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峰
- 作品数:52 被引量:10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部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后的颅内积气临床观察
- 目的 探索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抽吸引流术(简称“微创术”)后颅内积气的发生率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2006.2 月~ 2010.12 月在我科行微创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出现颅内积气的患者纳入A 组,未...
- 许峰连立飞梁奇明唐洲平朱遂强
-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积气抽吸并发症
- 微创术后血肿内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对脑出血后癫痫发作的影响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估微创术治疗脑出血时血肿腔内局部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对癫痫发作的作用及影响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接受微创术联合rt-PA治疗、且术前无癫痫发作的幕上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随访,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估预后。结果:共纳入181例患者,男118例;平均发病年龄(53. 3±11. 1)岁,术前平均血肿体积(39. 1±19. 3) m L,rt-PA的中位用药次数和量分别为2次和2. 0 mg,治疗结束时平均血肿清除率为82. 5%±12. 1%。中位数随访24月,19例(10. 5%)出现癫痫发作,其中89. 5%的发作发生在脑出血后1年内。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癫痫发作的因素是出血累及皮层(OR 2. 90,95%CI 1. 60~4. 29,P <0. 001)和血肿体积(OR 1. 30,95%CI 1. 10~2. 82,P <0. 001)。癫痫组与非癫痫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 1%vs39. 5%,P> 0. 05)。结论:微创术联合小剂量rt-PA治疗幕上自发性脑出血安全、有效,血肿腔内应用rt-PA不加重脑出血后的癫痫发作,出血累及皮层和血肿体积是影响癫痫发作的主要危险因素。
- 连立飞梁钧昱许峰梁奇明潘超叶晓东王芙蓉朱遂强
- 关键词:脑出血微创术血肿清除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癫痫发作
- 神经干细胞分化的神经元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研究大鼠神经干细胞(NSCs)分化后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时是否形成突触连接。方法分离培养大鼠NSCs及尾状核神经元,用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eGFP)转染NSCs;将eGFPNSCs分化后和大鼠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分析结果。结果eGFPNSCs分化的神经元与尾状核神经元共培养时,两者有突触连接形成。结论NSCs分化的神经元具有形成神经网络的能力。
- 唐洲平王萍许峰康慧聪陈玲朱遂强张苏明方思羽
-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EGFP转染突触
- 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合并有未破裂动脉瘤的脑出血
- 目的 动脉瘤破裂导致的脑出血是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简称"微创术")的禁忌症.但合并有未破裂动脉瘤的脑出血是否能行微创术治疗,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拟探索微创术治疗合并有未破裂动脉瘤的脑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材料和方法...
- 许峰连立飞梁奇明王刚朱遂强
- rt-PA剂量对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影响
- 目的探讨在微创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治疗脑出血中,rt-PA剂量对血肿清除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
- 梁奇明朱遂强许峰连立飞
- 关键词:微创术再出血RT-PA
- rtPA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重症脑室出血的临床观察及文献复习
- 朱遂强许峰连立飞梁奇明王刚唐洲平王芙蓉
- 微创术联合尿激酶清除血肿降低灶周水肿和死亡风险
- 朱遂强连立飞许峰梁奇明王芙蓉
- 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预见性护理的效果被引量:15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904—12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患者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脑出血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得分及满意度得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χ2=6.49,P<0.05)及并发症发生率(χ2=11.13,P<0.05)均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得分(t=11.18,P<0.05)及满意度得分(χ2=16.33,P<0.05)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预防高血压脑出血行颅内血肿微创抽吸术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尹璐黄姝许峰彭希
-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预见性护理常规护理
- 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星形细胞病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就诊的脑脊液GFAP抗体阳性的27例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患者病例资料,采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RS)评估预后(0~2分为预后好)。结果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4岁(14~72岁),74%为男性。主要首发表现为发热(21/27)、头痛(19/27)、视物模糊(9/27)、精神症状(8/27)、自主神经功能障碍(8/27)、肢体无力(6/27)和意识障碍(3/27)。单纯脊髓炎少见(3/27)。74%的患者病情恶化,10例因呼吸衰竭需机械通气(37%),6例(22%)出现周围神经损害。头部MRI病变主要位于脑室旁白质(16/24)、基底节(12/24)、脑干(10/24)、丘脑(8/24)和小脑(7/24);脊髓病变多长节段累及颈髓(10/19)和胸髓(13/19);最常见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11/24)和室管膜周强化(7/24)以及脊膜强化(12/19)和脊髓中央管强化(9/19)。85%的患者脑脊液呈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反应。9例患者(33%)伴其他自身抗体阳性,无患者发现肿瘤。多数患者对激素和免疫球蛋白治疗反应好,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超过80%患者预后好。结论自身免疫性GFAP星形细胞病并不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特征性MRI影像[脑室旁线样放射状强化、室管膜周强化和(或)脊髓长节段受累伴中央管强化]和淋巴细胞为主的脑脊液炎性反应有重要提示意义,应及时检测脑脊液GFAP-IgG。多数患者对免疫治疗有效,预后好。
- 梁奇明许峰张萍邓刚季苏琼戴慧慧王芙蓉朱遂强连立飞
- 关键词:脑炎脑膜脑炎脊髓炎
- 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时间窗探讨
- 目的:探讨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通过搜索国内外pubmed、中国知网等多个数据库,对探讨微创血肿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时机的多篇文献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研究.
- 唐洲平潘超许峰朱遂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