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309 篇“ IL-10 “的相关文章
IL -8、IL -10 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关系2025年 目的分析白细胞介素(IL )-8、IL -10 基因多态性与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行化疗的乳腺癌患者80例,根据住院期间医院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n=38)和未感染组(n=42)。比较两组临床资料、IL -8和IL -10 基因多态性,分析乳腺癌患者住院期间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两组年龄、体质指数(BMI)、住院时间、是否接受手术治疗、抗生素使用种类、白细胞计数等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IL -8-251和IL -10 -10 82的AA基因型分布、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IL -8-251与IL -10 -10 82存在交互作用(P<0.05)。住院时间、接受手术治疗、抗生素使用种类、IL -8-251携带AA基因型、IL -10 -10 82携带AA基因型均为乳腺癌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IL -8-251位点、IL -10 -10 82位点携带AA基因型与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相关。 闫月乔 楚小慧 刘洋关键词:乳腺癌 医院感染 IL-8 IL-10 基因多态性 Notch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效应因子IL -10 、IL -35和IL -17调控胎儿宫内生长受限探究 2025年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对胎儿宫内生长受限(FGR)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 2021年12月在金华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的10 例FGR的单胎妊娠孕妇以及10 例产前检查正常的健康孕妇(control组)。采集静脉血,收集血清以及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在胎盘娩出的15分钟内收取胎盘组织。比较两组PBMCs和胎盘组织中Notch1和Jagged1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检测两组血清和胎盘组织中IL -10 、IL -35和IL -17的浓度。结果 Notch1和Jagged1在FGR患者PBMCs和胎盘组织中的表达低于control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FGR患者血清中IL -10 的浓度(28.66 ± 5.42)低于对照组(37.84 ± 7.73),IL -35的浓度(9.99 ± 2.50)低于对照组(17.09 ± 3.88),IL -17的浓度(150.28 ± 17.29)高于对照组(76.34 ± 10 .13),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FGR患者胎盘组织中IL -10 的浓度(3.03 ± 0.52)低于对照组(7.81 ± 1.75),IL -35的浓度(1.25 ± 0.29)低于对照组(2.21 ± 0.37),IL -17的浓度(15.62 ± 3.97)高于对照组(7.16 ± 1.20),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01)。结论 Notch信号通路介导细胞效应因子IL -10 、IL -35和IL -17调控FGR的发展。 吕英 叶丽燕 羊亚莉 郑秀娟关键词:胎儿宫内生长受限 JAGGED1 IL-10 IL-17 IL-35 银屑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皮肤生理屏障功能和血清IL -4、IL -10 、IL -17、IL -22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银屑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免疫功能、皮肤生理屏障功能和血清白细胞介素(IL )-4、IL -10 、IL -17、IL -22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11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36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卤米松乳膏治疗,68例)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银屑胶囊治疗,68例)。比较两组疗效、症状缓解时间、免疫功能、银屑病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炎症因子水平、皮肤生理屏障功能,同时观察两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的瘙痒、皮损、鳞皮屑、红斑丘疹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IL -17、IL -22、PASI评分、经皮水分丢失(TEWL)、CD8^(+)较对照组更低,皮肤油脂、IL -4、IL -10 、CD3^(+)、CD4^(+)、CD4^(+)/CD8^(+)较对照组更高(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银屑胶囊联合卤米松乳膏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可改善患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调节血清IL -4、IL -10 、IL -17、IL -22水平,且安全性好。 刘艳芳 赵雨晴 朱怡迪 刘庆娜 魏志平关键词:银屑胶囊 卤米松乳膏 寻常型银屑病 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预后与脑脊液IL -6及IL -10 水平的关联分析 2025年 目的分析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AE)预后与脑脊液白细胞介素-6(IL -6)及白细胞介素-10 (IL -10 )水平的关联。方法选取2022年1至12月68例重症AE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4周后的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38例和预后不良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30例。另外选取45例轻中症AE患者作为轻中症组。纳入患者均进行脑脊液IL -6、IL -10 水平检测并比较。分析脑脊液IL -6、IL -10 水平与重症AE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重症组脑脊液IL -6水平高于轻中症组,IL -10 水平低于轻中症组(P<0.05)。预后良好组脑脊液IL -6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IL -10 水平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重症AE患者预后不良与脑脊液IL -6水平呈正相关(r=0.831,P<0.001),与脑脊液IL -10 水平呈负相关(r=-0.755,P<0.001)。结论重症AE预后与脑脊液促炎因子IL -6及抗炎因子IL -10 紧密相关,临床需注意脑脊液IL -6、IL -10 水平的检测及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 唐娟娟 余朝萍关键词:预后 脑脊液 促炎因子 抗炎因子 HBsAg携带孕妇外周血中IL -2和IL -10 水平与HBV宫内传播的关系 2025年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2和IL -10 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宫内传播中的表达变化,研究影响其分泌水平的因素及二者对HBV宫内传播的预测价值。方法 对2015―2017年纳入的陕西省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经产前筛查的327例HBsAg阳性孕妇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孕妇和新生儿外周血乙肝五项,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HBV-DNA水平,采用流式液相芯片法检测IL -2和IL -10 水平。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IL -2和IL -10 预测传播结局的价值。结果 HBsAg阳性孕妇宫内显性传播(dominant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ssion,DBT)、宫内隐匿性传播(occult hepatitis B virus transmission,OBT)和宫内传播发生率分别为10 .40%(34/327)、15.29%(50/327)、25.69%(84/327)。HBV宫内未传播(non-intrauterine transmission,NBIT)组和OBT组之间的IL -10 表达水平存在差异(Z=-2.054,P=0.040)。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阳性孕妇外周血中的IL -10 水平高于HBeAg阴性孕妇(U=8 355.000,P=0.007),且IL -10 水平随着孕妇外周血中HBV-DNA载量的增加而升高。相较于OBT发生风险,HBeAg阳性孕妇DBT发生风险更大(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IL -2在HBV-DNA水平为10 ^(3)~10 ^(6) IU/mL时,预测HBV宫内传播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676(95%CI:0.534~0.819,P<0.05);IL -10 在HBV-DNA水平小于10 ^(3) IU/mL时,预测HBV宫内传播的AUC为0.626(95%CI:0.537~0.715,P<0.05)。结论 HBsAg携带孕妇外周血中的IL -2和IL -10 水平增加,尤其IL -10 的水平在NBIT组中随孕妇HBeAg阳性、HBV-DNA载量升高而增加,可考虑作为HBV OBT早期预测的指标,为乙肝高危婴儿的免疫检测提供依据。 颜晓玥 马偲航 候文婷 温乐基 张磊关键词:宫内传播 白细胞介素-10 猪FoxP3、IL -10 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建立及应用 2025年 旨在建立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方法,对叉头框蛋白P3(FoxP3)、白细胞介素10 (IL -10 )的RNA转录进行定量检测。设计并合成FoxP3、IL -10 的扩增引物和荧光探针,优化引物浓度、退火温度,建立RT-qPCR方法,检测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外周血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和免疫器官中FoxP3和IL -10 的mRNA含量;根据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验证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建立的RT-qPCR方法呈现“S”型扩增曲线,相关系数R^(2)≥0.99;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 -2)、白细胞介素4(IL -4)、白细胞介素6(IL -6)和白细胞介素17(IL -17)等基因的核酸模板和阴性对照均无扩增曲线,最低检测浓度10 copies/μL,批内、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7%、1.84%;PCV2攻毒组外周血Treg细胞中FoxP3和IL -10 的mRNA含量均出现明显升高,FoxP3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4天到达峰值,IL -10 的mRNA含量在攻毒第10 天到达峰值,PCV2感染后导致胸腺、淋巴结和脾脏中FoxP3和IL -10 转录水平升高;Western blot检测表明,FoxP3蛋白表达量在攻毒第14天、第28天,IL -10 在攻毒第10 天和第14天显著高于对照组,与RT-qPCR结果一致。综上,本研究建立的猪FoxP3、IL -10 双重RT-q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检测稳定可靠的特点,对于评价猪体的免疫应答水平和机体免疫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王艳萍 徐倩倩 孟卫芹 王金良 魏凤 魏凤 董林 谢金文关键词:FOXP3 IL-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肺部感染的关系202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 (IL -10 )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溶栓后肺部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138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溶栓治疗,依照患者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肺部感染组(30例)与无肺部感染组(10 8例),对IL -10 启动区域-10 82、-819、-592基因分型进行检测,比较肺部感染组和无肺部感染组基因型频率,分析IL -10 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溶栓后继发肺部感染风险的关联性。结果30例肺部感染患者共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30株,71.43%)占比高于革兰阳性菌(10 株,23.81%)、真菌(2株,4.76%)(P<0.05)。肺部感染组IL -10 -10 82位点AG基因型、-592位点中AA基因型比率高于无肺部感染组;肺部感染组与无肺部感染组-819基因型及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IL -10 -10 82 AG与GG型基因型是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基因型,OR值为1.806(95%CI:1.10 6~2.948);IL -10 -592 AA基因型是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基因型,OR值为1.637(95%CI:1.176~2.280)。结论IL -10 启动区域-10 82 AG与GG型基因型以及-592 AA基因型是脑梗死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易感基因。 袁聪 井梦昕 常欢关键词:脑梗死 溶栓效果 白细胞介素-10 基因多态性 肺炎支原体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IL -10 和IL -17及淋巴细胞亚群与预后的关系 2025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0 (IL -10 )、IL -17、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及各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10 0名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依据出院随访2个月内患者的病情分为预后良好组94例和预后不良组26例。对比各组患者IL -10 、IL -17和淋巴细胞亚群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MPP合并链球菌感染肺炎患者外周血IL -10 、IL 17、淋巴细胞亚群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归纳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研究组IL -10 、CD_(4)^(+)和CD_(4)^(+)/CD_(8)^(+)分别为(6.85±0.83)ng/L、(35.51±5.97)%和(1.23±0.39)低于健康组,IL -17和CD_(8)^(+)分别为(23.04±3.64)ng/L、(35.24±5.62)%高于健康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IL -10 、CD_(4)^(+)和CD_(4)^(+)/CD_(8)^(+)低于预后良好组,IL -17和CD_(8)^(+)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预后不良组APACHEⅡ评分和CPIS均高于健康组(均P<0.05)。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IL -10 、CD_(4)^(+)和CD_(4)^(+)/CD_(8)^(+)与APACHEⅡ评分呈负相关(r=-0.509、-0.502、-0.494,P均<0.001),与CPIS也呈负相关(r=-0.623、-0.630、-0.616,P均<0.001);IL -17、CD_(8)^(+)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494、0.505,P均<0.001),与CPIS也呈正相关(r=0.624、0.618,P均<0.001)。IL -17(OR=1.817,95%CI:1.074~3.072,P=0.026)、APACHEⅡ评分(OR=2.330,95%CI:1.254~4.329,P=0.008)是影响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存在IL -10 低表达、IL -17高表达及免疫失调情况,且其水平变化与病情及预后有相关性。IL -17表达水平、APACHEⅡ评分是影响MPP合并链球菌感染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蒋欢欢 葛金林 曾余丰关键词:链球菌感染 淋巴细胞亚群 预后 火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IL -10 /β-EP信号通路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火针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大鼠的镇痛作用及其对IL -10 /β-内啡肽(β-EP)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火针组与药物组,每组10 只。树脂毒素腹腔注射构建PHN模型,造模成功后,火针组予以L4~6夹脊穴火针干预,药物组腹腔注射加巴喷丁。Von Frey电子测痛仪测定各组大鼠缩爪机械阈值(PWMT),热辐射刺激器测定大鼠缩爪热潜伏期(PWTL),ELISA检测背根神经节组织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血清IL -6、TNF-α、IL -1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IL -10 、β-EP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PWMT显著下降(P<0.05),PWTL、脊髓组织PGE2、SP水平和血清IL -6、TNF-α和IL -1β水平显著上升(P<0.05),脊髓背角IL -10 、β-E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相比模型组,火针组、药物组PWMT显著升高(P<0.05),PWTL、脊髓组织PGE2、SP水平和血清IL -6、TNF-α和IL -1β水平显著下降(P<0.05),IL -10 、β-E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火针能够改善PHN大鼠疼痛反应,降低外周血炎症水平,其作用可能与激活IL -10 /β-EP信号通路有关。 李瀚 周鸿飞 刘峻 顾炜关键词: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火针 IL-10 Β-内啡肽 IL -8、IL -10 /TNF-α比值交互作用对支气管扩张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2025年 目的探究外周血白细胞介素-8(IL -8)、白细胞介素-10 (IL -10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比值交互作用对支气管扩张症(支扩)合并感染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8月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5例支扩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85例单纯支扩患者作为未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将感染组患者根据支扩严重程度指数(BSI)分为轻度组(20例)、中度组(47例)和重度组(18例),并根据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轻度感染组(26例)、中度感染组(44例)和重度感染组(15例),比较感染组不同扩张严重程度、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及呼吸功能[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_1)、FEV_1占所有呼气量的比例(FEV_1/FVC)]。采用Pearson、Spearman法分析感染组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与呼吸功能、感染程度、扩张程度的相关性,采用交互作用系数γ分析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对支扩患者合并感染的交互作用,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诊断支扩合并感染的价值。结果感染组患者的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水平及IL -10 /TNF-α比值明显高于未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水平及IL -10 /TNF-α比值随扩张程度加重逐渐下降,随感染程度加重逐渐升高,FEV_1、FEV_1/FVC随扩张程度加重逐渐升高,随感染程度加重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法分析,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与FEV_1(r=-0.591、-0.570)、FEV_1/FVC(r=-0.580、-0.538)均呈负相关(P<0.05),经Spearman法分析,感染组患者外周血IL -8、IL -10 /TNF-α比值与感染程度(r=0.538、0.570)、扩张程度(r=0.603、0.619)均呈正相关(P<0.05);交互作用分析结果显示,IL -8高水平、IL -10 /TNF-α比值高在支扩合并感染中呈正向交互作用(RR=8.038,95% 武光瑞 陈晶 黄海臣关键词:支气管扩张症 白细胞介素-8
相关作者
王小众 作品数:260 被引量:904 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肝纤维化 白细胞介素-10 肝癌 肝星状细胞 白细胞介素10 张莉娟 作品数:60 被引量:222 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白细胞介素-10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大鼠 白细胞介素10 IL-10 黄月红 作品数:84 被引量:360 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白细胞介素-10 肝纤维化 IL-10 肝纤维化大鼠 肝星状细胞 陈治新 作品数:120 被引量:421 H指数:10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研究主题:白细胞介素-10 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大鼠 肝星状细胞 IL-10 季晓辉 作品数:262 被引量:1,290 H指数:16 供职机构: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研究主题:系统性红斑狼疮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 树突状细胞 医学教育 单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