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莎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2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发育疾病研究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单胞菌
  • 3篇铜绿
  • 3篇铜绿假单胞
  • 3篇铜绿假单胞菌
  • 3篇假单胞菌
  • 2篇生物膜
  • 2篇铜绿假单胞菌...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分子
  • 1篇十二烷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实验
  • 1篇体外实验研究
  • 1篇群体感应系统
  • 1篇细胞
  • 1篇基因
  • 1篇基因缺陷
  • 1篇核细胞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余加林
  • 3篇杨锡强
  • 3篇芦起
  • 3篇李亚莎
  • 2篇钟海英
  • 2篇冉桃
  • 1篇邓兵
  • 1篇林丽华
  • 1篇黄道超

传媒

  • 2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铜绿假单胞菌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信号分子对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2和4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群体感应系统信号分子3-氧十二烷酰高丝氨酸内酯(3-O-C12-HSL)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凋亡以及TLR2/4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自健康献血者血液中分离单核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并以0、1、10、50和100μmol/L 3-O-C12-HSL作用,采用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的3-O-C12-HSL分别作用对人单核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用RT-PCR测定单核细胞TLR2/4 mRNA表达。结果3-O-C12-HSL刺激单核细胞12 h后TLR2/4 mRNA表达降低,且呈剂量依赖关系,TLR2/4 mRNA在100μmol/L时最为显著(0.3494±0.0979,0.3351±0.1121)。3-O-C12-HSL对单核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3-O-C12-HSL可以激发单核细胞细胞凋亡,下调Toll样受体的表达水平,从而削弱单核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应答能力,这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逃逸免疫清除的重要原因之一。
芦起余加林林丽华冉桃邓兵李亚莎杨锡强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单核细胞
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lasR rhlR基因缺陷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影响的体外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BF)形成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建立3 d QS系统完整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型PA01菌株与QS系统缺陷(lasRrhlR基因缺陷△lasR△rhlR)型菌株生物模型,通过SYT09/PI荧光探针标记,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摄取BF不同层面的图片,经图像结构分析(ISA)软件分析获得QS系统lasRrhlR缺陷株,PA01菌株BF相关空间结构参数。结果培养第3天PA01菌株可形成较厚、有孔状通道的成熟BF结构,而△lasR△rhlR菌株仅形成明显稀薄的早期BF结构,△lasR△rhlR菌株的3 d BF厚度为(7.36±0.2)μm,PA01菌株为(21.64±0.57)μm(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AP)分别为:(0.902±0.006)、(0.928±0.002);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ral entropy,TE)在△lasR△rhlR菌株分别为:(1.503±0.029)和(5.706±0.190);在PA01菌株分别为:(1.467±0.015)和(5.213±0.111),△lasR△rhlR菌株AP较PA01菌株低(P<0.05);而ADD、TE较PA01菌株高(P<0.05)。结论△lasR△rhlR基因缺陷明显影响铜绿假单胞菌的BF形成能力,QS系统lasRrhl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BF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芦起杨锡强余加林李亚莎钟海英
关键词:生物膜铜绿假单胞菌
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群体感应系统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群体感应(QS)系统的影响。方法平板法培养成熟的铜绿假单胞菌PAO1野生型菌株和QS系统缺陷株△lasR△rhlR基因缺陷型、△lasI△rhlI基因缺陷型菌株生物膜,分别予生理盐水和氨溴索1.875 g·L^(-1)、3.75 g·L^(-1)作用8 h。通过荧光探针SYTO9/PI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不同浓度氧溴索作用前后不同菌株生物膜的结构变化,利用生物膜图象结构分析软件(ISA)对氨溴索作用前后的生物膜结构参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PAO1野生型菌株可见大片状生物膜,细菌密集。2个基因缺陷型菌株的生物膜菌落较稀疏,氨溴索作用后不同菌株生物膜厚度、平均扩散距离和结构熵均显著减少,区域孔率增加,有剂量相关性(P<0.05),PAO1野生型菌株生物膜的变化幅度比QS系统缺陷株更大(P<0.05)。结论氨溴索破坏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结构,具有拮抗QS系统的特性,高浓度氨溴索(3.75 g·L^(-1))效果更显著。
芦起冉桃李亚莎黄道超钟海英余加林杨锡强
关键词:氨溴索生物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