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陈新华

陈新华

作品数:4 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芜湖市科技计划项目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孕酮
  • 1篇多囊
  • 1篇多囊卵巢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多囊卵巢综合...
  • 1篇雄激素
  • 1篇延续性
  • 1篇延续性护理
  • 1篇液基细胞学
  • 1篇液基细胞学检...
  • 1篇胰岛
  • 1篇胰岛素
  • 1篇早期病变
  • 1篇早期先兆流产
  • 1篇诊治
  • 1篇手术
  • 1篇手术切口
  • 1篇排卵
  • 1篇剖宫产
  • 1篇剖宫产产妇

机构

  • 4篇安徽省芜湖市...

作者

  • 4篇陈新华
  • 2篇闻明
  • 2篇田德明
  • 1篇杨晓莉
  • 1篇刘琳
  • 1篇王琳
  • 1篇张燕翔
  • 1篇陈学勤
  • 1篇石少凤
  • 1篇崔凡

传媒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2篇201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囊卵巢综合征应用二甲双胍片及炔雌醇环丙孕酮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6年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病变,是临床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育龄期妇女[1]。该病最主要的临床特征为持续性不排卵或排卵稀少,还包括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高雄激素血症等[2]。目前临床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研究[3]显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患者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异常关系密切。
陈新华田德明肖娴静崔凡石少凤奚旭霞闻明洪爱娟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二甲双胍炔雌醇环丙孕酮雄激素空腹胰岛素排卵
DNA定量分析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其对细胞学ASCUS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DNA定量分析在宫颈早期病变诊断中对不能明确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2016年宫颈筛查1 980例妇科宫颈普查病例,均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和DNA定量分析,241例在阴道镜引导下行宫颈活检,以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估DNA定量分析的诊断价值及其对ASCUS的临床意义。结果:241例病人中DNA倍体正常组(128例)、1~2个异倍体细胞组(54例)及≥3个异倍体细胞组(59例),3组活检分别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7例、7例、30例,细胞DNA倍体分析与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病变级别与DNA倍体异常数呈正相关(rs=0.439,P<0.01),其敏感性为84.1%,特异性为61.4%。活检的57例ASCUS病人中伴1~2个DNA异倍体细胞8例,伴≥3个异倍体细胞28例,伴DNA倍体正常21例,3组分别诊断CINⅡ及以上病变1例、13例、1例,ASCUS病例伴DNA倍体异常的组织病理学级别与DNA倍体异常数呈正相关(rs=0.424,P<0.01)。结论:DNA定量分析可提高宫颈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而ASCUS伴有≥3个异倍体细胞时CINⅡ及以上病变的风险最高,二者结合可提高筛查质量、指导临床处置。
闻明王琳田德明陈新华洪爱娟胡哲梅
关键词:子宫颈病变细胞DNA定量分析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补充黄体酮对血清孕酮和β-h CG水平不同的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本院收治的有1次以上自然流产史或先兆流产症状的妊娠患者2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首次就诊孕酮水平不同将其分为四组,其中第Ⅳ组(孕酮≥80 nmol/L)作为对照,其他三组均给予补充黄体酮治疗。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血β-h CG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技术进行孕酮检测。结果:治疗前各组间β-h CG和孕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Ⅱ组和第Ⅲ组无胚停患者血清β-h CG和孕酮含量均明显提高;第Ⅰ组、第Ⅱ组和第Ⅳ组孕妇流产率和足月分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Ⅲ组和第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监测妊娠早期血β-h CG和孕酮水平可增强预测孕早期先兆流产的准确性,给予补充黄体酮有效提高了保胎治疗的成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积极推广的诊治方法。
奚旭霞陈新华陈学勤张燕翔
关键词:先兆流产Β-HCG孕酮临床诊治
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初次剖宫产产妇手术切口恢复的影响被引量:20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对初次剖宫产产妇手术切口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接受初次剖宫产手术产妇1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6例。对照组出院后进行常规护理,电话随访;观察组出院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建立微信群随访;均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出院后切口并发症(包括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血肿、切口疝等)发生率、术后6个月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随访6个月后,对照组出院后出现切口感染3例、切口脂肪液化3例、切口局部皮肤裂开2例,观察组出院后切口出现脂肪液化1例。观察组出院后切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PO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次剖宫产产妇出院后采用基于微信平台的延续性护理,可以减少手术切口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者手术切口POSAS瘢痕评分,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杨晓莉刘琳李洁陈新华
关键词:剖宫产产妇切口延续性护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