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淑萍
- 作品数:10 被引量:18H指数:2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NSFC-广东联合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 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
- 覃淑萍全显跃
- 混合型肝细胞-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
- 目的:探讨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MR影像学特征,总结特征性征象,提高影像学对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混合型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的MRI表现结果:病例中男性6例,...
- 覃淑萍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 文献传递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
- 目的 总结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CT、膀胱造影及IV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长期吸食氯胺酮且出现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的CT、膀胱造影及IVP资料,探讨KIC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① 25例行CT检查,均见膀胱挛缩,呈“葫...
- 袁阳光梁文黄晶晶李欣明覃淑萍
- 关键词: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
- 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7
- 2016年
- 肝脏是各类原发及继发肿瘤发生的常见器官,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但部分肿瘤类型较少见,CT和MRI可显示肝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周围组织关系及肿瘤血供情况,同时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综合运用CT和MRI检查,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肝脏少见肿瘤的诊断水平,更好的发挥影像学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 李欣明全显跃覃淑萍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 颅内孤立性浆细胞瘤MRI表现1例报告被引量:1
- 2019年
- 患者男性44岁。间歇性头痛伴头晕20天入院。查体;双侧颞叶和枕后间断性头痛,伴头晕、恶心、呕吐,神志清,精神差,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MR检查所见:右侧岩骨内侧浆细胞瘤。右侧岩骨内侧见一椭圆形肿块呈等1等2信号,大小约为1.5 cm×1.2 cm×1.7 cm,边界模糊,并侵犯鼻咽右后侧壁、右侧内耳道前壁及内听道。增强扫描病灶中度较均匀强化。手术所见:肿瘤呈灰白灰褐色组织,质软,血供尚可,直径约1.5 cm。病理显示:镜下见肿瘤由较一致的成熟的弥漫性浆细胞组成,其间薄壁血管较丰富,瘤细胞小,细胞核圆形,深染,胞质少至中等,淡红染。免疫组化学示:Kappa(+),Lambda(-).CD38(+),LCA(+),KI67约50%(+),CD23(+)。病理诊断:颅内孤立性浆细胞瘤。
- 刘倩覃淑萍全显跃
- 关键词:核磁共振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KIC)的CT、膀胱造影及IVP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长期吸食氯胺酮且出现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的CT、膀胱造影及IVP资料,探讨KIC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行CT检查,均见膀胱挛缩,呈"葫芦征"、"鸟嘴征"改变,壁不规则增厚,双侧壁及(或)前壁增厚16例(64.0%),膀胱全壁增厚5例(20.0%),膀胱壁结节状增厚2例(8.0%),右侧壁及后壁各1例(4.0%),平均增厚约10.4 mm(10.4±4.8,4~25 mm),平扫密度平均为39.4 HU(39.4±3.4,35~46 HU),增强扫描密度平均为54.4 HU(54.4±4.9,50~66 HU),并见明显强化不规则增厚的膀胱黏膜线。发现不同程度上尿路扩张11例(44.0%),其中的10例输尿管下段管壁增厚,另外1例双侧输尿管全程增厚及双肾实质损伤。3例(12.0%)合并膀胱结石。32例行膀胱造影,29例(90.6%)膀胱边缘不光滑,严重者囊袋状向外突出,多数容量明显减小,小于100 ml 26例(81.3%),6例大于100 ml,发现输尿管反流10例(31.3%)。15例行IVP检查,膀胱壁边缘不光滑,7例(46.7%)输尿管扩张,2例(13.3%)输尿管出口狭窄。结论KIC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膀胱造影、IVP三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KIC的全面观察,提高诊断准确率。
- 袁阳光黄晶晶李欣明覃淑萍梁文
- 关键词: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
- 钆塞酸二钠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功能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 李欣明全显跃梁文覃淑萍漆振东陈正
- 大鼠S_0~S_4期肝纤维化的拉曼光谱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肝纤维化大鼠近红外线激光拉曼光谱检查结果变化,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SD雄性大鼠65只,分为空白组15只、模型组50只。模型组大鼠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橄榄油溶液制作肝纤维化模型(7只在造模过程中死亡),造模后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按肝纤维化分期标准,S_0期(空白组)15只、S_1期11只、S_2期12只、S_3期10只、S_4期10只。取大鼠病变肝组织,进行拉曼光谱检测,观察S_0~S_4期病变组织拉曼光谱特征并比较各分期不同谱带处的拉曼光谱峰值。结果不同分期肝纤维化组织平均拉曼光谱谱峰位置变化较小。入选大鼠肝组织的典型拉曼谱峰位于848 cm^(-1)、1 006 cm^(-1)、1 268 cm^(-1)、1 305 cm^(-1)、1 442 cm^(-1)、1 595 cm^(-1)、1 658cm^(-1)谱带处,其分子归属分别为酪氨酸和胶原蛋白、苯丙氨酸呼吸链和β胡萝卜素、酰胺Ⅲ和脂质、脂类、脂质/磷脂脂肪酸和胆固醇、醌型环、胶原蛋白和弹力蛋白。S0~S4期组织在1 658 cm^(-1)谱带处的峰值依次递增(P均<0.05),在1 006 cm^(-1)谱带处的峰值依次递减(P均<0.05);在1 268 cm^(-1)、1 305 cm^(-1)、1 442 cm^(-1)谱带处,以S_2期组织峰值最高(P均<0.05);在1 595 cm^(-1)谱带处,以S_0期组织峰值最高,S_1期组织峰值最低(P均<0.05)。结论不同分期肝纤维化大鼠近红外线激光拉曼光谱检查结果存在差异;拉曼光谱检查有助于肝纤维化的早期发现及分期评估。
- 李师思史达李欣明覃淑萍全显跃
- 关键词:肝脏肝纤维化拉曼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