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开丘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海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 1篇兵器科学与技...

主题

  • 3篇手部
  • 3篇皮瓣
  • 3篇缺损
  • 3篇组织缺损
  • 2篇软组织
  • 2篇软组织缺损
  • 2篇神经卡压
  • 2篇神经损伤
  • 2篇手部软组织
  • 2篇手部软组织缺...
  • 2篇手术
  • 2篇皮瓣修复
  • 2篇综合征
  • 2篇腕管
  • 2篇腕管综合征
  • 2篇臂丛
  • 2篇臂丛神经
  • 2篇臂丛神经损伤
  • 1篇带蒂
  • 1篇带蒂皮瓣

机构

  • 9篇海南省人民医...
  • 2篇北京积水潭医...
  • 1篇安县中医院

作者

  • 9篇吴开丘
  • 6篇马心赤
  • 6篇王和驹
  • 5篇王快胜
  • 5篇邱勋永
  • 4篇陈汉东
  • 4篇陈鹏
  • 3篇曾德斌
  • 2篇林崇正
  • 2篇栗鹏程
  • 1篇张燕翔

传媒

  • 3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肢体损毁伤治疗
王快胜王和驹马心赤王琰吴开丘陈鹏
臂丛神经损伤37例临床分析
2013年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损伤外科治疗的手术时机和神经损伤程度的判断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我科共收治臂丛神经损伤患者37例,采用的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修复术、膈/副神经移位术、肋间神经移位术、健侧C7移位术等术式,总结归纳不同手术时机的患者产生的临床疗效。结果37例均获6个月~1年的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达70.8%。结论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确诊后早期行手术治疗及术中对神经损伤的性质、程度的判断对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陈汉东王和驹马心赤吴开丘邱勋永王快胜
关键词:臂丛神经神经损伤
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神经移位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前随着交通事故的频发,出现越来越多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患者,其中以上干损伤多见,临床上表现为伤侧肩外展、外旋、上举和屈肘等功能完全丧失,可造成上肢较高的致残率.神经移位修复损伤神经的部分功能是目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重要方式.膈、副神经移位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上干损伤的手术方法,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一直是临床关注及研究的焦点.2008年至2013年,我院对25例因交通伤致臂丛神经上干损伤的患者行膈、副神经移位术,观察其患肢功能恢复,总结分析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陈汉东王和驹吴开丘邱勋永王快胜马心赤
关键词:疗效观察臂丛神经损伤交通事故损伤神经手术方法
MRI在腕管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的MRI特征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1例临床确诊为腕管综合征的患者,术前行MRI检查(以横断面为主),手术治疗后探查证实MRI的发现。结果 11例腕管综合征的MRI表现为:正中神经进入腕管时增粗肿胀11例;正中神经肿胀率为(MNSR)2.2:1。正中神经于腕管内受压变扁,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为3.6%。T2W1正中神经信号增高11例。结论 MRI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的确定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陈汉东王和驹吴开丘马心赤王快胜
关键词:MRI腕管综合征神经卡压
MRI诊断腕管综合征特异性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腕管综合征(ors)是多种因素所引起的腕管内压力增高使正中神经受压、缺血,表现出相应支配区域的功能障碍,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目前,对于中及重型患者主张手术治疗,
陈汉东王和驹吴开丘王快胜马心赤
关键词:腕管综合征MRI诊断周围神经卡压手术治疗重型患者
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腹部带蒂皮瓣修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恢复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周、4周观察组患者的手部感觉功能、活动功能及关节活动度持续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对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预后恢复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曾德斌栗鹏程邱勋永林崇正吴开丘陈鹏王琰
关键词:综合干预腹部带蒂皮瓣手部软组织缺损关节活动度
封闭负压引流在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观察与探究封闭负压引流在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96例手部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皮瓣修复治疗组)48例和观察组(封闭负压引流联合皮瓣修复治疗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发生率、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及感染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为2.08%,低于对照组的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及感染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周及2周观察组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襻周积分、管襻形态积分及总积分),感染相关指标(血清hs-CRP、PCT及TNF-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负压引流在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患者术后感染的控制效果较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术后相关感染指标的表达,因此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曾德斌张熙民林崇正邱勋永吴开丘陈鹏王琰
关键词:封闭负压引流手部组织缺损皮瓣修复
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比较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超薄游离穿支皮瓣在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7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超薄游离胸脐穿支皮瓣修复)和研究组(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每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感觉功能、手部功能及甲襞微循环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的感觉功能、手部功能及甲襞微循环指标均持续改善,且研究组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薄游离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效果较好,在血供、感觉及功能改善中的作用更好,因此临床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曾德斌栗鹏程邱勋永吴开丘陈鹏王琰
关键词:手部软组织缺损
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报告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方法将桡骨远端骨折按Cooney(1990)通用分类法选择临床治疗方案,无移位关节外骨折及有移位但稳定性关节外骨折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不稳定性关节外骨折、稳定性关节内骨折采用经皮穿克氏针+石膏外固定;不可闭合复位且复位后不稳定的关节外骨折及可闭合复位但复位后不稳定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外固定架;粉碎性关节内骨折采用切开复位钛板内固定术+植骨术。结果本组60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9个月,骨折均愈合,无桡骨短缩、掌倾角改变及骨不连发生,无针道感染及创伤性关节炎,根据腕关节功能与X线测量综合指标,优38例,良17例,可5例,优良率为91.7%。结论随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对腕关节解剖和生物力学的不断深入认识,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也不断改善,由传统的石膏外固定,发展为经皮穿针内固定和外固定器,使骨折稳定性有很大的提高。手术对于骨折解剖结构和功能的恢复的确有较好作用,但同时也有创伤及引起相应并发症的风险,且增加了经济负担,因此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时应结合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
张燕翔吴开丘王和驹马心赤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