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
-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尼麦角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hemerin、微小RNA-128b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分析尼麦角林联合阿替普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另采用尼麦角林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血清神经递质因子、趋化素(Chemerin)、微小RNA-128b(miR-128b)表达以及神经缺损程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hemerin、miR-128b表达低于对照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5-羟色胺(5-HT)表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麦角林联合阿替普酶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效果,改善神经递质,使Chemerin、微小RNA-128b表达下调。
- 刘赟潘晨燕
- 关键词:尼麦角林阿替普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 谷红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究谷红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31例。常规组予以血栓通,试验组予以谷红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两组患者均在治疗后10 d评估疗效,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评估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员卒中量表(NIHSS)神经功能评分,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9.68%,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12.9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通过谷红注射液联合血栓通治疗,有助于加快患者康复,促进神经功能好转,安全性良好,值得应用。
- 陈利君朱嘉丁倩倩刘赟顾志娟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谷红注射液血栓通
- 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脑卒中后抑郁障碍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抑郁障碍分别应用艾司西酞普兰与文拉法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给予文拉法辛治疗。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9.08%)、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20.17±6.55)分与对照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40.91%)、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23.89±6.92)分相比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在显著降低脑卒中后抑郁障碍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陈利君朱剑刚朱清嘉丁倩倩刘赟张如阳
- 关键词:脑卒中后艾司西酞普兰文拉法辛抑郁障碍
- 尼麦角林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尼麦角林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1年8月本院收治的6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血栓通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尼麦角林注射液肌内注射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MoC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麦角林辅助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增强治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陈利君朱嘉丁倩倩刘赟顾志娟
- 关键词:尼麦角林血栓通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
-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
- 2023年
-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2月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与观察组(62例),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与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神经缺损程度与日常生活能力,并分析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78.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00,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治疗的效果确切,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神经缺损程度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还可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增强。
- 潘晨燕朱剑刚刘赟马泽南
- 关键词:丁苯酞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