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博
- 作品数:24 被引量:185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2014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1
- 2017年
- 目的掌握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的规律,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北京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33起,累计发病人数350人,无死亡病例。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集中在第三季度。高发场所是宾馆饭店。主要致病因素是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主要原因食品是扁豆。主要引发事件因素为加工不当。结论在食源性疾病暴发高发季节,应加强对重点餐饮场所工作人员的食品安全教育,加大对市民食品安全知识宣教力度,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 马蕊王超吴阳博牛彦麟马晓晨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分析
- 2018-2022年北京市成人食源性腹泻主动监测结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 通过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成人食源性腹泻感染情况,探讨感染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为成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及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2022年北京市哨点医院≥18岁的成人腹泻主动监测病例粪便标本或者肛拭子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进行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志贺菌(以下简称“4种致病菌”)和诺如病毒的检测,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病原体检出情况,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腹泻共采集成人新鲜粪便标本或肛拭子标本21 413份,沙门菌检出率为3.59%,志贺菌检出率为0.02%,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2.56%,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7.43%;10 684份标本诺如病毒检出率为8.01%。4种致病菌的感染高峰为每年7至9月,诺如病毒的感染主要在冬春两季,30~44岁为主要感染人群,感染副溶血性弧菌的病例自述食用过水产动物及其制品的最多,感染沙门菌的病例出现发热症状和腹泻次数≥10/24 h的比例高于其他病原体。结论 北京市成人食源性腹泻病例具有季节性及人群流行特征,可结合不同病原感染病例的可疑食品暴露信息及临床特征,为食品安全健康宣教和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 王超王同瑜牛彦麟吴阳博姜金茹马晓晨
- 关键词:成人食源性疾病
- 2017—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7
- 2021年
- 目的分析2017—2019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食品安全策略和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时间、致病因子、责任单位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7—2019年北京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130起,发病1 596人,无住院和死亡病例。第三季度暴发事件数量和发病人数分别占总数的53.08%和57.27%。微生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占总数的37.6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占46.94%;发现2起由空肠弯曲菌引起的暴发事件,发病19人。有毒动植物引起的暴发事件占总数的28.47%,其中扁豆中毒占81.08%。微生物和有毒动植物性暴发事件的主要责任单位分别为餐饮服务单位和集体食堂,网络订餐导致的暴发事件7起,发病33人。结论夏秋季仍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发病高峰,副溶血性弧菌和扁豆中毒是需要优先控制的致病因子,空肠弯曲菌污染应引起重视。餐饮服务单位和学校食堂仍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单位,网络订餐的食品安全问题值得关注。针对社区人群预防有毒植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有待加强。
- 吴阳博马晓晨王超王同瑜牛彦麟姜金茹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性分析
- 时间序列分析法在北京市食物中毒预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索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在北京市食物中毒预测中的应用,为食物中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15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人数,采用ARIMA模型进行拟合,用2016年的事件数据验证模型拟合效果,并预测2017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病人数。结果 ARIMA(1,0,0)×(1,1,0)4较好的拟合了既往时间段食物中毒发病人数的时间序列,拟合平均相对误差为6.00%,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CI内,预测2017年北京市食物中毒发生人数为264人。结论 ARIMA模型能够较好的拟合食物中毒发生趋势,在食物中毒发病人数预测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马晓晨牛彦麟吴阳博王超王同瑜马蕊
- 关键词:时间序列分析食物中毒
- 2017—2021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质量评价
- 2023年
- 评价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质量,了解区级疾控单位调查能力及报告撰写质量。通过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收集2017—2021年北京市发病数≥10例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报告,根据《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技术指南(2012年版)》对调查报告内容进行评价。共纳入分析报告70起,时效性方面,45.71%(32/70)事件没有在当天报告,最长时间间隔为4 d。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面,仅有34.29%(24/70)的调查报告计算了罹患率,8.57%(6/70)报告进行了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并计算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或比值比(odds ratio,OR)。食品卫生学方面,61.43%(43/70)调查报告对食品加工场所环境进行描述,30.00%(21/70)调查报告提及了食品加工储存工具的卫生及食用情况。实验室检测方面,77.14%(54/70)描述采样种类及数量,但只有18.57%(13/70)调查报告对实验室结果进行了解释分析。全部调查报告均给出了结论依据,但40.00%(28/70)报告对结论依据叙述不够具体。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不够深入,调查报告质量仍需提高,食品卫生学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能力亟待提高。
- 吴阳博吴阳博王超王同瑜姜金茹刘芬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 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空间聚集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病例空间聚集情况,确定病例分布的热点地区,为科学开展精准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为分析对象,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病学特征,运用Acrgic10.8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其空间聚集性。结果2018—2022年北京市共报告病例31404例,5年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8.89/10万,男女比为1.18∶1,20~39岁组报告病例最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月报告病例数最多,占13.64%(4285/31404),自述的可疑暴露食品中肉与肉制品最多,占23.59%(5403/22901),家庭是病例进食场所最多的地方,占71.73%(16428/22901)。怀柔区报告发病率最高,为107.74/10万。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年期间的Moran’s I值在0.36~0.63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空间聚集性,热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怀柔区和密云区,冷点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中心城区。结论2018—2022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发病存在明显的时空聚集性,高发地区为怀柔区和密云区,8月为高发时间,应针对重点地区及高发时间加强防控。
- 王超王同瑜牛彦麟吴阳博姜金茹马晓晨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自相关
- 2004—2014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27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04—2014年北京市食物中毒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出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14年的食物中毒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14年共发生食物中毒事件468起,报告发病总人数为7 199人,死亡1人。食物中毒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2010—2014年趋于平稳,高峰主要集中在8、9月份。导致食物中毒事件的责任单位主要是餐饮单位(143起,1 739人)和企事业单位食堂(118起,2 145人),事件数和发病人数均排在前两位。主要致病因素为细菌、有毒植物和化学物。细菌性因素主要以副溶血性弧菌(18.36%,38/207)、金黄色葡萄球菌(13.53%,28/207)、变形杆菌(12.56%,26/207)等为主,有毒植物因素主要是菜豆(89.14%,156/175),化学性因素主要以亚硝酸盐(76.09%,35/46)为主。结论应开展预防有毒植物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知识的宣传教育,并加大对餐饮单位和集体单位食堂的监管。
- 曾彪殷全喜马蕊王超薛一凡吴阳博马晓晨
- 关键词:食物中毒流行病学食品安全
- 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2024年
- 目的构建适用于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系统评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结合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实际情况,通过文献检索初步建立评价指标框架,应用德尔菲法对该指标体系进行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三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果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级,包括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24项、三级指标94项。按照权重对指标排序,一级指标依次为监测系统结构与功能(0.4023)、监测系统运行保障(0.3215)、监测系统性能(0.2762);二级指标前3位为监测定义(0.0650)、监测目的(0.0631)、监测内容(0.0593);三级指标前3位为食源性疾病个案病例定义(0.0327)、食源性聚集病例定义(0.0323)、主动监测病例定义(0.0310)。各指标重要性平均得分为7.68(5.62~9.18),平均变异系数为0.21(0.11~0.39)。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指标体系涵盖了监测系统结构与功能、监测性能和运行保障等内容,研究方法适当,结果可靠,对今后其他地区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评价工作具有参考意义。
- 王同瑜付萍王超牛彦麟吴阳博姜金茹马晓晨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德尔菲法指标体系
- 2017年北京市哨点医院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状况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7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诺如病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收集的北京市35家哨点医院腹泻病例(2 490例)的流行病学信息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490份病例标本中,诺如病毒的检出率为14.30%(356/2 490),以GⅡ基因组为主(87.08%,310/356)。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诺如病毒检出率较高,分别为17.77%(99/557)和20.69%(149/720);不同性别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以15~24岁年龄组检出率最高(21.66%,81/374)。诺如感染者出现恶心(18.40%,188/1 022)和呕吐(22.87%,145/634)症状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他腹泻病例。结论 2017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腹泻病例诺如病毒感染以GⅡ基因组为主,散发感染的流行高峰出现在第一和第二季度,青年人群检出率较高。
- 王同瑜马晓晨冉陆冉陆王超吴阳博姜金茹
-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诺如病毒流行病学
- 2018年北京市门诊腹泻病例弯曲菌流行特征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了解2018年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弯曲菌流行特征。方法使用加强过滤培养法对北京市13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医院门诊腹泻病例粪便/肛拭标本进行弯曲菌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弯曲菌感染状况进行分析。结果在2 021例粪便/肛拭标本中共分离到175株弯曲菌,平均检出率为8.66%;其中空肠弯曲菌占81.71%,结肠弯曲菌占18.29%。弯曲菌检出率性别比为1.46∶1,10月份弯曲菌的检出率最高(12.44%),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区人群弯曲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年龄=25.76,χ^2职业=23.60,χ^2地区=19.94,P均<0.01)。结论弯曲菌是北京市门诊腹泻病病例重要病原体,应进一步加强弯曲菌主动监测工作。
- 马晓晨王同瑜王超吴阳博牛彦麟姜金茹张鹏航张晓嫒
- 关键词:腹泻食源性疾病弯曲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