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伟

作品数:5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佛山市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佛山市医学类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配伍
  • 1篇杏仁
  • 1篇学成
  • 1篇血药
  • 1篇血药浓度
  • 1篇血药浓度测定
  • 1篇药浓度
  • 1篇药制剂
  • 1篇指纹
  • 1篇指纹图
  • 1篇指纹图谱
  • 1篇止痛
  • 1篇制剂
  • 1篇中乌头碱
  • 1篇中药
  • 1篇中药制剂
  • 1篇温经
  • 1篇乌头
  • 1篇乌头碱
  • 1篇历史沿革

机构

  • 5篇佛山市中医院

作者

  • 5篇张建伟
  • 3篇霍燕娴
  • 3篇庞帼敏
  • 3篇郑文红
  • 3篇黄健
  • 1篇刘少文
  • 1篇林家寿
  • 1篇李怀国
  • 1篇招丽娟
  • 1篇麦荣国

传媒

  • 2篇世界中医药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北方药学

年份

  • 3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今古马钱子炮制初探被引量:2
2008年
对马钱子的炮制方法进行了历史沿革探讨,并对其现代炮制研究进行了概述。马钱子历代炮制方法分净制、加辅料和不加辅料制几大类,约十来种,而今沿用了净制、砂烫、油炸等几种方法,现代仅就生品和炮制品从化学成分含量和药理作用比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讨,为其炮制工艺改进和临床用药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但对历史沿用的多种炮制方法未能进行全面的科学探讨。据此提出,对马钱子的炮制研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临床用药理论,科学地进行研究探讨,更好地提高马钱子的炮制品质量,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有效的马钱子炮制品。
张建伟
关键词:马钱子历史沿革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究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并分析相应对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上报的80例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对患者的性别、年龄、用药类型、给药途径、药品剂量、不良反应分类以及临床中的不良反应表现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探究导致临床应用中药制剂时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试图探究出相应对策。结果:从不良反应易发人群来看,老年人与儿童较中青年患者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女性产生不良反应可能性大于男性(P<0.05),从用药方式来看,多为静脉滴注方式,从临床表现来看,多为皮肤与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应用中医制剂时,要对不同体质的病例制定不同的中药制剂治疗方案,合理判断药品剂量,选择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从而减少患者产生不良反应,更加安全地施用中药制剂。
张建伟庞帼敏黄健郑文红霍燕娴
关键词:中药制剂
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评价麻黄汤不同配伍对苦杏仁和甘草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制备苦杏仁苷对照品溶液和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溶液和不同配伍方式的麻黄汤水煎液供试品溶液,以正交设计8中不同配伍的麻黄汤组方,苦杏仁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H进行标识;甘草有效成分研究中以A1-H1对8中不同配伍方式进行标实。最终结果根据国家药典委员会提出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结果:苦杏仁和甘草色谱条件能够分别将苦杏仁苷和甘草酸清晰的分离出来,无其他杂质峰,基线稳定,具有可比性。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对苦杏仁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每剂含量未见明显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后结果显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苷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黄汤不同配伍方式中以H1单纯甘草中甘草酸含量为最高,而麻黄汤全方A1中的甘草酸含量为最低;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酸的含量(P<0.05)。结论:麻黄汤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甘草对苦杏仁中有效成分苦杏仁苷未见明显影响;而不同配伍中麻黄、桂枝和苦杏仁均降低麻黄汤中甘草有效成分甘草酸的含量。
麦荣国郭晓銮招丽娟林家寿刘少文张建伟覃彪民
关键词:指纹图谱麻黄汤不同配伍苦杏仁甘草苦杏仁苷甘草酸单铵盐
止痛温经散中乌头碱经皮给药的血药浓度测定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究止痛温经散中乌头碱经皮给药的血药浓度的测定及安全性。方法:将12只小鼠平均分为对照组与敷药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敷药组小鼠背部敷用止痛温经散膏状制剂,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对给药后2h、4h、6h、12h、24h、48h血浆中乌头碱浓度进行测定;另选取18只小鼠分为三组,每组6只,在小鼠脊背左侧皮肤敷含有不同浓度的止痛温经散(7.5mg/g、15mg/g、30mg/g),每只小鼠均以右侧皮肤作为对照,对1h、24h、48h、72h皮肤红斑、水肿情况进行评分;采用标准II导联仪记录小鼠给药1h、2h、4h、6h心电图,以给药前测定为基线值,记录小鼠给药后心率、QT间期、QRS间期变化。结果:乌头碱线性方程为y=0.243x-0.007(r=0.998),在1ng^500n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1、20、40ng/ml乌头碱标准品回收率分别为(94.53±4.07)%、(96.43±5.73)%、(93.20±3.68)%,稳定性RSD均<5%,重复性RSD均<1。经皮给药后,在2~24h内随着时间延长,小鼠血浆中乌头碱浓度逐渐增高,48h浓度降低,在24h时浓度达到最大值(P<0.05)。低剂量草乌细粉处理时,不同时间点皮肤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剂量浓度处理时,1h给药侧皮肤得分高于对照侧,高剂量止痛温经散处理后,不同时间点给药侧皮肤得分均高于对照侧,且高于低、中剂量皮肤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给药后,小鼠心率无明显变化,QRS间期整体呈现不规律缩短,在给药6h后QT间期变化最大。结论:止痛温经散经皮给药后,乌头碱成分能够通过皮肤较好的吸收,连续敷用能够较好维持血浆中药物浓度,对皮肤刺激性小、心率变化较小。
张建伟庞帼敏黄健郑文红霍燕娴李怀国
关键词:乌头碱经皮给药
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基于HPLC分析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化学成分分析研究,阐释中药合理配伍的科学内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HPLC)指纹图谱分析进行线性关系分析以及加样回收率试验考察HPLC的严谨性。HPLC指纹图谱: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缺黄芪阴性对照溶液、黄芪供试品溶液和黄芪白术配伍供试品溶液进行HPLC指纹图谱分析,同时取3个产地黄芪白术分析黄芪化学成分含量。结果:1)在线性关系考察在1.024~10.2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2)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中平均回收率为99.60%,RSD为2.0%,显示加样回收率试验良好,HPLC严谨性高。3)HPLC指纹图谱分析显示,对照品溶液、黄芪供试品溶液、黄芪白术供试品溶液和缺黄芪阴性对照溶液中,缺黄芪阴性对照溶液无干扰,而黄芪甲苷与其他成分的基线分离良好。4)3个产地均显示黄芪白术配伍后黄芪的化学成分黄芪甲苷的含量有所增加,其中以内蒙古产地的黄芪白术配伍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最高。结论:黄芪白术配伍前后黄芪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黄芪甲苷,其中以内蒙古提供的药材含量最高。
张建伟庞帼敏麦国荣黄健郑文红霍燕娴
关键词:HPLC白术配伍化学成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