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娇
- 作品数:16 被引量:63H指数:6
-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冶金工程更多>>
- HER2银染色原位杂交结果与前处理条件的相关性
- 2015年
- HER2基因扩增和/或HER2蛋白过表达是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的重要风险评估因子,同时也是判断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是否适用的重要依据。评价HER2状态的方法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荧光原位杂交(FISH)、显色原位杂交(CISH)及银染原位杂交(SISH)。SISH法在亮视野下观察切片,切片可长期保存,观察结果与FISH结果的符合率高达90%~99%。201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病理医师学院(ASCO/CAP)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及中国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4版)相应增加了亮视野原位杂交的检测及判读指南等内容,使得HER2SISH检测技术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为了更顺利的开展HER2SISH的检测,提高检测的成功率,我们分析不同前处理条件对HER2SISH染色结果的影响。
- 骆新兰何娇骆新玉罗东兰徐方平刘艳辉
- 关键词:HER2蛋白荧光原位杂交前处理银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乳腺癌患者
- 肺癌ALK Ventana IHC与FISH两种检测方法的对比探讨
- 陈洁许洁骆新兰颜黎栩何娇张科平崔倩刘艳辉
- 高锰酸钾/草酸法褪黑色素后组织抗原性的变化被引量:8
- 2016年
- 黑色素常见于恶性黑色素瘤、色素痣、皮肤病、色素性神经纤维瘤、透明细胞肉瘤等。特别是恶性黑色素瘤,大量的黑色素沉着经常影响到细胞核及形态的观察,尤其是应用DAB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时影响结果判读,对其进行褪色素处理成为一种重要的措施。高锰酸钾/草酸法褪黑色素是传统的氧化剂褪色素法,组织切片在经过褪色素处理后,
- 林兴滔何娇骆新兰
- 关键词:抗原抗原修复免疫组化
- EBER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中酶消化和抗原修复的优化
- 2020年
-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是在不同层次来检测同一细胞上某些物质的表达是否有相关性的一种实验方法。由于操作步骤复杂,实验不易取得理想效果。我科结合本实验室实际情况,经过反复摸索,获得满意效果,现将我科经验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病理科2019年1~5月EBER阳性病例16例,其中NK/T淋巴瘤8例,Burkitt淋巴瘤2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4例,浆母细胞性淋巴瘤1例,淋巴结外周T细胞淋巴瘤1例。
- 何娇罗陆侨廖集琴
- 关键词: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
- 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病理学特征被引量:7
- 2019年
-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2014至2015年诊断的4例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患者年龄51~57岁,平均年龄54岁;男女各2例;病变部位分别为胃底1例、十二指肠降段2例、回肠末端1例,内镜下表现为多发丘状或颗粒状隆起。组织学形态:黏膜层见多个淋巴滤泡增生,相当于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的形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细胞表达CD20、CD10、bcl-6及bcl-2,CD21显示滤泡树突细胞网架位于滤泡外围,呈环状包绕滤泡;Ki-67阳性指数较低。3例患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4个疗程后病变完全消退。1例患者未治疗,在诊断15个月后进展为系统性淋巴瘤。结论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属于低度恶性的特殊类型的滤泡性淋巴瘤;组织学表现为低级别滤泡性淋巴瘤形态,滤泡树突网架特征性地位于滤泡外围,阳性指数低;绝大部分预后良好,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好,部分患者有进展为系统性淋巴瘤风险。
- 张芬罗东兰陈玉何娇严金海罗陆侨骆新兰刘艳辉
- 关键词:预后
- 不同保存条件下石蜡切片乳腺癌PR、ER和HER-2状态的变化被引量:9
- 2019年
- 在临床及科研工作中,经常要对石蜡组织进行预切片,其组织抗原性必然受到外界的影响。临床工作中,为了减少组织浪费,尤其是一些微小病变,进行组织切片时会保存一些未染色的切片;再者在利用组织芯片进行科研工作时,科研工作者也习惯将组织芯片连续切片,贴好片后保存。
- 林兴滔葛岩王慧玲许洁何娇罗陆桥骆新兰
- 关键词:石蜡切片组织芯片荧光原位杂交
- Ventana免疫组化与FISH两种方法检测肺癌ALK的对比
- 2018年
-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术后往往采取放、化疗,但其疗效达到平台期,获益似乎已经最大化。"个体化治疗"的观念逐渐被人们认可,靶向治疗成为个体化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阳性的NSCLC,尤其是肺腺癌,若能及时检测出,并接受ALK抑制剂治疗后往往能够生存获益。
- 陈洁付凌怡许洁何娇颜黎栩张科平刘艳辉
- 关键词:肺癌ALKFISH
-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条件对PD-L1(22C3)染色结果的影响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摸索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22C3)浓缩抗体最佳处理条件(抗原修复时间、抗体稀释度、抗体孵育时间),稳定PD-L1检测质量,建立PD-L1实验室内部检测体系。方法以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的检测条件、染色结果作为参照,评分标准参照Dako公司PD-L1 IHC 22C3 pharmDX标准检测试剂盒的判读标准,采用Dako公司PD-L1(22C3)浓缩抗体及EnVision Flex+/HRP检测试剂盒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检测15例肺癌、5例扁桃体及5例胎盘组织在8种不同处理条件下(B1~B8)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并比对其与PD-L1(22C3)标准检测试剂盒(A组)检测结果的一致性。结果8组不同的处理条件,B1组除弥漫强阳性表达及阴性病例(共3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与A组接近外,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百分比略低于A组;B7组有2例肿瘤细胞的阳性百分比明显高于A组,超出阈值范围,其余病例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略高于A组,但在阈值范围内;B8组结果与A组结果最接近;B2~B6组阳性肿瘤细胞的百分比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在阈值范围。结论PD-L1(22C3)检测条件与检测结果密切相关,为达到理想的检测效果同时节约成本,以B8组的检测条件最为合适[用Dako公司pH6.0抗原修复液在Dako PT Link 97℃修复40 min;22C3(1∶100)室温孵育60 min;EnVision Flex+Linker室温孵育30 min;EnVision/HRP室温孵育30 min;二氨基联苯胺显色5 min]。
- 骆新兰罗陆侨何娇廖集琴刘超刘艳辉李智
-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PD-L1
- 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胃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集的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改变及活检标本病理形态学改变,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4例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表现为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血清学检测均显示抗壁细胞抗体阳性和/或抗血清内因子抗体阳性。12例为女性,2例为男性,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55岁。其中7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贫血;2例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14例患者中有2例内镜下可见多个息肉状广基隆起(直径0.2~0.9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神经内分泌瘤;2例胃体/胃底见10余个形态不规则隆起型肿物(直径0.8~3.5 cm),组织学诊断为多发增生性息肉。14例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以胃体/胃底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为主,具有不同程度的胃底腺萎缩,伴有不同程度的肠上皮化生、假幽门腺化生、胃小凹增生及胰腺腺泡化生。嗜铬粒素A或突触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所有病例均有胃体神经内分泌细胞线状和/或微结节状增生,而胃泌素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胃窦黏膜内G细胞增生。所有病例胃窦黏膜无明显炎性病变或呈轻度慢性炎。2例属于早期病变,6例属于旺炽期病变,6例属于末期病变。结论: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一,部分较隐匿,内镜表现呈多样性,不同的临床阶段,具有不同的组织学改变。病理医师应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形态学认识,避免漏诊、误诊,使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 武鸿美刘超肖泽斌张晓光张芬陈洁何娇梅平陈玉刘艳辉
- 关键词:自身免疫疾病胃炎肠嗜铬细胞神经内分泌瘤
- 原发心脏CD5阳性且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 探讨原发心脏CD5阳性且为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诊治的心脏CD5阳性且为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例的临床信息,分析其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荧光原位杂交及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临床特征:例1男性患者,年龄55岁;例2女性患者,年龄61岁.手术所见:右心房或心室巨大肿物并侵犯邻近组织.组织学形态:形态较单一的大淋巴样细胞弥漫分布,核分裂象及凋亡易见.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肿瘤细胞弥漫表达CD20、CD5、bcl-6、MUM1、C-MYC及bcl-2,Ki-67阳性指数≥90%.C-MYC、bcl-2及bcl-6荧光原位杂交:例1患者发生bcl-6易位,无其余基因异常;例2无基因异常.治疗及预后:例1患者经手术切除肿物确诊后放弃化疗,1个月后死亡;例2患者经4疗程的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龙)治疗后病情好转,改用阿帕替尼及依鲁替尼联合口服治疗,随访18个月病情稳定.结论 原发心脏CD5阳性且bcl-2、C-MYC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表现为右心房或心室浸润性生长的大肿块、非生发中心B细胞免疫表型亚群并具有很高的增殖指数,可能提示了一部分原发心脏侵袭性淋巴瘤的病理特征.
- 张芬罗东兰陈玉刘健罗陆侨何娇严金海许洁骆新兰刘艳辉
- 关键词:心脏肿瘤淋巴瘤CD5免疫表型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