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令伶

作品数:5 被引量:104H指数:5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 2篇细胞
  • 2篇急性
  • 2篇病患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再通
  • 1篇血性
  • 1篇医院管理
  • 1篇移植后
  • 1篇异基因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外周血...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异基因造血干...
  • 1篇影响因素
  • 1篇造血
  • 1篇造血干

机构

  • 5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5篇孟令伶
  • 3篇王艳
  • 1篇翟秋艳
  • 1篇侯金晓
  • 1篇申亚琼
  • 1篇李丽敏
  • 1篇王磊
  • 1篇李学文
  • 1篇国鹏
  • 1篇王艳

传媒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癌症进展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不同PICC置管时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探讨不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时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86例儿童ALL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于激素诱导缓解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PICC置管。比较两组患儿的置管配合程度、置管相关并发症及置管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儿多数(65.03%)完全配合,对照组患儿多数(62.24%)仅部分配合,观察组患儿的置管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儿静脉炎和感染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儿导管阻塞、血栓和出血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机械性静脉炎和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率均高于观察组(P﹤0.05)。置管前和置管后30天,两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后30天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生活质量评分与本组置管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ALL患儿,在激素诱导缓解7天后进行PICC置管有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且不会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
丛珊孟令伶王艳侯金晓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ICC置管
紫花地丁外敷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病率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紫花地丁外敷对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该院血液科收治的急性白血病患者23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B两组,各118例。A组采用50%硫酸镁外敷,B组使用紫花地丁外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4.24%)明显低于A组(1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36,P<0.05)。结论紫花地丁外敷可降低白血病化疗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且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孟令伶杜丽娜王艳
关键词:紫花地丁白血病化疗静脉炎
白血病患者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和预防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于本院血液科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共126例,调查移植后发生感染的患者例数,分析其感染原因,总结预防措施。结果:126例患者中,感染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者共43例,感染率为34.13%。共检出89株病原体,其中细菌占64.05%;病毒占22.47%,真菌占13.48%。患者的年龄、供体类型、移植前感染、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以及aGVHD等因素均是患者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患者随访结果显示,采用预防方案干预后,干预组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经过合理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随访12个月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植前感染以及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的影响因素。可通过合理的感染预防手段降低其感染发生率。
申亚琼付玥玥李丽敏王艳孟令伶翟秋艳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48
2016年
目的通过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评估医院血液科护理风险的薄弱环节,探究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方法采用FMEA法对血液科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结果分析得出血液科护理风险由高至低依次为输血风险、用药风险、职业暴露、针刺伤、坠床跌倒、患者投诉、压疮和医疗器械风险。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可以用于血液科护理风险的识别,在识别结果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可以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
李学文国鹏孟令伶王艳
关键词: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风险
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就诊流程的优化及疗效分析被引量:32
2018年
目的研究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就诊流程优化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脑卒中血管再通患者为研究对象,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护理干预实施前为对照组,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护理干预实施后为干预组。记录、收集2组研究对象的到达医院急诊至静脉溶栓用药的时间(DNT)、溶栓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住院天数、溶栓并发症及病死率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该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DNT从(114.81±18.29)min缩短至(66.58±7.97)min,脑血管再通时间从(217.59±15.51)min缩短至(174.74±12.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溶栓前后NIHSS评分、住院时间、症状性脑出血、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式一体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DNT,减少治疗延误,减少住院天数。
王磊孟令伶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医院管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