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京生
- 作品数:16 被引量:52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干酪乳杆菌05-21在酸、胆盐和渗透压胁迫条件下的同源抗性和交叉抗性反应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对干酪乳杆菌在干酪生产和人体胃肠道环境中主要面临的酸、胆盐和渗透压3种胁迫条件下的同源抗性和交叉抗性进行研究。首先确定酸、胆盐、NaCl胁迫的亚致死水平和致死水平分别为pH值为5.0和pH值为3.5,质量浓度为0.5 g/L和3 g/L,20 g/L和180 g/L。同源抗性实验表明,酸诱导2h存活率可提高23倍,胆盐诱导提高25倍,NaCl诱导提高75倍。交叉抗性实验表明,酸诱导后菌体在胆盐、NaCl中存活率分别提高20倍和11倍;而NaCl诱导后菌体在胆盐中存活率提高250倍,但却不能诱导菌体的抗酸能力。稳定期菌体具有比对数期菌体更强的抗胁迫能力。实验结果为优化干酪生产工艺,提高干酪乳杆菌在胃肠道中的存活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 林炜张京生张世湘郝彦玲
- 关键词:干酪乳杆菌存活率
- 甜高粱茎秆汁液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研究被引量:4
- 2008年
- 发展非粮可再生能源是解决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径,甜高粱作为一种高能高产作物,利用其发酵生产燃料乙醇意义重大。文中利用优良甜高粱品种M-81E茎秆汁液进行发酵,研究确定发酵条件为:添加3 g/L尿素,2.5 g/L MgSO_4·7H_2O,5 g/L CaCl_2·2H_2O,pH 5.3,在32℃发酵32 h,发酵液中乙醇浓度为8.3%(w/v),乙醇得率为90.5%。
- 康利平孙君社张京生刘萍
- 关键词:甜高粱燃料乙醇
- 青方腐乳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被引量:16
- 2006年
- 乳酸菌是潜在地加快腐乳成熟和改进风味的协同菌株。文中对从青方腐乳中分离出的3株乳酸菌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菌株1#为短小奇异菌,菌株3#为植物乳杆菌,菌株2#的表型特征与片球菌相似,但16SrRNA寡核苷酸序列与玫瑰耐盐球菌有98%的同源性,建议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系统鉴定。
- 鲁绯张京生刘子鹏孙君社
- 关键词:青方腐乳乳酸菌
- 利用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甜高粱茎秆生产乙醇的方法,属于植物燃料领域。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将甜高粱茎秆汁渣分离,然后对甜高粱渣进行稀酸爆破预处理,纤维素酶酶解获得可发酵糖,再混合甜高粱汁液和高粱渣处理所得发酵糖液,进行浓缩调节...
- 孙君社康利平刘萍刘莉张京生
- 文献传递
- 洋葱中天然活性成分丙烯基半胱氨酸亚砜分离纯化方法的改进被引量:1
- 2008年
- 丙烯基半胱氨酸亚砜(1-PeCSO)及其蒜酶催化产物具有很重要的生理活性。前人报道了它从洋葱中的提取分离方法,但在分离过程中因1-PeCSO在碱性条件下环化,导致产率较低(0.2%,w/w)。本研究采用了改进的分离方法:洋葱粗提液先后经过四根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柱,通过缩短第四柱长度,流速提高至2.0mL/min,采用0.05mol/L的醋酸铵溶液进行pH从5.5到8.5的梯度洗脱,得到产量较高的丙烯基半胱氨酸亚砜(0.4%,w/w)。
- 董瑜慧张京生赵广华
- 关键词:离子交换梯度洗脱
- 一种提取大蒜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大蒜素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取大蒜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大蒜原料进行前处理,得到大蒜浆液;2)将步骤1)中得到的大蒜浆液进行真空薄膜蒸馏,得到含有大蒜素的油水馏出物;3)将步骤1)中得到的油...
- 孙君社符晓静苏东海张京生
- 文献传递
- 大蒜绿色素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综述了大蒜的绿变机理;论述了大蒜绿色素的性质、分离纯化过程,并对绿色素形成途径进行了探讨。
- 王丹张京生赵广华
- 关键词:大蒜绿变硫代亚磺酸酯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软胶囊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软胶囊。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是β-胡萝卜素和大蒜素。该中药组合物及其软胶囊可改善肝脏功能、提高视力;对抑制癌细胞生长、改善皮肤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对防止脱发具有明显效果,...
- 孙君社周庆礼张京生刘萍苏东海
- 文献传递
- 一种提取大蒜素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取大蒜素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提取大蒜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对大蒜原料进行前处理,得到大蒜浆液;2)将步骤1)中得到的大蒜浆液进行真空薄膜蒸馏,得到含有大蒜素的油水馏出物;3)将步骤2)中得到的油...
- 孙君社符晓静苏东海张京生
- 文献传递
- 桦褐孔菌纯化多糖体外降血糖活性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桦褐孔菌发酵粗多糖,将粗多糖过DEAE-52纤维素柱分离纯化得到两种多糖(EIOP1、EIOP2),本文以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正常HepG2细胞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单位细胞葡萄糖消耗量为主要指标,探究桦褐孔菌两种纯化多糖不同浓度(10、20、40、80、160和320μg/mL)的降血糖活性,其中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以阿卡波糖作为阳性对照,葡萄糖消耗实验以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结果表明,EIOP1、EIOP2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均高于阳性对照组阿卡波糖与粗多糖,IC50值分别为39.18、29.87μg/mL。EIOP1在浓度为80μg/mL时,对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促进效果最好,比对照组提高了30.62%(P<0.01);EIOP2在浓度在40μg/mL时,葡萄糖消耗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比对照提高了75.99%(P<0.01);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实验发现EIOP1在浓度为40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30.00%,EIOP2在浓度为80μg/mL时,促进效果最好,比胰岛素抵抗组提高了90.49%,高于Met组(P<0.01)。因此,桦褐孔菌纯化多糖对正常HepG2细胞和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均具有促进作用,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显著高于粗多糖。
- 王梦雅赵喆禛薛娇胡锦荣张京生刘萍
- 关键词:桦褐孔菌Α-葡萄糖苷酶HEPG2细胞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