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文浩

作品数:21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血肿
  • 8篇微创
  • 8篇出血
  • 6篇引流
  • 6篇引流术
  • 6篇内血肿
  • 6篇颅内
  • 6篇颅内血肿
  • 6篇颅内血肿微创
  • 6篇脑出血
  • 6篇RT-PA
  • 6篇抽吸
  • 5篇抽吸引流
  • 5篇抽吸引流术
  • 3篇脑白质
  • 3篇脑死
  • 3篇脑死亡
  • 3篇脑死亡判定
  • 3篇白质
  • 2篇电图

机构

  • 21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21篇朱文浩
  • 13篇朱遂强
  • 9篇连立飞
  • 9篇梁奇明
  • 9篇许峰
  • 7篇唐洲平
  • 7篇潘超
  • 5篇雷靖安
  • 4篇王刚
  • 3篇黄浩
  • 2篇周匡果
  • 2篇陈红兵
  • 2篇曾进胜
  • 2篇范玉华
  • 2篇余剑
  • 2篇王伟
  • 2篇刘晓艳
  • 2篇段建刚
  • 1篇李辉
  • 1篇黄波

传媒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神经损伤与功...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医学与社会
  • 1篇中华器官移植...
  • 1篇中国卫生质量...
  • 1篇中国社会医学...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初步观察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估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的可行性和可能的rt-PA用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容量分析方法计算血肿体积和灶周水肿体积,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估预后(m RS 0~3 v.s.4~5),并比较30 d的实际死亡率与预估死亡率。结果:共纳入患者45例。rt-PA中位用药次数和量为2(1)次和1.5(1)mg,最大量4.0 mg。术后血肿和水肿体积明显小于术前(P=0.000;P=0.000)。穿刺准确度与残余血肿体积明显负相关(ρ=-0.61;P<0.01)。拔针时GCS评分明显高于入院时(P=0.000)。30 d时实际死亡率为0,远低于预估死亡率(46.7%)。微创期间无颅内感染发生,再出血2例。中位数随访2.5年,5例死亡、3例失访,21例预后好(m RS 0~3)(46.7%)。结论:微创术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脑出血有助于加速血肿清除、降低30 d死亡率和可能改善长期预后。0.5~1.0 mg/12~24 h、≤4.0 mg的rt-PA应用方案可能适合我国脑出血微创人群。
连立飞许峰梁奇明朱文浩潘超王刚张逸驰王芙蓉唐洲平朱遂强
关键词:脑出血血肿清除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联合rt-PA治疗自发性脑出血
<正>目的评估微创术(MIS)联合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IC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患者意愿,前瞻性纳入2011.10-2013.11间、年龄18-80岁、血肿体积>20 mL、GCS评分4-14...
连立飞许峰梁奇明朱文浩潘超王刚雷靖安张逸驰唐洲平朱遂强
文献传递
基于科研培养的八年制医学毕业生职业发展满意度调查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从科研培养的角度,对已毕业八年制医学生的职业发展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为八年制学生的培养提供参考。方法:以某重点医学院校2005级(毕业后工作第五年)和2009级(毕业后工作第一年)的八年制医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自编问卷调查。结果:58.9%的八年制医学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满意度不高,科研能力相对不足制约了职业发展;普遍希望增加在校阶段的科研训练时间,早期加强基础科研能力的训练。结论:学校应对八年制科研培养方案进行深入改革,提高八年制毕业生职业满意度和竞争力。
朱文浩骆翔徐沙贝黄浩周匡果
关键词:八年制医学生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节选版)——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临床管理被引量:8
2019年
CVST是指由于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常伴有脑脊液吸收障碍导致颅内高压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脑血管病.一般认为,CVST年发病率为(2~5)/100万,占所有卒中的0.5%~1%.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报告的发病率有所上升.CVST的年发病率在新生儿和未成年人为6.7/100万,其中43%为新生儿,成人为(2~5)/100万,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国际研究(International Study of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ISCVT)报告624例罹患CVST的患者中年龄<50岁的有487例(78%).女性产褥期CVST发生率较高,可达100/100万,约占所有CVST的5%~20%.我国没有相关流行病学数据,但随着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技术的提高,本病并不少见,尤其在口服避孕药和围产期女性中更应值得重视.由于本病发病率低,病例数少,难于开展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所用证据文献多为回顾性分析结果或病例报告,证据级别较低.
范玉华陈红兵余剑段建刚莫大鹏朱文浩王博曾进胜
关键词: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抗凝药物血管内治疗
脑电图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
2020年
目的评价脑电图在脑死亡判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5年12月至2019年7月申请脑死亡判定的患者信息、临床资料和辅助检查结果。脑死亡的临床判定必须由2名以上具有判定资质的医师执行。而辅助检查则包括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 TCD)、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hort-latency 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 SLSEP)。判定标准参照中国的成人及儿童脑死判定指南。结果共收集77例患者信息,其中符合脑死亡诊断标准的患者共72例,年龄(42±5)岁(8~67岁),EEG的完成率为96.4%。13.9%脑死亡患者EEG存在头皮肌电伪差,使用肌松剂后EEG呈电静息状态。在脑死亡判定中,EEG的敏感性为95.8%。出现1例假阳性病例,但EEG仍预测了患者最终的死亡,可能与EEG不能显示脑干的电活动有关。结论 EEG在脑死亡判定中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头皮肌电伪差在脑死亡患者EEG中并不少见,必要时可使用肌松剂辅助判定。
徐珂徐光锦唐娜刘晓艳朱文浩朱遂强王芙蓉
关键词:脑死亡脑电图
抗GM1抗体阳性的重症肌无力继发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并文献复习
2023年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由皮层上运动神经元和脑干、脊髓的下运动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上以进行性加重的骨骼肌无力和肌肉萎缩为主要表现,最终出现呼吸肌受累而危及生命。ALS发病机制复杂,氨基酸兴奋性毒性作用、氧化应激、蛋白质异常聚集、线粒体功能障碍等机制都可能参与ALS的发病[1]。免疫机制在ALS的发病过程中亦可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且ALS可与多种免疫性疾病共病,包括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所导致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由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etylcholine receptor-antibody,AchR-Ab)介导,导致突触后膜传递功能障碍而发生肌无力,部分患者可累及呼吸肌造成生命危险[2]。目前,MG继发ALS的病例报道非常少见。抗GM1抗体被认为是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的重要疾病标志物,在ALS患者中仅有少量抗GM1-IgG抗体阳性的相关报道。本文对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1例诊断为重症肌无力,随后继发ALS并血清抗GM1-IgG抗体阳性的罕见病例进行报道,并对MG继发ALS病例进行文献分析。
美合日妮萨.太瓦库力李志军卜碧涛朱文浩
关键词: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免疫机制
血肿密度不均不增加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脑出血的出血风险
<正>目的血肿密度不均可能反应活动性出血、多个出血过程或多灶性出血。本研究旨在评估血肿不均是否增加微创术联重组组织性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脑出血(ICH)的出血风险,且进一步评估可能影响血肿不均的因素。方法回顾...
连立飞梁奇明许峰朱文浩张逸驰王刚王芙蓉张旻朱遂强
文献传递
以医院为基本单元的脑死亡判定质控团队建设
2022年
脑死亡判定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文章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脑死亡判定质控团队建设经验,涉及质控基本条件、组织架构以及质控团队工作模式等。目前,该院已具备完整的专家团队、技术团队和质控团队,专业技术组人员39人,脑死亡判定病例数量居全国前列,各项质控指标合格率较高。认为脑死亡判定需以医院为基本单元,构建确保质控完整的组织架构,形成高效严谨的工作流程,才能确保脑死亡判定及质控工作顺利开展。
张萍许峰许峰梁奇明连立飞朱遂强梁奇明
关键词:脑死亡判定团队建设
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第2版)(节选)——第7章脑静脉血栓形成临床管理被引量:3
2023年
CVT发病率低,但临床漏诊及误诊率高。提高对CVT的认识,及时诊断和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本章节介绍CVT的诊断和治疗流程,包括影像诊断技术的应用、抗凝药物的选择和疗程、血管内治疗的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
范玉华党超余剑陈红兵段建刚莫大鹏朱文浩欧阳馥冰王博曾进胜中国卒中学会中国脑血管病临床管理指南撰写工作委员会
关键词:脑静脉血栓形成抗凝治疗血管内治疗
CTA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头颅螺旋CT 血管造影(CTA)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引流术(微创术)治疗自发性脑出血(ICH)中的价值.方法:从我院电子资料库中回顾性分析我科2011 年4月至2013 年1 月接受微创术(YL-I 型颅内血肿穿...
梁奇明连立飞唐洲平许峰朱文浩雷靖安潘超朱遂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