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向辉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多氯联苯
  • 4篇土壤
  • 4篇污染
  • 3篇植物
  • 3篇污染土
  • 3篇污染土壤
  • 3篇复合污染
  • 2篇豆科
  • 2篇植物修复
  • 2篇复合污染土壤
  • 1篇豆科植物
  • 1篇修筑
  • 1篇羊茅
  • 1篇原位
  • 1篇脂类
  • 1篇脂类物质
  • 1篇植物共生
  • 1篇生物修复
  • 1篇酸性土
  • 1篇酸性土壤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7篇滕应
  • 7篇李振高
  • 7篇骆永明
  • 7篇孙向辉
  • 6篇涂晨
  • 2篇王家嘉
  • 1篇吴龙华
  • 1篇徐莉
  • 1篇潘澄

传媒

  • 2篇环境科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1
  • 5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2种脂类物质对多氯联苯的吸附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研究了2种脂类物质卵磷脂(PC)和甘油三酯(TG)对PCB28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2种脂类物质均可以在8h内达到对PCB28的吸附平衡,吸附量大,且PC高于TG.在PCB28初始浓度为50~250μg·L-1,随着PCB28初始浓度的增加,PC和TG对PCB28的绝对吸附量和相对吸附量均不断增加,其对PCB28的等温吸附均可以用Linear吸附方程较好表征,计算得到PC和TG对PCB28吸附的Kd值分别为38.84L·g-1和20.14L·g-1,PC对PCB28具有更强的吸附能力,脂肪酸碳链长度可能是影响脂类物质吸附机制的主要原因.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涂晨李振高
关键词:卵磷脂甘油三酯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干湿交替原位修复方法
一种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土壤的干湿交替原位修复方法,采用连续干湿交替的土壤水份调控措施,具体修复方法为:首先对待修复土壤进行翻整,去除土壤表面秸秆、杂草,保持表层土壤的均一性,在待修复土壤区域的周界上修筑防渗层,所述防渗层的...
骆永明滕应孙向辉王家嘉涂晨李振高
文献传递
多氯联苯在紫花苜蓿体内的积累、分布及形态被引量:5
2011年
以紫花苜蓿为材料,研究了多氯联苯(PCBs)在植物根、根瘤、地上部中的积累、分布及存在形态。结果表明,PCBs在紫花苜蓿根、根瘤和茎叶部均有不同程度的积累,其含量为根瘤>根>茎叶,而积累量则表现为根>茎叶>根瘤,其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根系表现为主要富集部位。化学连续提取法结果表明,紫花苜蓿根中PCBs可分为根表弱吸着态、根表强吸着态和根内吸收态等3种形态,根系中富集的PCBs约78%为根表强吸着态,被植物组织紧密吸附;仅2%左右可以进入根系内部被根吸收(即根内吸收态),且全部为2氯代的PCB8,低氯代PCBs组分更易被植物吸收转运。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涂晨李振高
关键词:多氯联苯土壤紫花苜蓿化学形态
多氯联苯与酸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植物联合修复方法
一种多氯联苯与酸复合污染土壤的化学-植物联合修复方法,修复为两个连续的过程,具体步骤为:首先向污染土壤中施加石灰进行化学修复,对添加石灰后的土壤充分翻耕混匀并灌入清洁水源,修复时间为1个月,当土壤pH升至5.0以上时,种...
骆永明滕应涂晨王家嘉孙向辉李振高
文献传递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根瘤菌-豆科植物共生联合修复
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是一类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广泛分布于各类环境介质中,其中土壤被认为是PC...
滕应徐莉涂晨孙向辉李振高骆永明
关键词:多氯联苯污染土壤根瘤菌豆科植物
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协同修复效应被引量:5
2010年
采用田间微域试验,初步研究了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在不同栽培模式下对多氯联苯(PCBs)复合污染农田土壤的协同修复作用.结果表明,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对PCBs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明显高于紫花苜蓿单作,其中紫花苜蓿-海州香薷混作、紫花苜蓿-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种植120d后,土壤中PCBs含量比紫花苜蓿单作时分别降低43.0%和47.8%,强化效果显著.与紫花苜蓿单作相比,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可有效提高植株总生物量,增强植物对土壤中PCBs的吸收富集能力.土壤PCBs同系物分析结果表明,种植植物可有效降低土壤中低氯代PCBs含量,植物混作栽培模式可以促进高氯代PCBs组分向低氯代PCBs组分的转变.可见,紫花苜蓿与海州香薷、伴矿景天混作对多氯联苯复合污染农田土壤具有较好的协同修复作用.
孙向辉滕应骆永明吴龙华李振高
关键词:多氯联苯农田土壤混作植物修复
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豆科-禾本科植物田间修复效应被引量:12
2010年
选择豆科植物紫花苜蓿、禾本科植物黑麦草和高羊茅作为供试植物,初步探讨了这3种植物在单作和间作条件下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田间修复效应.结果表明,经过270 d的田间原位修复后,所有种植植物的处理中土壤多氯联苯的去除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紫花苜蓿单作处理土壤中多氯联苯的去除率最高,达到59.6%.土壤多氯联苯同系物分析结果表明,所有种植植物的处理都降低了土壤中二氯联苯的比例.3种植物中紫花苜蓿的生物量最大,其根部积累的多氯联苯含量最高可达355.1μg/kg,显著高于黑麦草和高羊茅根中的含量.各处理对土壤中多氯联苯的提取修复效率依次为:紫花苜蓿单作>紫花苜蓿-黑麦草-高羊茅间作>紫花苜蓿-黑麦草间作>黑麦草单作>紫花苜蓿-高羊茅间作>高羊茅单作.豆科植物紫花苜蓿是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田间原位修复的理想材料.
涂晨滕应骆永明潘澄孙向辉李振高
关键词:多氯联苯黑麦草高羊茅植物修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