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堃
- 作品数:32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研究生创新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9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统计分析肺部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构成比。将纳入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感染组(n=93)和非感染组(n=216)。选取以下变量作为肺部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年龄、性别、吸烟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血肿量、血肿清除术、留置胃管和呕吐。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309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中有93例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感染率为30.1%。痰标本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占67.33%,主要包括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绿脓杆菌;革兰阳性菌占23.76%,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占8.91%,包括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假丝酵母菌。在选取的可疑危险因素中,年龄≥6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呕吐和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是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较多,应针对存在的危险因素加强防治,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
- 潘琪王子珍黄秋虎马春阳叶富跃林家汉邢伟杨堃
- 关键词:脑出血肺部感染病原体
- 脑胶质瘤中miR-29b-3p核心靶基因的鉴定与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miR-29b-3p在脑胶质瘤中的核心靶基因,并分析核心靶基因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预测、筛选miR-29b-3p的靶基因;使用STRING、Cytoscape软件分析靶基因的蛋白间互相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用GEPIA、CGGA分析其在胶质瘤中的不同状态下的表达差异及生存预后,单因素、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果:通过LinkedOmics、miRDB、miRTarBase、TargetScan和starbase数据库预测出22个miR-29b-3p的靶基因,通过构建PPI网络,去除未参与网络关系的基因,综合GEPIA与CGGA数据库分析,剔除COL2A1、DNMT3A和DNMT3B,进一步通过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最终确定3个核心靶基因:SERPINH1、LOXL2、CDK6。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miR-29b-3p在脑胶质瘤中靶向SERPINH1、LOXL2、CDK6基因,各基因的表达量在正常脑组织与肿瘤组织间、肿瘤不同级别间、IDH突变状态和1p/19q共缺失状态下存在差异,其高表达对总生存预后、无复发生存预后存在不良影响,且可作为独立预后因素。
- 卓胜华羊良旺陈申波张金本张召腾李争争杨堃
- 关键词:脑胶质瘤靶基因预后生物信息学
- 胶质瘤免疫生物标志物ORMDL2在胶质瘤诊断和预后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的预后价值及其与免疫浸润的关系。方法:使用来自TCGA‑LGG&GBM,CGGA和GEO的临床生存数据评估ORMDL2的临床预后价值。使用pROC包检测ORMDL2的cut‑off值以绘制ROC曲线来证明其在鉴别胶质瘤诊断方面的价值。选择与ORMDL2最显著正相关的前300个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建立PPI网络并进行GO和通路分析。利用ssGSEA和TIMER 2.0数据库探讨ORMDL2 mRNA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ORMDL2 mR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邻近正常组织,这种差异在高级别胶质瘤中最为明显。ORMDL2在人脑胶质瘤中表达增加,与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不良相关。此外,ORMDL2表达升高与包括巨噬细胞在内的一系列免疫浸润细胞有关。结论:ORMDL2在胶质瘤免疫细胞浸润中起着重要作用,是胶质瘤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严东明梁健堂刘晓迁李蒙勇威丁顺孟庆雯张思远唐才颖刘启兵杨堃
- 关键词:胶质瘤鞘脂生物标志物
- 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76例行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记录其术后1周内颅内感染的发生情况。分析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构建诊断模型,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诊断模型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诊断价值。结果276例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1周内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为16.30%(45/276)。45份脑脊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52株,主要为革兰阳性菌(占63.46%);主要的革兰阳性菌对阿莫西林、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高于80.00%,对万古霉素均无耐药。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尿激酶使用次数、术后发生脑脊液漏及合并糖尿病均与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有关(均P<0.05)。诊断模型为logit(P)=-1.636+0.698×年龄-0.821×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1.214×引流管留置时间+1.009×术中尿激酶使用次数+1.315×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663×合并糖尿病,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诊断模型诊断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52,敏感度为91.11%,特异度为55.84%。结论脑出血患者血肿穿刺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最常见病原菌为革兰阳性菌,且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此类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受年龄、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术中输注尿激酶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脑脊液漏、合并糖尿病的影响。
- 朱雪丽杨堃王丽芸
- 关键词:脑出血颅内感染血肿穿刺引流术病原菌
- 颅内压监测指导甘露醇应用对开颅术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颅内压(ICP)监测指导甘露醇应用对开颅术后患者疼痛、认知功能、并发症及疗效的影响。方法:115例行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ICP监测指导甘露醇应用,n=65)和对照组(根据传统的临床观察方式应用甘露醇,n=50),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评分(MMSE)评价2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3天的认知功能,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2组患者术后苏醒时、苏醒后4、8、12及24 h时的疼痛程度;记录2组患者术后使用甘露醇的平均时间和剂量、比较不同时间点[手术前(T0)、吸氧面罩后(T1)、手术后8 h(T2)、12 h(T3)及24 h(T4)]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及动脉血氧分压(PaO 2),记录术后并发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3天的MMSE评分都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4、8、12及24 h的VAS评分均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甘露醇应用时长和剂量均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T1、T2、T3及T4各时点PaCO 2和PaO 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颅患者术后ICP监测不仅可以减少甘露醇的使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还可改善患者临床预后、降低术后疼痛及改善认知功能。
- 吴然叶富跃杨堃
- 关键词:颅内压甘露醇开颅术后颅内压监测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分叉部宽颈动脉瘤的现状与进展
- 2024年
- 目前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相较于开颅夹闭手术,血管内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风险低的优点。但颅内复杂性动脉瘤,尤其是分叉部宽颈动脉瘤(WNBA)的血管内介入治疗仍是目前的治疗难点之一。由于WNBA特殊的解剖结构,传统的血管内栓塞治疗难以充分填塞瘤腔与保障流出道的通畅。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以及设备如类支架装置、血管内置物和囊内扰流装置等的开发与更新,使WNBA也能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通过介绍新的介入技术和设备等内容,阐述血管内介入治疗WNBA的现状与进展。
- 吴文凯杨堃
- 重型颅脑外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0
- 2020年
-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气管切开治疗的sTBI昏迷患者104例,参照“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诊治指南”中的相关标准对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诊断,采集患者信息,分析sTBI患者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04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27例,感染率为25.96%。27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36株,其中G^-菌27株(75.00%),G^+菌5株(13.89%),真菌4株(11.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有吸烟史、患糖尿病、使用糖皮质激素、气管切开时间≥7 d、ICU入住时间≥7 d为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入院时GCS评分≥5分为保护因素。结论sTBI昏迷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以G-菌感染为主,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受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上应针对易感菌及影响因素制订应对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 叶富跃杨堃王子珍马春阳陈政刚潘琪吴然
- 关键词:气管切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
- 跑台运动改善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和运动障碍表现
- 2022年
- 目的探讨跑台运动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和运动障碍表现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模型+跑台训练组、绿色荧光蛋白组和绿色荧光蛋白+跑台训练组,每组10只大鼠。前两组大鼠右侧黑质内注射人野生型α-突触核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后两组大鼠右侧黑质内注射绿色荧光蛋白重组腺相关病毒。给予跑台训练的大鼠在手术后7天开始进行跑台训练,持续12周。不进行训练的大鼠同样置于跑台内,但不进行跑台运动。采用旷场实验、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和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评价大鼠的运动行为。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α-突触核蛋白在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内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结果模型组大鼠右侧黑质内可见稀疏的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神经元内大量表达人α-突触核蛋白,部分人α-突触核蛋白呈聚集样表现。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模型+跑台训练组大鼠黑质内酪氨酸羟化酶免疫阳性神经元残存率显著升高(P=0.000)。旷场实验中,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模型+跑台训练组大鼠的穿梭距离(P=0.001)、下肢站立次数(P=0.031)和总跑动时间(P=0.007)均显著增大。前肢使用不对称测试中,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模型+跑台训练组大鼠的不对称指数显著减小(P=0.000)。阿扑吗啡诱导旋转实验中,与模型组大鼠比较,模型+跑台训练组大鼠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P=0.017)。结论跑台运动能够改善过表达人α-突触核蛋白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变和运动障碍表现。
- 潘琪杨堃陈颖肖宗宇林铁琴叶富跃陈晶晶邢伟卢剪月
- 关键词:帕金森病跑台运动Α-突触核蛋白多巴胺能神经元
- 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IL-1β、IL-6、IL-10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79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其中轻型12例、 中型25、 重型42例.分别留取伤后1、2、3、7 d的脑脊液和血液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伤后各时间点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浓度.另取查体健康者12例为对照组.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中IL-1β、IL-6、IL-10水平显著高于轻中型组(P〈0.01);且脑脊液中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的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的浓度.结论 创伤性颅脑损伤后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水平对TBI病情评估、 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周建沈瑞明郑跃芳马春阳杨堃王子珍
-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IL-1ΒIL-6IL-10
- 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术后脑功能、血清S100β蛋白及NSE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术后脑功能、血清S100β蛋白及NSE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急诊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8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入院后对照组行急诊小骨窗开颅术及常规术后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脑功能状态、脑血管功能、脑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7.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脑功能状态CSI值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幅度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管外周阻力及动态阻力均显著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两组患者脑血管平均流量均明显上升,但观察组上升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100β及NSE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治疗后两组患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4.08%),与观察组出现3例(6.12%),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可显著提高高血压脑出血急诊术后患者疗效,改善患者脑功能状态CSI值、降低血管外周阻力、动态阻力、S100β、NSE水平,提高BDNF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 叶富跃杨堃王子珍马春阳陈政刚潘琪吴然
- 关键词:依达拉奉高血压脑出血脑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