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英

作品数:3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强
  • 2篇调强放疗
  • 2篇疗效
  • 2篇宫颈
  • 2篇宫颈癌
  • 2篇宫颈癌患者
  • 2篇放疗
  • 2篇癌患者
  • 1篇调强放射
  • 1篇调强放射治疗
  • 1篇预后
  • 1篇三叉神经
  • 1篇头颈
  • 1篇头颈部
  • 1篇头颈部腺样囊...
  • 1篇推量
  • 1篇中晚期
  • 1篇晚期
  • 1篇腺样
  • 1篇腺样囊性癌

机构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肖英
  • 2篇姜庆丰
  • 2篇李英
  • 2篇罗弋
  • 2篇龙强
  • 2篇黄维
  • 2篇田丽娟
  • 1篇刘晓娅
  • 1篇朱国培
  • 1篇刘胜文
  • 1篇谭本旭

传媒

  • 1篇中华放射肿瘤...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25
  • 2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与同步推量调强放疗预后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77例中晚期未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其中70例行IMRT,207例行SIB-IMRT。比较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IMRT与SIB-IMRT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法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IMRT组与SIB-IMRT组的随访率均为100%。与IMRT相比,SIB-IMRT未增加患者直肠及膀胱的急性毒性反应(χ^2=0.306和0.971,P均〉0.05)和远期毒性反应(χ^2=0.014和0.381,P均〉0.05)。IMRT组及SIB-IMRT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和99.5%,3年OS分别为75.0%和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9和0.674,P均〉0.05)。患者年龄和治疗前淋巴结状态是所有入组患者(χ^2=7.971和15.938,P均〈0.05)及SIB-IMRT组患者(χ^2=7.503和10.048,P均〈0.05)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SIB-IMRT技术安全可行,且可以减少后装治疗次数,减轻患者后装治疗的不适及痛苦。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SIB-IMRT是一种可尝试的外照射技术。
黄维李英龙强鲁文力姜庆丰谭本旭田丽娟罗弋肖英方文姬
关键词:预后调强放射治疗
头颈部腺样囊性癌术后放疗的靶区优化及初步疗效
2025年
目的分析沿三叉神经分支走行设计放疗靶区及选择性颈淋巴结照射(ENI)的勾画策略在头颈部腺样囊性癌(ACC)术后调强放疗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接受根治术后放疗且无远处转移的头颈部ACC患者资料。根据原发灶部位、是否神经侵犯以及病理分型等因素制订头颈部ACC术后放疗靶区及调强放疗计划。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评估该靶区勾画原则下的肿瘤局部控制率及局部区域复发模式。结果共纳入309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9个月,5年局部控制率达93.2%,全组5年总生存率、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8%、90.6%、66.3%。共2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其中仅原发灶复发14例,仅区域淋巴结复发5例,原发灶合并区域淋巴结复发4例。原发灶复发患者中,与三叉神经走行区相关的复发共11例,原发灶及手术区域相关复发7例,局部复发患者中无野外复发。淋巴结复发的9例患者中,既往均未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结论头颈部ACC术后患者,采用循三叉神经分支走行设计靶区的预防性照射,取得良好的局部控制。选择性颈部淋巴结照射避免了大范围的颈部淋巴引流区照射,且区域复发率低。
肖英蒋雯窦圣金叶露露刘胜文朱国培
关键词:靶区勾画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不同调强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黄维李英龙强鲁文力姜庆丰田丽娟肖英罗弋刘晓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