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芳
- 作品数:72 被引量:229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 咖啡酸片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4年
- 白细胞减少可由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在内的多种原因引起,有一部分患者病因不清。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x10^9/L者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继发性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常见于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肝病、结核、风湿病等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放化疗后以及一些药物如治疗甲亢的药物、奥美拉唑、一些抗精神疾病的药物、抗结核药等可引起白细胞减低,往往影响治疗的进行。白细胞的持续不恢复使患者感染的概率大大增加,去除病因的同时促进白细胞上升的治疗非常重要。传统升白细胞药物如鲨肝醇、维生素B4等升白细胞起效缓慢,升白细胞作用较弱。自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我们应用咖啡酸片、维生素B4及鲨肝醇对56例白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 董春霞王梅芳陈剑芳刘秀娥袁瑞兰王丽昕闫文林成林邢晓冰杨林花
- 关键词:白细胞减少症咖啡酸片升白细胞药物维生素B4升白细胞作用
- 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判断的价值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通过分析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及随访资料探讨外周血单核细胞绝对计数(absolute monocyte count,AMC)对CLL的预后价值。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54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预后进行分析,探讨影响CLL的预后因素。结果 54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中位年龄为64岁;其中Binet A期8例,B期25例,C期21例;以疾病进展作为终点得到外周血AM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AMC的截点值为0.67×109/L,曲线的最佳灵敏度为0.710,特异度为0.783,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71(95%CI:0.644~0.899)。以0.67×109/L为界限,分为高AMC组和低AMC组,低AMC组的患者无进展生存期优于高AMC组(P<0.05),但高AMC组与低AMC组之间总生存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0)。Cox回归结果表明疾病分期为C期(P=0.038)是总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AMC>0.67×109/L(P=0.004)及疾病分期为C期(P=0.049)是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初诊时较高的AMC与CLL较快的疾病进展有关,可能为CLL的预后判断提供新依据。
- 马小雯董春霞陈剑芳王梅芳张睿娟张建华杨林花
- 关键词: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预后
- 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预后价值
- 2024年
- 目的:评估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在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中的临床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22年3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和第三医院血液科就诊的116例初诊M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患者分为PT和APTT正常组及PT或APTT延长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分型、分期、出血事件、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血钙、血清白蛋白(ALB)、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肌酐]、细胞遗传学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分析PT或APTT延长对MM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与PT和APTT正常组相比,PT或APTT延长组更容易发生出血事件(χ^(2)=5.087,P=0.024)、具有更低的ALB水平(χ^(2)=4.962,P=0.026)和PLT水平(χ^(2)=4.309,P=0.038),以及更高的血钙水平(χ^(2)=5.056,P=0.025)。PT或APTT延长组del13q、1q21扩增、del17p阳性率高于PT和APTT正常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M生存分析显示,PT或APTT延长组具有更短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P=0.032)和总生存期(OS)(P=0.03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PT或APTT延长(HR=2.116,95%CI:1.025-4.372,P=0.043)、年龄≥65岁(HR=2.403,95%CI:1.195-4.836,P=0.014)是影响初诊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但PT或APTT延长对初诊MM患者的PFS没有明显影响(HR=1.162,95%CI:0.666-2.026,P=0.597)。结论:PT或APTT延长的初诊MM患者具有更恶化的临床指标、更短的PFS和OS;PT或APTT延长是影响MM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丽军韩孟汝董春霞田卫伟卢馨怡杨林花马艳萍王梅芳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预后
- 一例Ph阴性伴Y染色体缺失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FISH检测结果
- 目的:对一例Ph阴性、BCR/ABL融合基因阴性伴Y染色体缺失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粒)患者进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以检测其是否存在隐蔽的BCR...
- 王梅芳杨林花李国霞杨波高芳高艳
- 文献传递
- 血液病学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被引量:3
- 2018年
- 双语教学是开展专业教学的一种手段,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专业素养、拓展视野,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质量,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双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文章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双语教学授课模式、课程考核及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并针对双语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思考和对策。
- 郑转珍马艳萍董春霞葛晓燕姜波王梅芳杨林花
- 关键词:血液病学内科学双语教学
- G53.多发性骨髓瘤肝癌缺失基因-1的表达
- 王梅芳杨林花董春霞张建华张睿娟郭志萍
- 文献传递
- 凝血因子Ⅷ野生型pIRES2-ZsGreen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2016年
- 目的本研究以含有凝血因子Ⅷ(FⅧ)cDNA的pCI/FⅧ质粒为模板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FⅧ并进行鉴定,在HEK-293细胞中表达。方法以pCI/FⅧ质粒为模板,扩增出FⅧ的开放阅读框(ORF)区,使用Infusion酶对线性pIRES2-ZsGreen1双酶切产物及FⅧORF扩增产物进行连接,连接产物进行转化后筛选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进行DNA测序及凝胶电泳鉴定。野生型pIRES2-ZsGreen1/FⅧ转染HEK-293细胞后,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野生型FⅧ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pIRES2-ZsGreen1/FⅧ并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实时定量PCR检测FⅧmRNA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情况。结论为实时观察FⅧ真核表达载体在HEK-293细胞中的表达及FⅧ基因突变导致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
- 陈剑芳杨林花张耀方王梅芳康建民秦秀玉王刚
- 关键词:血友病A真核表达载体分子发病机制
- 13例妊娠期合并急性白血病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5年
- 妊娠合并急性白血病是临床上罕见疾病,其发病率为1/75 000~1/100 000,大部分是髓系起源〔1〕。本病起病急、发展快,属于急危重症,严重威胁母儿生命。由于患者处于妊娠状态,治疗方面要考虑母儿双方面的因素,均衡双方利弊,争取获得最优化的治疗结果。
- 赵蛟宇杨林花侯丽虹葛晓燕康建民董春霞王梅芳陈剑芳郝敏王永红李东燕郝琦蓉
- 关键词:妊娠化疗
- 凝血因子Ⅸ无义突变R116X导致重型血友病B的分子机制研究
- 目的:血友病B(hemophilia B,HB)是凝血因子Ⅸ(factorⅨ,FⅨ)基因缺陷引起血浆FⅨ含量或活性下降所导致的一种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FⅨ基因缺陷具有明显异质性,其中无义突变是导致重型HB的重要原因...
- 聂欣杨林花陈剑芳张耀方张媛王梅芳张睿娟
- 文献传递
- 地西他滨序贯或同时联合“3+7”方案在45例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中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不同时间点联合标准诱导方案治疗初发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45例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3+7"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其中序贯组29例,同时用药组16例,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45例患者总有效率(overall response rate,ORR)[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形态学CR伴不全血象恢复(CR with incomplete hematological recovery,CRi)+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达75. 56%;其中CR/CRi率为55. 6%(25/45);序贯组与同时用药组的ORR分别为75. 9%与75. 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 595,P=0. 842)。治疗≥4个疗程的患者共24例,ORR达91. 7%;序贯组17例,ORR为94. 1%;同时用药组7例,ORR为85. 7%。中位随访时间8个月,序贯组与同时用药组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7. 25±4. 61)个月vs (8. 48±5. 42)个月(P=0. 447)。两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3级及以上血细胞减少和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在治疗早期(第1~2疗程)较常见。首次诱导治疗结束后,序贯组3#4级骨髓抑制时间较同时用药组延长,主要表现为粒细胞缺乏,分别为15. 0 d vs 8. 5 d(P <0. 001);序贯组肛周、胃肠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发生率较高,红细胞及血小板输注量也较同时用药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地西他滨序贯或同时联合标准诱导方案疗AML的治疗效果相当,但同时用药组安全性较好,骨髓抑制期短、血细胞输注量较少,感染发生率较低。
- 彭晓娟张睿娟王梅芳张耀方覃艳红杨林花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地西他滨骨髓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