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向先俊

作品数:16 被引量:119H指数:6
供职机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体层摄影
  • 4篇成像
  • 3篇血管
  • 3篇体层摄影术
  • 3篇X线
  • 3篇CT诊断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子宫
  • 2篇子宫动脉
  • 2篇细胞
  • 2篇CTA
  • 2篇MRA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胆道
  • 1篇胆道梗阻
  • 1篇胆道梗阻性病...
  • 1篇导管
  • 1篇导管内

机构

  • 14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香港大学深圳...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广东省普宁市...

作者

  • 15篇向先俊
  • 11篇刘鹏程
  • 7篇王成林
  • 5篇石桥
  • 4篇言伟强
  • 4篇杨伟洪
  • 3篇黄嵘
  • 3篇李彦豪
  • 3篇袁知东
  • 3篇郭学军
  • 2篇赵艳
  • 2篇邹立秋
  • 2篇胡小红
  • 1篇邓远飞
  • 1篇梁珊瑚
  • 1篇陈在中
  • 1篇冯飞
  • 1篇单慧明
  • 1篇高文清
  • 1篇何健龙

传媒

  • 3篇罕少疾病杂志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 1篇中华医学会放...

年份

  • 2篇2016
  • 4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色素沉着症的MRI诊断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血色素沉着症的MRI表现,分析其MRI特征,对病变组织的铁质沉积作初步定量分析,同时评价MRI在血色素沉着症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9例血色素沉着症患者及20例对照组测量其T2WI上肝、脾及竖脊肌的信号强度,分别计算肝脏、脾脏与竖脊肌的信号强度比值,计算其信号比值下降程度。结果:19例血色素沉着症病例中,MRI检查在各种不同序列中均可见不同程度组织信号强度减低,T1WI和T2WI亦都可显示组织信号减低,以T2WI显示更为明显,其中以GRE序列尤为敏感。19例中,肝、脾信号都明显减低者6例,单纯肝脏信号减低者8例,5例脾脏信号减低而肝脏信号减低不明显,未见1例胰腺信号明显减低病例。结论:MRI对血色素沉着症的诊断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合实验室检查,可取代组织活检的"金标准"地位,对血色素沉着症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郭学军王成林刘鹏程石桥向先俊单慧明
关键词:血色素沉着症磁共振成像
胰岛素瘤的CT诊断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析胰岛素瘤的CT表现,提高术前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至2012年期间在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胰岛素瘤患者的CT图像及临床表现,CT扫描包括平扫、增强扫描动脉期及静脉期。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饥饿、头晕、心慌、昏迷,其中4例发作期间生化检查显示血糖降低而胰岛素仍升高。11例患者病灶分布如下:胰头3例,胰颈2例,胰体2例,胰尾4例,病灶大小0.9-2.0cm不等,边界清晰。1例病灶含钙化,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高密度;另外10例病灶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扫描呈等或高密度,仅动脉期病灶与正常胰腺实质CT值的配对样本t检查有统计学差异(P<0.05)。11例中1个病灶因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等密度而术前漏诊,其余10术前均正确诊断。结论胰岛素瘤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在CT增强扫描动脉期大多能显示并可靠诊断,但极少数等或稍高强化病灶容易漏诊,术前诊断应谨慎。
向先俊刘鹏程黄嵘石桥言伟强
关键词:胰腺胰岛素瘤
小肝细胞癌与小肝血管瘤螺旋CT三期扫描的鉴别诊断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分析小肝细胞癌(SHCC)和小肝血管瘤(SHCH)在螺旋CT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表现特点,探讨二者的鉴别要点。方法38例SHCC共41个病灶,35例SHCH共45个病灶,记录病灶的增强特点,测定动脉期均匀强化病灶的CT值,并进行比较。结果41个SHCC病灶中,有20个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低密度;6个动脉期呈高密度,门静脉期呈等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3个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高密度,延迟期呈低密度;5个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3个动脉期呈等密度,门静脉和延迟期呈低密度;4个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均呈低密度。45个SHCH病灶中,有27个动脉期见边缘结节状高密度,门静脉期高密度结节扩大,向病灶中央填充,延迟期呈等密度或均匀高密度;9个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均呈均匀高密度,延迟期呈等或高密度;3个动脉期呈均匀高密度,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呈等密度;6个动脉期和门静脉期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部分充填仍呈低密度。动脉期均匀强化的SHCC和SHCH的CT增强值分别为(40.4±15.5)HU和(102.8±18.9)HU,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中大多数SHCC和SHCH有典型表现,其诊断准确性高,但少数病变表现不典型,鉴别诊断有一定困难,应结合MR I、超声、核素扫描及临床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言伟强邹立秋赵艳刘远健向先俊高文清刘鹏程
关键词:血管瘤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
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析被引量:34
2009年
目的探讨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11例中8例接受B超检查;5例接受MR平扫及增强扫描;10例接受CT平扫,其中8例接受CT增强扫描。结果11例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中,病灶位于右侧者7例,位于左侧者4例。所有病灶均边界清楚,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5例。CT平扫8例病灶密度均匀,与囊性病变密度接近,3例密度不均,可见少许斑点状、小条状钙化灶;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可见渐进性强化。T1WI病灶呈较均匀等或低信号,T2WI呈明显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无明显强化,延迟期可见不均匀轻或中度强化。结论腹膜后节细胞神经瘤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郭学军刘鹏程王成林赵艳罗莉丽石桥向先俊
关键词:节细胞神经瘤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脏周围炎的CT和MRI诊断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FHCS临床、CT和MRI表现,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收集近7年间资料完整的FHCS21例,男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4.5岁。主要以胰腺炎、盆腔炎、胆囊炎胆石症、阑尾炎和腹痛查因就诊。采用16层螺旋CT机先作全肝连续平描,再经肘静脉以4~5ml/s速率注入100ml碘海醇,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MRI扫描仪为西门子1.5T超导型,行SE序列常规T1WI和T2WI成像,再经肘静脉注入总量0.1mmol/KgGd-DTPA,行动脉期、门脉期、平衡期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6例显示肝包膜增厚和包膜下积液,增强CT动脉期16例(100%)显示肝包膜均匀性强化和增厚,其中线型3例(18.8%),宽带型5例(31.3%),混合型8例(50%),局限型11例(68.8%),广泛型5例(31.3%)。4例累及到局部肝实质,动脉期呈斑片状或楔状强化。T1WI3例显示稍高信号的肝包膜增厚,T2WI可见1例稍高信号肝包膜增厚和3例局部肝实质斑片状稍高信号。增强动脉期5例均可见轻度强化,其中局限型3例,广泛型2例;线型3例,宽带型2例。静脉期5例较动脉期强化明显;平衡期5例强化基本消退。结论FHCS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男女均可发病,可继发于腹部和盆腔各种炎症。CT和MRI可清楚显示肝包膜增厚、肝包膜和局部肝实质强化等特征,结合临床比较容易诊断。
王成林郭学军袁知东石桥向先俊方玲
关键词:肝包膜计算机体层摄影核磁共振成像
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诊断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评价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患者的CT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8个病例均为局限型。8例中7例为单发病灶,其中4例位于腹部,2例位于颈部,1例位于纵隔;另1例为多发病灶,位于纵隔、锁骨上窝及腋窝(同一淋巴链区)。病灶大小1.98.3cm不等,CT平扫病变表现为界限清晰,密度均匀的实性肿块,无坏死区;增强扫描动脉期病变显著强化(cT值范围103194Hu),但中心区可见条片状或裂隙样较低强化区;静脉期持续强化且趋向均匀(CT值范围94186Hu)。结论纵隔、颈部或腹部的肿块病变,界限清晰,无坏死,动态增强扫描呈“快进慢出”显著强化,提示透明血管型CaStleman病的诊断。
向先俊刘鹏程言伟强黄嵘王成林
关键词:CAST纵隔X线
能谱CT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腹部多发病灶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多发病灶,包括肝脏、胃、肾上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CT能谱图像。多发病灶的感兴趣区按照直径5mm的圆形选取,用能谱后处理工具行多发病灶的能量衰减曲线、直方图、散点图分析,将三个图像的吻合情况分成基本吻合,部分吻合,不吻合三种情况,比较多发病灶能谱图像的吻合情况,总结规律,对腹部多发病灶的同源性作出评价。结果:发现腹部恶性肿瘤原发灶与多发转移灶的能量衰减曲线、直方图图像基本吻合,散点图部分吻合,提示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源。多发良性病灶如血管瘤、能谱图像也基本吻合,可帮助诊断病灶的同源性。结论:初步判断能谱CT可作为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的有效工具。
杨伟洪沈新平潘娜向先俊胡小红
关键词:能谱CT同源性
3D-TOF MRA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后侧枝循环及其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探讨3D-TOFMRA评价大脑中动脉闭塞后脑部侧枝循环的作用,并研究3D-TOFMRA所评估的侧枝循环状况与脑梗死大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组与36例健康对照组的3D-TOFMRA和MRI(T1WI、T2WI)。统计大脑中动脉闭塞组来自病变同侧大脑后动脉(PCA)和大脑前动脉(ACA)软脑膜血管吻合(LMA)代偿的间接征象,即病变同侧PCA、ACA偏利现象(与对侧相比血管增粗,分支增多、延长)的出现频率,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记录34例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PCA、ACA偏利现象的评分及脑梗死的大小,对脑梗死大小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病例组病变同侧PCA、ACA偏利现象的出现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同脑梗死灶大小组间PCA、ACA偏利现象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CA,P<0.01;ACA,P<0.01或P<0.05),梗死灶由小到大其偏利现象的评分依次降低。结论大脑中动脉闭塞后,3D-TOFMRA可以通过观察病变同侧PCA、ACA的偏利现象间接评价来自PCA、ACA的LMA侧枝循环状况。3D-TOFMRA所评估的LMA代偿状况与脑梗死大小有密切相关性。3D-TOFMRA对临床诊治及预后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有重要指导意义。
向先俊邹立秋刘鹏程江锦赵冯飞言伟强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梗死侧枝循环血管成像术
PTC-CT在胆道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胆道梗阻引起的黄疸临床比较常见,主要有结石、炎症、肿瘤等疾病引起,临床术前或治疗前的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更重要的是术前或治疗前明确诊断直接关系到临床疗效及预后。口腹或静脉性胆道造影,是胆道梗阻性病变传统而最常用的检...
王成林石桥向先俊陈在中袁知东邓乾华成先义刘鹏程
关键词:CT扫描胆道梗阻性病变影像学检查
文献传递
黑质FA值对早期诊断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黑质各向异性分数(FA)值的变化特点。方法对PD患者单侧症状组10例,PD双侧症状组20例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行常规MRI和DTI扫描,描绘并测量黑质头部(SNr)、黑质体部(SNm)、黑质尾部(SNc)各感兴趣区(ROI)的FA值。结果 PD单侧症状组黑质体部(0.363±0.036,0.371±0.035)、尾部(0.454±0.027,0.464±0.038)FA值和PD双侧症状组黑质头部(0.380±0.031)、体部(0.352±0.031)、尾部(0.431±0.033)FA值均较对照组(0.440±0.047,0.384±0.033,0.481±0.042)明显降低(P<0.05)。结论黑质FA值下降对早期帕金森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陈文鑫邓远飞吴学良邹社昌张丹霓刘国江黄妙珊王成林向先俊
关键词:帕金森病黑质弥散张量成像FA值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