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明
- 作品数:21 被引量:96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基于高分辨率CT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量测量与临床肺功能对照研究被引量:31
- 2016年
-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高分辨率CT(HRCT)定量测量与肺功能检查(PFT)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CT表型之间的特点。方法:65例入组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和PFT检查。测量右肺上叶尖段第5级支气管管壁厚度(T)、管外径(D)及伴行肺动脉直径(PA),并用lung density软件对低衰减区面积百分比(LAA%)进行测量。分析T、D、PA、T/PA、壁厚直径比(TDR)、气道壁面积百分比(WA%)、管腔面积百分比(Ai%)、LAA%与PFT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根据是否存在肺气肿或支气管壁增厚分为3种CT表型,A型:无肺气肿或存在轻微肺气肿(LAA%<25%),不考虑是否合并支气管壁增厚;E型:存在明显肺气肿,不合并支气管壁增厚(LAA%≥25%,T/PA<30%);M型:同时存在明显肺气肿和支气管壁增厚(LAA%≥25%,T/PA≥30%),然后分析不同CT表型之间的特点。结果:LAA%与PFT指标的相关性最好,PA、T/PA、WA%及Ai%与PFT指标也有相关性。65例COPD患者中A型53例,M型12例,两组之间的测量指标PA、T/PA、LAA%及PFT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结论:HRCT测量指标与PFT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CT表型PFT指标有差异,可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根据。
- 阎超群张攀史达李欣明全显跃
- 关键词:肺功能
- 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7
- 2016年
- 肝脏是各类原发及继发肿瘤发生的常见器官,组织学类型多种多样,但部分肿瘤类型较少见,CT和MRI可显示肝内病变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周围组织关系及肿瘤血供情况,同时MRI具有较高的软组织分辨率。综合运用CT和MRI检查,总结肝脏少见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肝脏少见肿瘤的诊断水平,更好的发挥影像学在肝脏肿瘤诊疗中的作用。
- 李欣明全显跃覃淑萍
- 关键词:肝肿瘤磁共振成像
- 基于钆塞酸二钠增强肝胆期MRI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临床病理分期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 观察基于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肝胆期(HBP)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评估肝纤维化(HF)临床病理分期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Gd-EOB-DTPA增强MR检查并经病理/临床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240例患者资料,测量HBP肝脏-肌肉信号强度比值(SIR1)及肝脏-脾脏信号强度比值(SIR2);提取并筛选HBP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信号强度比值(SIR)及影像组学标签构建SIR-影像组学联合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模型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效能。结果 SIR1与SIR2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0.70及0.65~0.71。评估HF、显著HF、进展期HF及早期肝硬化效能最高的影像组学模型分别为支持向量机(SVM)、SVM、轻量梯度提升机及K邻近法模型(验证集AUC分别为0.87、0.82、0.81及0.80)。SIR-影像组学联合模型评估验证集上述HF临床病理分期的AUC分别为0.88、0.82、0.82及0.81。结论 基于GdEOB-DTPA增强HBP MRI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评估HF临床病理分期;联合HBP SIR可提高评估其效能。
- 任毓凡胡根文钟淑媛吕嘉淇卢浩钧邹锦森李欣明全显跃
- 关键词:对比剂
- 基于机器学习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血清学特征模型预测高出血风险食管静脉曲张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建立结合影像组学特征及血清学特征的预测模型(Nomogram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以评估模型对高出血风险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效能。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代偿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共129例数据的CT、血清学及电子胃镜资料,选取CT图像上第一肝门及脾门层面作为感兴趣区勾画全肝及全脾ROI,提取CT特征、血清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血清学模型及Nomogram模型,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3个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29例患者,其中训练集103例,验证集26例,影像组学模型、血清学模型、Nomogram模型的AUC值0.887(95%CI:0.759-1.000)、0.845(95%CI:0.691-1.000)、0.988(95%CI:0.959-1.000)。结论基于机器学习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血清学特征预测高出血风险食管静脉曲张模型,较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模型以及血清学特征预测模型有着更高的预测效能。
- 林子淮李欣明全显跃
- 关键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
- 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诊断
- 目的 探讨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的MRI影像学特征。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第三脑室占位性病变,46例经病理证实,2例转移瘤原发肿瘤明确。 结果 第三脑内占位22例;跨第三脑室内外生长占位26例。第三脑室内肿块中17例...
- 李欣明
- 关键词:第三脑室肿瘤磁共振成像脑肿瘤
- MR单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成像诊断大鼠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的价值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讨单指数及拉伸指数模型扩散成像诊断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病理分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40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和模型组(n=32)。模型组采用胆管结扎法建立肝纤维化模型,在术后4个时间点(7、14、21、28d)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8只大鼠行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获得肝脏表观扩散系数(ADC)、分布扩散系数(DDC)和水分子扩散异质性指数(α)值。MRI扫描结束后进行病理分析,将肝纤维化分为F0~4期。比较不同病理分期组间ADC、DDC和α值的差异,评价ADC、DDC和α值与病理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8只均无纤维化,均为F0期。模型组F1期8只、F2期9只、F3期9只、F4期6只。不同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各组大鼠的ADC、DDC和α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化肝脏(F1~F4期)的扩散参数均低于对照组(F0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同纤维化分级之间的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纤维化分期与单指数及拉伸指数参数(ADC、DDC、α)均具有相关性(r=-0.734、-0.792、0.505,P均<0.05)。结论拉伸指数模型扩散成像能更好地反映组织在超高b值下的水扩散特性,可作为标准DWI单指数模型的补充手段。
- 胡根文全显跃李欣明梅颖洁符式新张凯钟
-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
- 目的 总结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CT、膀胱造影及IVP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41例长期吸食氯胺酮且出现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的CT、膀胱造影及IVP资料,探讨KIC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① 25例行CT检查,均见膀胱挛缩,呈“葫...
- 袁阳光梁文黄晶晶李欣明覃淑萍
- 关键词: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
- 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总结氯胺酮相关性膀胱炎(KIC)的CT、膀胱造影及IVP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长期吸食氯胺酮且出现严重膀胱刺激征患者的CT、膀胱造影及IVP资料,探讨KIC的影像学特点。结果25例行CT检查,均见膀胱挛缩,呈"葫芦征"、"鸟嘴征"改变,壁不规则增厚,双侧壁及(或)前壁增厚16例(64.0%),膀胱全壁增厚5例(20.0%),膀胱壁结节状增厚2例(8.0%),右侧壁及后壁各1例(4.0%),平均增厚约10.4 mm(10.4±4.8,4~25 mm),平扫密度平均为39.4 HU(39.4±3.4,35~46 HU),增强扫描密度平均为54.4 HU(54.4±4.9,50~66 HU),并见明显强化不规则增厚的膀胱黏膜线。发现不同程度上尿路扩张11例(44.0%),其中的10例输尿管下段管壁增厚,另外1例双侧输尿管全程增厚及双肾实质损伤。3例(12.0%)合并膀胱结石。32例行膀胱造影,29例(90.6%)膀胱边缘不光滑,严重者囊袋状向外突出,多数容量明显减小,小于100 ml 26例(81.3%),6例大于100 ml,发现输尿管反流10例(31.3%)。15例行IVP检查,膀胱壁边缘不光滑,7例(46.7%)输尿管扩张,2例(13.3%)输尿管出口狭窄。结论KIC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膀胱造影、IVP三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KIC的全面观察,提高诊断准确率。
- 袁阳光黄晶晶李欣明覃淑萍梁文
- 关键词:膀胱造影静脉肾盂造影
- MRI T1rho值在诊断大鼠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MRI T1rho值随大鼠肝纤维化的进展而升高,本研究探讨MRI T1rho值在诊断大鼠肝纤维化分期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无创观察肝纤维化发展提供新思路。材料与方法将65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50只及空白组15只,通过皮下注射50%CCl4橄榄油溶剂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MRI扫描后对大鼠肝脏行肝纤维化病理分期,比较各肝纤维化分期间T1rho值的差异,评价T1rho值对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诊断效能,分析T1rho值与大鼠肝纤维化分期、胶原面积比(CPA)、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及炎症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0-S4期大鼠分别有15只、11只、12只、10只、10只,S0-S4期大鼠肝脏T1rho值分别为(41.234±1.833)ms、(47.981±4.213)ms、(50.516±4.204)ms、(54.772±4.468)ms、(58.119±2.892)ms,各期T1rho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1rho值鉴别S0期和S1-S4期、S0-S1期和S2-S4期、S0-S2期和S3-S4期、S0-S3和S4期的AUC值分别为0.989、0.925、0.932、0.923。T1rho值与肝纤维化分期、CPA值及炎症评分呈正相关(r=0.712、0.562、0.388,P〈0.05、P〈0.01),T1rho值与细胞脂肪变性程度无明显相关性(r=0.226,P〉0.05)。结论 MRI T1rho值在诊断大鼠肝纤维化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史达李师思李静宇梅颖洁阎超群李欣明全显跃
- 关键词:肝硬化病理学
- 影像组学在肝细胞癌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24年
- 原发性肝癌为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肝细胞癌是其中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影像组学通过精准捕捉影像图像中人眼难以辨识的肿瘤内在异质性特征,显著提升了预测性能。现概述影像组学的背景和概念,介绍其在肝细胞癌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子亚型预测、疗效评估及生存预测等多个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局限性及前景展望。
- 李欣明李欣明
- 关键词:肝细胞癌计算机体层成像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