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52H指数:6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4篇关节
  • 3篇手部
  • 3篇皮瓣
  • 3篇缺损
  • 3篇组织缺损
  • 3篇骨折
  • 2篇愈合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手部软组织
  • 2篇手部软组织缺...
  • 2篇术后
  • 2篇皮瓣修复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骨髓间充质
  • 2篇骨髓间充质干...
  • 2篇关节炎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带蒂

机构

  • 12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定安县人民医...
  • 1篇安县中医院
  • 1篇屯昌县人民医...

作者

  • 12篇陈鹏
  • 7篇邱勋永
  • 4篇吴开丘
  • 3篇曾德斌
  • 2篇林庆荣
  • 2篇陈鹏
  • 2篇林崇正
  • 2篇胡岩君
  • 2篇陈晶
  • 2篇余斌
  • 2篇栗鹏程
  • 2篇姜楠
  • 1篇王快胜
  • 1篇石小田
  • 1篇马心赤
  • 1篇王和驹
  • 1篇郭宇
  • 1篇吴彬
  • 1篇张雄军

传媒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西部医学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感染骨组织表面培养在骨髓炎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2023年
目的:观察感染骨组织表面培养在检测骨髓炎致病菌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筛选2021年12月至2023年1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收治的诊断为骨髓炎的患者,对其感染的骨组织进行骨组织表面培养(BSC)和一般组织培养(GSC)。将患者术中取到的失活感染骨组织平铺在已固化琼脂的无菌培养皿上,表面浇筑尚未凝固的胰蛋白胨大豆琼脂,置于37℃恒温含5%CO 2的孵箱培养完成BSC;同时对患者术中用5套独立的器械取疑似感染的5个部位感染骨组织送检验科进行GSC,比较两种培养方式的培养时间、菌种和细菌阳性率。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男59例,女14例;年龄49.0(31.0,58.5)岁;BSC的培养时间1(1,1)d显著短于GSC的3(2,3)d,BSC的细菌阳性率78.1%(57/73)显著高于GSC的61.6%(45/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SC培养出的细菌种类与BSC培养的细菌种类一致。结论:在骨髓炎致病菌检测中,对骨髓炎患者的感染骨组织标本进行BSC,时间短、阳性率高,可作为GSC的一种辅助方法。
陈鹏陈鹏姜楠陈晶胡岩君林庆荣
关键词:骨髓炎细菌
异槲皮苷联合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大鼠骨折愈合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异槲皮苷通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对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体外实验:CCK-8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Transwell实验检测BMSCs迁移,茜素红S染色检测BMSCs钙沉积,碱性磷酸酶(ALP)检测试剂盒检测BMSCs中AL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和骨钙素(OCN)蛋白表达;体内实验:40只骨折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尾静脉和腹腔注射PBS;BMSC组大鼠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PBS;异槲皮苷组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尾静脉注射PBS;BMSC+异槲皮苷组尾静脉注射2×106个BMSCs,腹腔注射40 mg/kg异槲皮苷。X线摄影检测大鼠骨折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痂组织OCN和Ⅰ型胶原蛋白(ColⅠ)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促进BMSC增殖,其中10μmol/L效果最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异槲皮苷(5μmol/L和10μmol/L)促进BMSCs迁移、钙沉积和ALP活性,促进BMSCs中Runx2和OCN蛋白表达(均P<0.05)。体内实验中,与对照组及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2周后,骨折愈合评分、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而BMSC组、异槲皮苷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BMSC组、异槲皮苷组和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1);与BMSC组相比,BMSC+异槲皮苷组大鼠在骨折3周后,骨折愈合评分升高,OCN和ColⅠ的表达升高(P<0.05)。结论异槲皮苷通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和成骨分化促进大鼠骨折愈合。
王琰易翅翔邱勋永陈鹏明光福
关键词:异槲皮苷骨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内置物表面培养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初探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评估一种内置物表面培养方式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致病菌中的检出效能。方法:前瞻性筛选自2020年11月至2023年1月期间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骨科-创伤骨科、诊断为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根据临床诊疗原则需取出内置物的患者。将所有患者术中取出的内置物于无菌环境下采用生理盐水冲洗2遍后,表面浇筑薄层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随后置于37℃含5%CO 2的细菌培养箱,每天观察内置物表面及周围变化,必要时再次加注培养基避免其干涸凝固,培养2周,对于出现的菌落予无菌咽拭子采集3个独立菌落送检验科进行鉴定;将鉴定结果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进行培养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其中男56例,女19例;年龄(46.2±15.4)岁;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胫骨(37例),最常见的内置物类型是钢板螺钉(59例);内置物表面细菌阳性率为86.7%(65/75),显著高于传统术中多点取材培养的52.0%(39/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培养阴性的80.5%(29/36)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可获得阳性结果;传统培养阳性而采用内置物表面培养获得阴性结果的患者3例;36例患者两种方式的培养结果均为阳性,35例患者两种方式的结果一致,一致率为97.2%(35/36);内置物表面培养方法的培养时间[1(1,2)d]显著短于传统培养方式[3(3,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65例内置物表面培养的阳性患者中,59例为单一菌种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9例)。结论:内置物表面培养致病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优势:阳性率高,培养时间短,可作为传统培养方法的一种有效补充。
姜楠陈鹏陈鹏陈晶胡岩君胡岩君林庆荣
关键词:骨疾病感染性内固定器
有限切开与关节镜下松解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临床对比研究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与双孔道关节镜松解两种术式治疗中重度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66例中重度腕管综合征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采用双孔道关节镜治疗,治疗组采用有限切开治疗,根据Kelly评定分级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3个月Kelly评定优良率分别为96.97%和81.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功能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但手术切口长度较对照组切口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2例发生瘢痕疼痛,对照组术后1例发生瘢痕疼痛,两组患者均无切口感染、活动受限病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要手术治疗且仅仅需要切断腕横韧带的腕管综合征患者而言,有限切开腕横韧带松解术比较腕关节镜辅助下腕横韧带松解术在经济及普及性上具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陈鹏邱勋永王琰
关键词:关节镜检查腕管综合征
肢体损毁伤治疗
王快胜王和驹马心赤王琰吴开丘陈鹏
封闭负压引流在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与探究封闭负压引流在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6例手部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皮瓣修复治疗组)48例和观察组(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及感染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及感染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襻周积分、管襻形态积分及总积分),感染相关指标(血清hs-CRP、PCT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在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相关感染指标的表达,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曾德斌张熙民林崇正邱勋永吴开丘陈鹏王琰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持续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曾德斌栗鹏程邱勋永林崇正吴开丘陈鹏王琰
关键词:综合干预腹部带蒂皮瓣手部软组织缺损关节活动度
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VIP、SOD、NO、CXCL1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血管活性肠肽(VI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趋化因子-12(CXCL-12)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屯昌县人民医院骨科诊治的120例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病例组)、60例因外伤需要实施膝关节韧带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膝关节液检测VIP、SOD、NO、CXCL12水平,据X线检查结果对病例组进行K-L分级,其中1级33例、2级41例、3级35例、4级11例,分析不同K-L分级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及上述指标与膝关节功能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的关节液中VIP、NO、CXCL1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关节液中SOD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L低分级(1级~2级)患者的关节液中VIP、NO、CXCL12低于K-L高分级(3级~4级)患者(P<0.05),K-L低分级(1级~2级)患者关节液中SOD高于K-L高分级(3级~4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的降低(P<0.05);经线性相关分析,创伤性膝关节炎患者关节液VIP、NO、CXCL12与WOMAC评分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SOD与WOMAC评分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创伤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中的VIP、SOD、NO、CXCL12水平与患者膝关节功能、膝关节病变程度有关。
王道煌陈鹏颜约军郑衍
关键词:创伤性膝关节炎关节液血管活性肠肽
局部麻醉下单指末节离断再植的临床体会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总结局部麻醉下末节断指再植20例20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12月本院收治的20例20指末节断指再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掌侧总神经麻醉下给予清创(局麻组),同期选取20例20指末节断指,臂丛神经阻滞下给予清创(常规组),骨折复位克氏针固定,修复肌腱、优势侧指动脉神经、背侧或掌侧静脉1条。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局麻组20例断指存活19指,成活率95.0%,常规组术后20例存活,存活率100%。术后随访0.5~1.5年,根据断指再植术后功能评定标准,局麻组:优8指,良8指,差3指,优良率84.21%;常规组:优7指,良10指,差3指,优良率85.0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麻醉下进行末节断指再植具有临床实用意义。
陈鹏邱勋永王琰
关键词:断指再植术末节指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龙鳖胶囊修复膝骨关节炎被引量:3
2019年
背景:以往研究证实,龙鳖胶囊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单独应用均对膝骨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目的:观察龙鳖胶囊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96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造模组、药物组、干细胞组与药物+干细胞组,每组24只。4组均采用膝关节腔注射木瓜蛋白酶的方法复制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第3天,干细胞组膝关节腔内注射0.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次/周;药物组灌胃龙鳖胶囊水溶液0.937 5 g/kg,2次/周;药物+干细胞组膝关节腔内注射0.1 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1次/周,同时灌胃龙鳖胶囊水溶液0.937 5 g/kg,2次/周,各组连续处理4周。造模前、造模后第3天及给药4周后,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与白细胞介素6水平;给药4周后,取大鼠右侧膝关节软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观察,同时RT-PCR、Western blot检测Ⅱ型胶原、Hur、XIAP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结论:(1)造模后第3天,各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较造模前明显升高;给药4周后,造模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 <0.05),药物组、干细胞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水平明显高于药物+干细胞组(P <0.05);(2)造模组关节软骨组织表面粗糙且破坏严重,裂隙较多,软骨细胞聚集分布且排列混乱;药物组、干细胞组均可见部分软骨修复,软骨组织表面较造模组平整,软骨细胞增多且分布较均匀,裂隙较造模组减少;药物+干细胞组关节软骨组织表面光滑平整,软骨细胞形态规则且排列均匀,无关节裂隙;(3)造模组Ⅱ型胶原、Hur、XIAP蛋白和基因表达均低于其余3组(P <0.05);药物组、干细胞组Ⅱ型胶原、Hur、XIAP蛋白和基因表达明显低于药物+干细胞组(P <0.05);(4)结果说明,龙鳖胶囊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更优。
陈鹏石小田郭宇邱勋永王琰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干细胞移植骨髓间质干细胞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