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层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影。并将两者的图像进行对比,比较两者在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及变异情况,以及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方面的信息。结果:MSCTA中MIP和VRT对二级及二级以上肝动脉的显示率达100%,MIP和VRT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约90%,75%。CTA与DSA对二级及二级以下肝动脉显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及三级以下肝动脉的显示MIP重建图像与DSA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VRT重建与DSA有显著性差异(P<0.001)。显示肝动脉变异11例,寄生动脉10支,DSA漏诊2例。CTA对肿瘤变异和寄生供血血管的显示以及腹腔动脉与腹腔干动脉的夹角显示;与DSA对比有高度一致的符合率。结论:MSCTA能三维清晰的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检出肝癌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清晰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与DSA相比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对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有重要意义。
-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袁知东邓乾华杜端明
- 关键词:肝脏肿瘤血管造影术栓塞
-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术前评估及介入治疗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所致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介入治疗5例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52~65岁,其中肺癌3例,淋巴瘤1例,纵隔转移癌1例。所有患者接受了局部溶栓、血管成形和内支架放置术。术后5例患者上腔静脉均开通呈扩张状态,4例临床症状消失,1例明显改善。5例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磁共振静脉血流成像和静脉造影可较好显示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溶栓、血管成形和内支架放置等综合介入治疗是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刘鹏程杜端明陈在中杨伟洪
- 关键词: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静脉造影磁共振成像内支架介入治疗
- 肝癌介入治疗后心脏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被引量:1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肝癌介入治疗后心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措施。方法 :原发性肝癌病人 4例 ,年龄 36~ 6 5岁。所有病人接受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 (TAE)治疗 ,术后进行心电监护、心电图检查和心肌酶谱 (HEA)检查。结果 :4例病人均有心前区不适感 ,T波轻度改变 ,心型肌酸激酶 (CK MB)升高 ,提示有心肌受损现象。经治疗后 ,3例治愈出院 ,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 :肝癌介入治疗后心脏并发症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 ,如能早期发现 ,并及时处理 。
- 杜端明陈在中刘鹏程江锦赵杨伟洪
-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手术并发症心脏病
- 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介入并发症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因以及CTA对其的预防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DSA证实存在肝总动脉瓣膜狭窄闭塞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例。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A检查,用VRT、MIP多方位显示感兴趣血管腔的形态、走行以及肝总动脉与上级血管之间的夹角。DSA造影排除解剖变异情况后,判断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结果:2例患者CTA示腹腔干及肝总动脉形态正常,而肝总动脉与腹腔干呈夹角狭小。3例术前CTA提示腹腔干起始端重度狭窄;另外3例腹腔动脉明显迂曲延长,肝总动脉起点距离增大,CTA与DSA所见一致。结论:肝总动脉瓣膜性狭窄闭塞是一种罕见的介入治疗并发症,多次介入操作以及解剖变异是可能的诱因,术前CTA能发现这些危险因素,术中选择合适器材轻柔操作是降低其发生率的关键。
-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陈在中邓乾华
- 关键词:肝肿瘤血管造影术动脉
- 能谱CT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在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观察证实的腹部多发病灶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患者多发病灶,包括肝脏、胃、肾上腺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CT能谱图像。多发病灶的感兴趣区按照直径5mm的圆形选取,用能谱后处理工具行多发病灶的能量衰减曲线、直方图、散点图分析,将三个图像的吻合情况分成基本吻合,部分吻合,不吻合三种情况,比较多发病灶能谱图像的吻合情况,总结规律,对腹部多发病灶的同源性作出评价。结果:发现腹部恶性肿瘤原发灶与多发转移灶的能量衰减曲线、直方图图像基本吻合,散点图部分吻合,提示原发灶和转移灶同源。多发良性病灶如血管瘤、能谱图像也基本吻合,可帮助诊断病灶的同源性。结论:初步判断能谱CT可作为诊断腹部多发病灶同源性的有效工具。
- 杨伟洪沈新平潘娜向先俊胡小红
- 关键词:能谱CT同源性
- 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和CT表现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讨论肋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X线和CT表现,总结各自的特点。方法:取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或临床动态观察证实的肋骨病变病例100例;所有病例均行X、CT检查。结果:64例为良性病变,其中24例为骨岛,18例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4例为软骨类良性肿瘤,8例为骨感染性病变,(4例为结核,4例为非特异性感染)。恶性病变36例,其中转移瘤20例,骨髓瘤8例,骨巨细胞瘤8例。结论:肋骨肿瘤和肋骨肿瘤样病变一般具有某些有助于诊断的X线和CT表现,据此可以较好的区分常见肋骨肿瘤和肋骨肿瘤样病变。
-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言伟强
- 关键词:骨肿瘤肋骨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MSCTA对肝癌TACE治疗插管操作的指导意义
-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肝脏血管成像(MSCTA)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介入治疗中指导插管操作的意义.方法应用东芝16排螺旋CT机,对40例肝癌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用MIP和VRT进行重建,所有患者均行DSA造...
-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袁知东邓乾华杜端明
- 关键词:介入治疗MSCTA肝动脉
- 文献传递
- 利用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研究CT和钡餐造影检查诊断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在外生型胃肠间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影像表现。所有患者均行口服阳性对比剂常规CT增强加三维重建;以及全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用卡方检验分析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20例研究对象中,CT定位诊断正确13例(65%),定性诊断正确18例(90%)。消化道钡餐定位诊断20例,正确率100%;定性诊断正确12例(60%)。两者在定位、定性诊断的正确率上差异值分别为P<0.01、P=0.0381,均存在统计学差异。两者结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5%(19/20)。结论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CT特征明显,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而定位准确率低。钡餐造影明确间质瘤与肠管关系;定位诊断优势明显。CT结合全消化道钡餐造影,能明显提高外生型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准确率。
- 杨伟洪向先俊胡小红刘鹏程李彦豪
- 关键词:钡餐造影
- 影响ICSI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 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受精技术应用于临床已有15年的时间。影响单精子注射的结局的关键因素在于如何选择更好的配子。卵母细胞和精子质量都是影响受精的关键因素,卵母细胞质量随女方年龄增加而下降,男方则下降不明显。精子来源对结局的影...
- 杨伟洪李蓉钟凯
- 关键词:ICSI预后DNA完整性精液质量分析
- 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资料与方法对临床确诊的80例肝癌患者分别行MS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对比分析:肝癌供血血管的起源、走行、形态、变异以及寄生供血、腹腔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比较MSCTA与DSA的符合情况,分析MSCTA对TACE插管操作的指导价值。结果MSCTA中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T)对肝癌规则性供血情况下二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7.5%、95%。MIP和VRT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96.25%、75%。MSCTA与DSA对二级肝动脉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肝动脉的显示率,MIP与DSA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RT与D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寄生动脉20支,肝动脉变异18例;DSA显示寄生动脉24支,显示肝动脉变异21例;MSCTA发现肝癌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85.7%。MSCTA和DSA在发现寄生动脉和肝动脉解剖变异概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显示腹主动脉和腹腔干动脉在矢状面夹角狭窄4例,横断面极度左偏3例;MSCTA显示情况与DSA吻合。结论MSCTA与DSA比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它能全方位详尽清晰地显示肝动脉分支的起源、走行、形态;检出肝癌变异供血动脉及肝外寄生供血动脉,显示腹腔干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对指导TACE术中插管操作具有重要价值。
- 杨伟洪刘鹏程梁珊瑚言伟强杜端明邓乾华
-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肝脏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