新
  • 4篇肖旭
  • 3篇蔡卫华
  • 3篇王卫兵
  • 3篇蔡邢峰
  • 2篇朱任飞
  • 2篇吴金柱
  • 1篇胡进勇
  • 1篇汤卫国
  • 1篇卢潮德
  • 1篇吴建军

传媒

  • 2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1篇2015
  • 5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肝切除术中肝断面的技术处理被引量:5
2013年
肝脏外科迅速发展,肝切除术明显增加,其中术后出血、胆漏难以避免.术后出血可能发生在肝断面出血、胆道出血、门脉高压症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分析术后出血等的原因主要包括:(1)术中肝断面的处理存在疏漏,血管结扎不可靠,导致肝断面渗血所致;(2)术中肝断面处理时,仅缝合表面而留有死腔,腔内血液压力增高后由肝断面或者胆道流出;(3)肝断面缝合时张力较高,术后肝脏组织坏死、感染,形成感染坏死灶导致周围血管与胆管瘘,从而胆道出血[1];分析术后胆漏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术中肝断面细小胆管漏未处理;(2)肝断面的肝组织坏死,末梢胆管漏胆汁;(3)术中未对大的胆管断端结扎;(4)肝断面的创面感染;(5)术后胆道梗阻致胆管压力升高[2].再分析其它的各种并发症,如术后肝功能衰竭、膈下感染、腹水等,都直接或者间接与术中肝断面的处理相关.由此可见,术中对肝断面的尤为重要.分析本院2008年以后肝切除术392例,讨论肝断面的技术处理方法,以减少术后出血及胆漏的发生率.
王建新蔡卫华肖旭王卫兵陈骏蔡邢峰
关键词:肝切除术胆漏并发症
术中白试验在肝切除术中肝断面漏胆检测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白试验在肝切除手术中检测漏胆的价值。方法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肝切除手术中采用白试验联合干纱布擦拭法检测漏胆56例。即在肝切除手术操作末期,用干纱布擦拭法确认无漏胆后,经胆囊管或左右肝管插管注入5%无菌脂肪乳剂10~30mL,同时用手阻断远端胆总管。观察肝切除手术创面的白色液体渗出情况,对渗出白色液体处予以间断缝合。重复操作,至断面无白色液体渗出为止。结果56例患者经术中检测,发现漏胆17例(漏胆检出率为30.4%),每例发现漏胆1~6处(平均2.9处),术中均予以确切缝合以关闭漏胆处,且重复试验操作,证实均再无漏胆。术后发生漏胆2例(3.6%),经相应治疗后痊愈出院。全部患者出院后均随访3~6个月(平均3.8个月),无膈下积液或膈下感染病例发生。结论术中自试验能够发现漏胆的精确部位,不会污染肝切除手术创面,并能够无限次地重复试验,值得临床推广。
王建新蔡卫华肖旭王卫兵陈骏蔡邢峰
关键词:肝切除术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
2013年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住院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14例,分别采取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后腹腔镜组7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复发例数方面比较没有明显差别;开腹组7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腹腔镜组。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无张力疝修补术均安全、有效,在临床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结合自己的手术经验选择相应的术式进行治疗。
朱任飞卢潮德陈骏吴金柱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
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我院普外科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05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组)54例和传统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照组)51例,比较两组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PVT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脾脏切除前、后两组间门静脉自由静脉压(FPP)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断流后FPP均较断流前有所升高,对照组高于观察组;术后血小板计数和凝血功能检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观察组门静脉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门脉血流速度观察组明显快于对照组。结论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可显著降低门脉高压症术后PVT发生率,合理保留了机体的自发性分流,可改善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且手术简便易行,是外科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理想术式。
肖旭蔡卫华胡进勇王建新陈骏
关键词: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血栓形成
晚期胃窦癌合并胃底间质瘤1例分析
2013年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86岁,因"上腹部胀痛不适半月"于2012年8月22日入住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既往无消化道溃疡病史,近期有恶心呕吐,体重明显下降。电子胃镜检查提示胃窦见巨大溃疡浸润病灶,表面腐苔覆盖,触之易出血,边缘黏膜增生隆起,
朱任飞吴建军汤卫国陈骏吴金柱
关键词:胃窦癌胃切除术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的早期抗凝治疗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 研究脾切除术后早期接受抗凝治疗对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对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1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抗凝组(76例)和对照组(64例),抗凝组术后早期根据血小板计数予以川芎嗪、阿司匹林、低分子量肝素等药物进行早期抗凝治疗;对照组术后早期不进行抗凝治疗,术后监测血小板计数及D-二聚体,B超或CT检查是否存在门静脉血栓.结果 抗凝组和对照组在脾切除术后第2天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上升,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凝组:(95.73±28.06)×109/L比(38.41±11.96)×109/L、(3.61±0.18) mg/L比(0.42±0.09) mg/L,对照组:(92.56±27.25)×109/L比(35.13±11.38)×109/L、(3.26±0.16) mg/L比(0.37±0.09) mg/L,P< 0.05].术前及术后第2天两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10例,抗凝组发生门静脉血栓3例,抗凝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3.95%(3/76)]与对照组[15.62%(10/6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早期抗凝治疗是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王建新肖旭王卫兵陈骏蔡邢峰
关键词:脾切除术门静脉抗凝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