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星
- 作品数:5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目的探讨初诊时伴有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异常的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B-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案,评价疗效,分析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12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WBC>10×109/L或<4×109/L)的B-NHL患者临床资料,根据白细胞计数异常程度分为3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组(WBC>30×109/L)、轻度增高组(WBC 10~30×109/L)、减低组(WBC<4×109/L),总结患者临床特点、治疗方案,评价早期治疗效果及生存情况,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68例伴有白细胞计数异常的B-NHL,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3例,轻度增高26例,减低29例;其中位就诊年龄63(19~80)岁,自出现症状至诊断的中位时间为2(0.2~120)个月,男女性别比为1.4∶1。病理亚型以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marginal zone B-cell lymphoma,MZ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主;分期均为Ⅲ/Ⅳ期或白血病期。有B症状者占57%(39/68)、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者占54%(32/59),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占67.7%(46/68),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者占56.7%(38/68),骨髓侵犯达91.7%(55/60),伴骨髓纤维化者占28%(15/53)。评价早期疗效40例,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17.5%(7/40),总反应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为55.0%(22/40);ORR与LDH、血小板计数、首次治疗后骨髓改善情况相关(P=0.028,P=0.048,P=0.031)。随访截至2018年1月31日,有效随访43例,中位随访时间22(1~70)个月,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24个月(95%CI:8.722~39.278),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3个月(95%CI:2.721~23.279),轻度增高组PFS优于其他两组(P1=0.017,P2=0.026)。单因素分析,侵袭性组织学、B症状、贫血、血小板减少、治疗方案、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是OS的预后因素;LDH、白细胞分组、是否治疗、治疗后能否早期达CR或PR为PFS的影响因
- 王琨张建华张睿娟董春霞马小雯申星陈昆常舒婷杨林花
-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白细胞计数骨髓侵犯
- 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96例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17年
-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通常是指发病年龄≥60岁的异质性恶性血液系统疾病,高龄是AML预后不佳的最常见因素之一。老年AML患者不仅体能状态差、合并脏器功能不全且多存在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使得这类患者往往治疗效果差,且病死率高。
- 陈玙董春霞王梅芳程芳芳申星杨林花
- 关键词:MYELOID脏器功能不全髓外白血病去甲氧柔红霉素阿克拉霉素脱氧胞苷激酶
-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被引量:20
- 2018年
-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相关临床因素,为老年ITP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收治入院的原发ITP患者,其中发病年龄≥60岁定义为老年ITP,分析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检查,总结其临床特点,对于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77例成人ITP患者中,年龄≥60岁的老年ITP有48例,平均发病年龄为(68.17±6.47)岁,男∶女性别比为1∶1,其中新诊断的ITP 30例(62.5%),持续性ITP 6例(12.5%),慢性ITP 12例(25%)。分别给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联合地塞米松、静注丙种球蛋白、静注丙种球蛋白联合地塞米松、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治疗有效患者40例,有效率为83%;中位随访时间9.5个月(0.5~40.0个月),复发患者12例,复发率为30%,中位复发时间1.0个月(0.5~14.0个月)。老年ITP患者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率(54.2%)明显高于非老年患者(23.3%)(P<0.05),出血评分≥2分者比例占77.1%明显高于非老年组(出血评分≥2分者占49.6%)(P<0.05)。预后方面显示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减低为影响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ITP患者出血评分更高,且更易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应早期积极预防脑出血、重要脏器出血等合并症的发生。老年ITP更易合并ANA抗体阳性,提示应注意排查继发结缔组织病及其他潜在恶性疾病可能。NK细胞比例减低为疾病复发的危险因素,对于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陈玙王梅芳程芳芳申星赵丽东杨林花
- 关键词:预后老年
- 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比例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临床意义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初诊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中自然杀伤(NK)细胞比例在IT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49例初诊ITP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NK细胞比例分为NK细胞比例降低组(89例)、正常组(56例)及升高组(4例),分别记录3组患者年龄、性别、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数、治疗前辅助性T细胞(Th细胞)、抑制性T细胞(Ts细胞)、NK细胞、CD19+细胞比例及出血评分,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点。总结各组患者治疗起效时间、完全反应时间及复发时间,比较不同组别的疗效及预后。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数、Th细胞、Ts细胞、CD19+细胞百分比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别个体化给予不同治疗方案,中位随访时间为5(2~60)个月,3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年龄与治疗前Th细胞比例、出血评分存在正相关关系(r=0.175、0.206),Ts细胞比例与Th细胞、NK细胞及CD19+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0.501、-0.247、-0.355)。结论:NK细胞比例降低与ITP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老年患者出血风险更高。检测外周血NK细胞比例对临床上ITP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申星程芳芳常舒婷赵丽东呼小茹杨林花
- 关键词:NK细胞
- 老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诊治进展被引量:1
- 2019年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内脏等出血,同时伴有疲劳、焦虑、抑郁等症状。老年ITP是指发病年龄>60岁的ITP患者。儿童ITP患者往往起病较为迅疾,但是好转快,且有自愈倾向;而老年ITP患者除具有成年ITP患者多发展为慢性疾病的特点,同时还有合并症较多、多合并用药和疗效较差的特点。
- 刘先栋陈玙常姝婷呼小茹赵丽东程芳芳申星赵冰妮杨林花
- 关键词: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