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忠良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细胞
  • 2篇骨密度
  • 2篇关节
  • 1篇定量超声
  • 1篇旋前方肌
  • 1篇血红
  • 1篇血红蛋白
  • 1篇血清
  • 1篇血清炎症
  • 1篇血清炎症因子
  • 1篇血细胞
  • 1篇血细胞比容
  • 1篇炎症
  • 1篇炎症因子
  • 1篇远端
  • 1篇远端骨折
  • 1篇掌侧
  • 1篇掌侧钢板
  • 1篇治疗颈椎

机构

  • 6篇新疆生产建设...

作者

  • 6篇孙忠良
  • 4篇韩学明
  • 3篇李威
  • 2篇夏伊明
  • 2篇徐建华
  • 2篇吴俊
  • 2篇单新平
  • 2篇李凯
  • 2篇肖勇
  • 2篇吴鹏

传媒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山东医药

年份

  • 2篇2020
  • 3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SLAC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
2017年
目的:评估15例SLAC( splitting laminoplasty using carol bone )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的近期疗效,分析其容易出现的并发症。方法:2010年5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SLAC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治疗颈椎管狭窄15例,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49~76岁。发育性颈椎狭窄7例,颈椎椎体后缘骨赘形成伴3个椎间盘突出2例,广泛后纵韧带骨化6例。15例患者术前均诉四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结果:所有15例患者均进行了术后随访,并随访10个月以上。其中8例患者行C 3~7双开门成形术,6例行C 3~6双开门成形术,共69个椎板间植入同种异体冻干骨块。1例四肢瘫术前Franke C级恢复至Frankel E级。四肢麻木、行走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体检双下肢肌张力恢复正常,髌阵挛及踝阵挛阴性。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无红肿、渗出、感染及异物反应,均为甲级愈合,无术后脊髓损害加重的患者。1例出现颈5神经根牵拉症状,肩部麻木,肩外展功能受限,被动锻炼,术后3个月恢复。结论:SLAC术式治疗颈椎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由于其手术操作较为复杂,并发症发生率较多,应重视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和规范的手术操作。
夏伊明吴鹏单新平肖勇孙忠良李凯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术式改良
老年人血清炎症因子与骨密度变化及骨吸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血清炎症标志物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变化和尿吡啶啉(PYR)及肌酐(Cr)比值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168名随机选择的受试者(年龄52~78岁,平均63岁,女性占48%)。BMD通过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在基线时和平均2. 9年后测量(平均T值:-0. 18^-0. 61)。测定受试者血清高敏感性(hs) 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测量尿PYR/Cr比率。结果受试者全身、腰椎和髋部BMD平均年损失分别为0. 15%、0. 15%和0. 34%。全身BMD的变化与基线hs-CRP、IL-6、TNF-α(β:-0. 41%/U,95%置信区间:-0. 68%,-0. 15%)以及hs-CRP与IL-6(β:-0. 62%/U,95%置信区间:-1. 01%,-0. 23%)的变化密切相关。如果将这些标记置于相同的预测模型中,则只有IL-6基本保持不变。IL-6(髋部和腰椎)和TNF-α(仅腰椎)可显著预测其他部位BMD的变化。最后,PYR/Cr比值的变化与女性基线的IL-6、hs-CRP及其变化呈正相关(P均<0. 05),而与男性无关。结论本研究中观察到的IL-6的改变和骨密度降低及骨吸收有关。
韩学明孙忠良徐建华吴俊
关键词:炎症因子骨密度骨吸收老年人
绝经后中国女性跟骨定量超声和双能X线检查骨质疏松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绝经后中国女性跟骨定量超声和双能X线检查骨质疏松症的效果比较。方法评估234名绝经后未接受过治疗的40~80岁女性的腰椎、双侧股骨颈和全髋关节部位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DXA参数和左右跟骨的QUS参数。计算BMD和QUS参数的相关系数。生成接收器操作特性曲线,并评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来定义QUS的截止值。结果跟骨QUS能够识别右侧髋关节(AUC,0.887)和左股骨颈(AUC,0.824)的T值为-2.5或更低的绝经后妇女。为了筛选目的,定义了右侧(1.455)和左侧(1.480)跟骨的QUS T值的截止值。结论与DXA这种标准的诊断方法相比,可以推荐QUS作为预筛选工具来减少DXA筛查的数量。
韩学明孙忠良徐建华吴俊
关键词:绝经后妇女初筛定量超声
两种不同入路方式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预后及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方式对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掌侧钢板内固定术后预后及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转归的影响。方法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7例按照入选患者病历号单双号顺序,随机分为不切开旋前方肌(不切开组)36例,传统L形切开旋前方肌(切开组)41例。术后通过影像学检查分析骨折愈合、内固定物放置情况;术后6 w、3个月分别进行一次门诊随访,观察预后指标;检测术前、手术日、术后1、6 w、3个月的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均获得6~12个月的随访,术后3个月门诊随访影像学检查显示,两组骨折部位均愈合良好,钢板内固定牢固且位置较佳,但不切开组有1例、切开组有2例手术植入的螺钉从背侧骨皮质穿出。术后6 w时不切开组腕关节屈伸范围、前臂旋转范围明显大于切开组,握力明显强于切开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上肢功能评定表(DASH)评分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两组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均在术后1 w降至最低点,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水平。不切开组术后1、6 w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水平明显高于切开组(P<0.05)。结论旋前方肌的保留能够明显缩短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腕关节功能、血红蛋白水平、血细胞比容的恢复时间,提升预后质量。
韩学明李威孙忠良
关键词:腕关节骨折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旋前方肌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EACAM1、β-catenin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β-链蛋白(β-catenin)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变化及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 257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病例组,并于同期随机选取20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清CEACAM1和β-catenin水平,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两组L1~L4和双髋的BMD。对各指标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血清CEACAM1、β-caten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腰椎、股骨颈BMD水平、T-score值、Z-score值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病例组血清CEACAM1与β-catenin呈正相关(r=0.839,P<0.05),血清CEACAM1与腰椎、股骨颈BMD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83、0.709,P均<0.05),血清β-catenin与腰椎、股骨颈BMD呈正相关(r分别为0.725、0.671,P均<0.05)。结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CEACAM1和β-catenin水平降低,二者与BMD呈正相关关系。
韩学明李威孙忠良
关键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Β-链蛋白骨密度
昭苏高寒高海拔地区人群膝骨关节炎情况调查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高寒地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病情况、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社区内年龄在45~75岁的具有常住户口的人群,分批次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X线摄片。结果:共有584名被调查者合格,男221名,女363名,平均年龄63.4岁,诊断膝关节炎者共106人,平均患病率32.02%,男性为11.31%,女性为22.03%。各年龄组以65~70岁组患病率最高,为34.28%,膝关节各个部位患病率,内侧胫股关节(31.05%)>外侧胫股关节(11.91%)>髌股关节(7.32%),左右两侧肢体无明显差异。双侧同时出现异常的患病率分别为13.19%,7.09%和6.32%。工作姿势即站、蹲、坐、弯腰以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与本病缺乏相关性。结论:高寒地区城市人群膝关节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且以65~75岁为最高,其患病率与姿势及烟酒和日常饮食习惯无关;膝关节骨关节炎的X线异常为对称性。
吴鹏夏伊明单新平李威肖勇孙忠良李凯
关键词:骨关节炎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