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郝建军

作品数:7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篇型材
  • 3篇铝型材
  • 2篇整机
  • 2篇热加工
  • 2篇热加工图
  • 2篇精整
  • 2篇加工图
  • 1篇电化学加工
  • 1篇电解加工
  • 1篇电解时间
  • 1篇异形截面
  • 1篇应力-应变曲...
  • 1篇有限元
  • 1篇有限元模型
  • 1篇数值模拟
  • 1篇数值模拟研究
  • 1篇双金属
  • 1篇双相
  • 1篇双相不锈钢
  • 1篇热变形

机构

  • 7篇太原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郝建军
  • 3篇黄庆学
  • 1篇闫献国
  • 1篇李明明
  • 1篇李华英
  • 1篇李晋峰

传媒

  • 2篇塑性工程学报
  • 1篇锻压技术
  • 1篇润滑与密封
  • 1篇重型机械
  • 1篇机械工程与自...
  • 1篇中国重型装备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车辆用铝型材精整过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介绍了车辆用铝型材性能要求和一种铝型材精整实验平台。根据车辆用铝型材截面形状多种多样且较复杂的特点,通过调整型材精整实验平台矫正辊的位置及角度,就能够适应铝型材的需要,从而达到精整的目的。根据型材精整实验平台的结构特点建立矫正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并对精整过程中的型材变形进行分析,从而建立数学模型。
李明明郝建军黄庆学李晋峰
关键词:有限元模型数值模拟
新型异形截面铝型材精整机的结构与特点被引量:2
2014年
主要介绍新型异形截面铝型材精整机的结构特点及组成。
吴雨兰黄庆学郝建军
关键词:异形截面结构特点
TA1/6061铝合金双金属热变形行为及热加工图被引量:1
2023年
以TA1/6061铝合金双金属为研究对象,采用Gleebe-3800热模拟试验机,在变形温度为350~500℃、应变速率为0.01~1 s^(-1)、变形量为40%的条件下进行了单向热压缩复合试验,研究了TA1/6061铝合金双金属的热变形行为,建立了TA1/6061铝合金双金属本构方程及热加工图。结果表明,TA1/6061铝合金双金属热变形过程中的流变应力随着温度的上升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而减小;基于试验数据建立的Arrhenius本构方程可以有效预测特定真应变下的真应力,其相关性系数为0.99642,热变形激活能为231434 J·mol-1;基于热加工图、SEM图像和EDS线扫描图像,确定最优热加工工艺窗口为:变形温度为482~500℃,应变速率为0.011~0.192 s^(-1)。
郝建军成子兴朱晓宇
关键词:热加工图
不同电解液及电解时间下表面形貌对45钢减磨性的影响
2022年
为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探究不同电化学加工参数所生成的表面形貌对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对45钢试件进行电化学试验,研究试件在不同电解液中电解时间对凹坑形貌的影响,以及表面形貌对45钢试件在干摩擦和乏油润滑条件下摩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加工后试件表面变得较为光滑,且出现了随机分布的圆形凹坑,圆坑的分布密度随着电解加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2种摩擦条件下,试件的磨损体积变化趋势一致,均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先减小然后逐步增大;使用质量分数15%氯化铵为电解液时,表面凹坑半径随着电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但试件过长的电解时间将导致表面质量变差。从试验得到的磨损体积与摩擦因数可知,凹坑直径范围在50~80μm、深度范围在5~10μm为最佳试验组,在干摩擦与乏油润滑条件下,相比未电解处理的45钢试件,磨损体积分别下降了13%和14%。在20%氯化钠与10%次氯酸钠的混合电解溶液下,电解时间180 s获得最优的45钢试件,相比未电解处理的45钢试件磨损体积降低了33%。
郝建军李超苏杭闫献国陈峙
关键词:电解加工电化学加工摩擦学性能
高速列车用铝型材精整工艺参数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介绍了高速列车用铝型材的精整过程,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该铝型材精整过程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铝型材精整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压下位移等的变化规律。当t=6 s时,应力值开始达到铝型材的屈服极限σs,之后开始进入塑性变形;当t>12 s时,应力超过了铝型材的强度极限,压下行程大于10 mm,型材发生破坏性的塑性变形。该研究为优化异型截面型材的精整工艺提供了理论参考。
吴雨兰郝建军黄庆学
板料误差对辊式矫直过程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建立曲率积分的计算模型,计算了3 mm厚板材在11辊矫直过程中的矫直过程曲率和残余曲率的变化,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厚度、杨氏模量和屈服强度的误差进行了塑性变形率与残余曲率的对比分析,并通过实验室11辊辊式矫直机和ABAQUS有限元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矫直压下量下,随着板材厚度的增加,板材的塑性变形率逐步增加,残余曲率由反弯曲到正弯曲;残余曲率随杨氏模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屈服强度增加而增大;实验和模拟与计算下的矫直力相对误差在6%以内,模拟轨迹与曲率积分模型轨迹比较吻合。
郝建军朱晓宇成子兴
关键词:板厚辊式矫直
2205双相不锈钢的热加工图和组织研究被引量:15
2021年
采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对2205双相不锈钢进行热变形研究,变形温度为850~1100℃,应变速率为0.01~10 s^(-1),真应变为0.91。绘制了流动应力-应变曲线,根据动态材料模型构建了不同应变下的热加工图,并且采用EBSD分析了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流动应力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应变的增加使得耗散值η也在逐渐增大;失稳区域(925~1075℃/0.01~0.23 s^(-1))中的1000℃/0.01 s^(-1)和1050℃/0.01 s^(-1)变形条件下铁素体相的部分晶粒长大,而部分奥氏体相所受应变能较小,仍为等轴状晶粒,表现出明显的应变分布不均匀现象;最佳加工区域主要集中在950~1100℃/4.9~10 s^(-1)下,该区域所对应的1000℃/10 s^(-1)和1050℃/10 s^(-1)变形条件下,耗散值η达到64%的主要原因为铁素体相中发生了较多的再结晶。
郝建军张瑞丰宋耀辉李华英
关键词:热变形热加工图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