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陆侨

作品数:9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4篇免疫
  • 3篇预后
  • 3篇PD-L1
  • 2篇组织化学
  • 2篇细胞淋巴瘤
  • 2篇免疫组织
  • 2篇免疫组织化学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2篇病理学特征
  • 1篇大细胞
  • 1篇大细胞神经内...
  • 1篇心脏
  • 1篇心脏肿瘤
  • 1篇预后相关
  • 1篇预后相关性
  • 1篇原位

机构

  • 9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唯泰生物...

作者

  • 9篇罗陆侨
  • 5篇刘艳辉
  • 5篇何娇
  • 4篇陈玉
  • 4篇张芬
  • 3篇罗东兰
  • 3篇骆新兰
  • 2篇刘健
  • 1篇许洁
  • 1篇武鸿美
  • 1篇梅平
  • 1篇李智
  • 1篇朱小兰
  • 1篇彭雄文
  • 1篇刘超

传媒

  • 4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诊断病理学杂...
  • 1篇现代妇产科进...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循证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中酶消化和抗原修复的优化
2020年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由于操作步骤复杂,实验不易取得理想效果。我科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摸索,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科经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9年1~5月EBER阳性病例16例,其中NK/T淋巴瘤8例,Burkitt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4例,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何娇罗陆侨廖集琴
关键词: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学特征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4至2015年诊断的4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年龄51~57岁,平均年龄54岁;男女各2例;病变部位分别为胃底1例、十二指肠降段2例、回肠末端1例,内镜下表现为多发丘状或颗粒状隆起。组织学形态:黏膜层见多个淋巴滤泡增生,相当于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20、CD10、bcl-6及bcl-2,CD21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架位于滤泡外围,呈环状包绕滤泡;Ki-67阳性指数较低。3例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4个疗程后病变完全消退。1例患者未治疗,在诊断15个月后进展为系统性淋巴瘤。结论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的特殊类型的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表现为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形态,滤泡树突网架特征性地位于滤泡外围,阳性指数低;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好,部分患者有进展为系统性淋巴瘤风险。
张芬罗东兰陈玉何娇严金海罗陆侨骆新兰刘艳辉
关键词:预后
Multipl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micronodules suspected as lung carcinoma by CT scan:report of a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武鸿美朱小兰陈玉刘超哦罗陆侨张芬梅平刘艳辉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条件对PD-L1(22C3)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摸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浓缩抗体最佳处理条件(抗原修复时间、抗体稀释度、抗体孵育时间),稳定PD-L1检测质量,建立PD-L1实验室内部检测体系。方法以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条件、染色结果作为参照,评分标准参照Dako公司PD-L1 IHC 22C3 pharmDX标准检测试剂盒的判读标准,采用Dako公司PD-L1(22C3)浓缩抗体及EnVision Flex+/HRP检测试剂盒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检测15例肺癌、5例扁桃体及5例胎盘组织在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B1~B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比对其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A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组不同的处理条件,B1组除弥漫强阳性表达及阴性病例(共3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与A组接近外,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略低于A组;B7组有2例肿瘤细胞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超出阈值范围,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略高于A组,但在阈值范围内;B8组结果与A组结果最接近;B2~B6组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阈值范围。结论PD-L1(22C3)检测条件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为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同时节约成本,以B8组的检测条件最为合适[用Dako公司pH6.0抗原修复液在Dako PT Link 97℃修复40 min;22C3(1∶100)室温孵育60 min;EnVision Flex+Linker室温孵育30 min;EnVision/HRP室温孵育30 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5 min]。
骆新兰罗陆侨何娇廖集琴刘超刘艳辉李智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PD-L1
pSTAT3和PD-L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pSTAT3和PD-L1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19年2月51例确诊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pSTAT3和PD-L1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1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男性35例,女性16例,年龄范围为18~85岁,中位年龄47岁;pSTAT3阳性率为68.6%(35/51);PD-L1阳性率为76.5%(39/5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P=0.033,R=0.322)。pSTAT3及PD-L1表达与各临床参数(包括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有无B症状、Ann Arbor分期、乳酸脱氢酶值、外周血EB病毒DNA含量、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之间均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pSTAT3和PD-L1阳性组预后分别略优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TAT3在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中高表达,并且与PD-L1表达具有相关性,为结外NK/T细胞淋巴瘤治疗提供了潜在靶点,并为STAT3靶向药物和免疫检查点抑制药物的联合使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芬罗东兰陈玉严金海罗陆侨刘健刘艳辉
关键词:预后分子靶向治疗
原发心脏CD5阳性且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 探讨原发心脏CD5阳性且为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心脏CD5阳性且为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例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临床特征:例1男性患者,年龄55岁;例2女性患者,年龄61岁.手术所见:右心房或心室巨大肿物并侵犯邻近组织.组织学形态:形态较单一的大淋巴样细胞弥漫分布,核分裂象及凋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CD5、bcl-6、MUM1、C-MYC及bcl-2,Ki-67阳性指数≥90%.C-MYC、bcl-2及bcl-6荧光原位杂交:例1患者发生bcl-6易位,无其余基因异常;例2无基因异常.治疗及预后:例1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物确诊后放弃化疗,1个月后死亡;例2患者经4疗程的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治疗后病情好转,改用阿帕替尼及依鲁替尼联合口服治疗,随访18个月病情稳定.结论 原发心脏CD5阳性且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表现为右心房或心室浸润性生长的大肿块、非生发中心B细胞免疫表型亚群并具有很高的增殖指数,可能提示了一部分原发心脏侵袭性淋巴瘤的病理特征.
张芬罗东兰陈玉刘健罗陆侨何娇严金海许洁骆新兰刘艳辉
关键词:心脏肿瘤淋巴瘤CD5免疫表型分型
三维或二维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联合水凝胶治疗宫腔粘连大鼠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比较三维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3D-hUC-MSCs)或二维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2D-hUC-MSCs)联合水凝胶应用于宫腔粘连(IUA)大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2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2D治疗组和3D治疗组各8只。将2D-hUC-MSCs贴附在微载体制备成3D-hUC-MSCs。采用机械刮宫+脂多糖感染双重损伤法构建IUA大鼠,对IUA大鼠进行2D-hUC-MSCs或3D-hUC-MSCs联合水凝胶治疗。用HE染色检测子宫内膜腺体数目,Masson染色检测子宫内膜纤维化面积比,免疫组化法检测子宫内膜整合素αVβ3表达,通过合笼实验评价妊娠结局。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2D治疗组和3D治疗组大鼠的子宫内膜腺体数明显增加、纤维化显著减少,且3D治疗组效果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在大鼠子宫内膜αVβ3表达和胎鼠数目方面,2D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3D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且接近于正常对照组水平。结论:3D-hUC-MSCs联合水凝胶可有效改善IUA大鼠子宫内膜纤维化、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妊娠结局,并且相比于2D-hUC-MSCs联合水凝胶有更好的改善趋势。
谢滨杨许峻荣罗陆侨彭天明刘磊周珂蔡慧华何善阳
关键词:宫腔粘连子宫内膜容受性间充质干细胞水凝胶
骨髓涂片和骨髓活检对各型淋巴瘤骨髓浸润的诊断价值被引量:8
2017年
淋巴瘤是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之分。淋巴瘤发病较隐蔽,误诊漏诊率高。及时、正确诊断淋巴瘤累及骨髓的情况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淋巴瘤累及骨髓的确诊仍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
罗陆侨彭雄文
关键词: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淋巴瘤骨髓浸润
PD-L1在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相关性及文献回顾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arge cell neuroendocrine lung carcinoma,LCNEC)中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同时进行相关文献回顾。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于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诊断为LCNEC并行PD-L1检测的患者42例,同时收集患者PD-L1检测结果、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数据,分析患者的PD-L1表达以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通过PubMed检索LCNEC中PD-L1表达的相关研究报道。结果4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63岁,男性占85.7%,有吸烟史的患者占42.9%,手术切除标本占81%,标本中47.6%是纯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其余为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复合成分为小细胞癌、腺癌或鳞癌。使用22C3或SP142抗体克隆行PD-L1检测,其中22C3抗体染色阳性率43.2%,SP142抗体阳性率60%,总体阳性率为45.2%。接受根治性手术的PD-L1阳性患者的无疾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显著优于PD-L1阴性患者,然而整体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未显示明显的差异。Cox回归分析显示PD-L1与DFS、OS均未见显著相关性。文献回顾11篇相关研究报道,共计713例病例,PD-L1表达的阳性率为10.4%~100%,免疫细胞的阳性率均高于肿瘤细胞,并且免疫细胞的阳性往往与更好的预后相关,而肿瘤细胞阳性在不同的研究中出现了相矛盾的预后相关性。结论LCNEC患者中部分表达PD-L1,并且PD-L1阳性患者具有更长的DFS。
黄伟业王千毓何娇罗陆侨
关键词:肺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PD-L1免疫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