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7篇术后
  • 7篇胃癌
  • 7篇肠癌
  • 5篇免疫
  • 4篇肿瘤
  • 4篇围手术
  • 4篇围手术期
  • 4篇免疫功能
  • 4篇癌患者
  • 4篇肠内
  • 3篇直肠
  • 3篇直肠癌
  • 3篇切除
  • 3篇切除术
  • 3篇细胞
  • 3篇结肠
  • 3篇结肠癌
  • 3篇肠内营养
  • 2篇炎性

机构

  • 14篇常州市第一人...
  • 11篇苏州大学附属...
  • 1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苏州大学

作者

  • 25篇王勍
  • 15篇王荣朝
  • 12篇卢麒丞
  • 8篇陈焕年
  • 7篇吴雨岗
  • 5篇尹勇
  • 4篇王海涛
  • 4篇王海涛
  • 4篇李忠
  • 4篇许军
  • 2篇许军
  • 2篇谢海彬
  • 2篇尹勇
  • 1篇钱海鑫
  • 1篇邢伟
  • 1篇顾晓方
  • 1篇钱光阳
  • 1篇李德春
  • 1篇陈同钰
  • 1篇鲁常青

传媒

  • 9篇江苏医药
  • 2篇肠外与肠内营...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2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华西医学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华疝和腹壁...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胃癌组织中Ptc蛋白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2010年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Ptc蛋白的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分化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15例胃癌患者肿瘤和癌旁组织中的Ptc蛋白。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5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中的Ptc蛋白,并分析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Ptc蛋白表达量为0.375±0.117,低于癌旁组织的0.697±0.158,P<0.05。胃癌组织中Ptc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和远处转移有相关性(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Ptc蛋白表达降低,其与胃癌分化与转移程度密切相关。
王勍陈焕年王荣朝
关键词:胃肿瘤胃癌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国内文献荟萃分析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 总结分析国内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的临床诊治现状及其预后。方法检索1992年1月至2009年4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获得临床资料完备的42篇文献共439例SPT,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39例SPT中男性38例(8.7%),女性401例(91.3%),男:女=1:10.6,平均年龄28岁(8~76岁)。377例有临床表现描述,主要为腹痛(35。3%)、腹部包块(31.3%)、腹胀不适(7.7%),101例(26.8%)无任何症状,为体检时偶然发现。术前诊断有记载者246例,误诊161例,误诊率65.4%。439例SPT均行手术治疗,手术根治性切除率高达97.3%(427/439)。平均肿瘤直径7.8cm(1.5~25.0cm)。394例对肿瘤侵犯转移有记载,80例(20.3%)有恶性表现。418例(95.2%)获得术后随访,平均随访时间34个月(1月~25年)。随访期间403例(96.4%)无瘤存活,4例局部复发,6例发生肝转移,4例因本病病死。结论SPT是一种少见的潜在低度恶性肿瘤,好发于年轻女性,确诊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手术是SPT唯一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良好。
尹勇李兆丽王勍王荣朝李忠卢麒丞许军鲁常青陈同钰
关键词:胰腺肿瘤实性假乳头状瘤预后
围手术期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法分别测定 40 例结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 T 细胞亚群CD4^+、CD8^+、CD4^ +/CD8^+的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结果 结肠癌组治疗前外周血 T 细胞亚群 CD4+和 CD4^+/ CD8^+均降低,而 CD8^+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行根治性手术组术后 CD4^+和 CD4^+/ CD8^+均有显著性增高 (P〈0.05),CD8+显著性降低 (P〈0.05);行姑息性手术组术后 CD4+、CD8^+ 和 CD4^+/ CD8+均无显著性改变 (P〉0.05).结论 检测结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有助于临床判断肿瘤发展、手术疗效和评估预后.
王勍吴雨岗王荣朝
关键词:结肠癌围手术期细胞免疫
结肠癌组织中IL-17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IL-17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5例结肠癌组织和25例癌旁正常组织IL-17表达,分析IL-17表达水平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IL-17阳性染色定位于结肠癌细胞质,其高表达的阳性率为47.0%;IL-17在癌旁正常组织中不表达。IL-17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和P<0.01),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IL-17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可作为结肠癌预后判断及淋巴结转移监测的指标之一。
吴雨岗王勍陈焕年谢海彬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7结肠癌
原发性空回肠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其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水平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12年11月62例原发性空、回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55±16)岁,>40岁者占83.9%。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53例,良、恶性之比为1︰5.9。53例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间质瘤26例,恶性淋巴瘤15例,腺癌9例,另有平滑肌肉瘤、肉瘤样癌、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各1例;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44/62,71.0%)、肠梗阻(22/62,35.5%)、贫血(16/62,25.8%)、腹胀不适(11/62,17.7%)、消化道出血(10/62,16.1%)、腹部包块(8/62,12.9%)。术前小肠肿瘤的诊断率仅为25.8%(16/62),46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及术后病理检查得以确诊。结论原发性空、回肠肿瘤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相当困难,术前误诊率高,高度警惕和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十分重要。
尹勇李忠谢海彬卢麒丞王勍许军王荣朝
关键词:空肠回肠肿瘤
围手术期部分肠内营养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3
2008年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部分EN支持对胃癌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围手术期部分EN组(研究组)和术后早期部分性EN组(对照组),分别按不同治疗方案进行营养支持至手术后第7天。所有病人均于术前、术后第1、8天测量体质量、皮皱厚度、上臂围、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清蛋白、前清蛋白,C反应蛋白、IgG、IgM、IgA、CD4、CD8、CD4/CD8、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研究组前清蛋白和IgG水平高于对照组,IL-6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胃癌病人进行围手术期部分EN支持,不仅能更好地改善病人术后的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而且还能减轻病人手术创伤后的机体炎性反应。
李忠巴哈提李军王丽尹勇王荣朝王海涛王勍
关键词:肠内营养围手术期胃癌免疫炎性反应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期疗效。方法分析直肠癌根治术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45例(腔镜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40例(开腹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腔镜组的手术时间长于开腹组[(165.82±23.65)min vs.(106.35±18.31)min](P<0.01);但是腔镜组较开腹组术中出血量减少[(152.97±96.56)ml vs.(302.10±141.92)ml](P<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3.40±1.34)d vs.(4.93±1.21)d]及术后住院时间[(10.93±4.02)d vs.(13.60±5.56)d]缩短(P<0.05)。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仿(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和住院时间短等优势。
吴雨岗王勍陈焕年卢麒丞
关键词:直肠癌腹腔镜手术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的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RC)患者体内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3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0例CRC患者和15名健康者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瘤旁组织中细胞因子IL-17A、IL-17F、IL-23mRNA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17A、IL-23的水平;并作临床相关性分析。结果肿瘤组织标本中IL-17A的mRNA、IL-23的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对照组瘤旁组织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F的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中的mRNA相对表达量,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17、IL-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它们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发生部位均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结论CRC患者体内存在着细胞因子IL-17A、IL-23的高表达,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袁磊吴雨岗王勍王海涛钱光阳
关键词:结直肠癌TH17细胞IL-17IL-23
普理灵疝装置对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普理灵疝装置(PHS)对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影响。方法对同期245例腹股沟疝行无张力修补术的患者进行随访,其中PHS组109例,Plug组136例。随访患者术后是否并发慢性疼痛,如有慢性疼痛对其进行评分。结果PHS组术后3、6、12个月并发慢性疼痛患者分别为21、18、14例;Plug组分别为44、39、35例;进行评分后示3、6、12个月二组并发中重度疼痛患者分别有10、8、5例和27、23、18例。同期二组患者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HS疝修补术较疝环充填式修补术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卢麒丞王海涛许军王勍王荣朝
关键词:腹股沟外科手术疝修补术慢性疼痛普理灵疝装置
组织因子对大肠癌细胞抗凋亡作用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人类大肠癌细胞胞膜蛋白组织因子(TF)对大肠癌细胞抗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提取人大肠癌Lovo细胞DNA,以梯度浓度的TF激活剂凝血因子VIIa(FVIIa)激活去血清培养Lovo细胞,以有效浓度TF抗体封闭阻断这一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以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Bcl-2的表达。结果 FVIIa能使细胞产生有效抵抗去血清培养诱导的细胞凋亡,其抗凋亡作用与FVIIa浓度呈现剂量效应关系。胞膜TF封闭抗体能有效阻断这一作用。Caspase-3及磷酸化Bcl-2蛋白在TF上述抗凋亡作用中被活化。结论激活大肠癌Lovo细胞TF能有效抑制细胞凋亡,且这一作用可被TF封闭抗体有效阻断。
王勍陈焕年王荣朝
关键词:细胞凋亡大肠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