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
- 作品数:7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眉山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老年病科临床听诊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械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老年病科临床听诊装置,包括三通胶管,所述三通胶管的内侧设置有弹簧片,所述三通胶管的下侧设置有长胶管,所述长胶管远离三通胶管的一端设置有听诊头,所述三通胶管的上侧左右对称设置有耳管...
- 张玲玲林丽杨红李金梅
- 一种老年科临床用约束带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老年科临床用约束带,包括底部固定带,所述底部固定带的右侧端部安装有病床限位夹,所述底部固定带的基面中间处安装有腰部防护垫,所述腰部防护垫的右侧外壁安装有右侧固定带,所述腰部防护垫...
- 林丽张玲玲杨红李金梅
- 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研究以及分析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对医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10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在保肝治疗以及各项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恩替卡韦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HBeAg转阴率为以及HBV-DNA转阳率显著高于治疗前(<0.05);而患者治疗后的Child-Pugh评分为显著低于治疗前的(<0.05);治疗后患者谷丙转氨酶(ALT)指数为显著低于治疗前(<0.05);治疗后患者白蛋白(ALB)指标显著低于治疗前的(<0.05);治疗后患者总胆红素(TBIL)指标为(22.9±11.2)mol/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1.2±12.8)mol/L(<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患者病情发展得到有效抑制,且不良反应不明显。
- 林丽
- 关键词:恩替卡韦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分析
- 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上消化再出血的影响
- 2020年
- 目的: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上消化再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抗病毒治疗,将其分为两组,抗病毒治疗组32例,未行抗病毒治疗组28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早期再出血与迟发性再出血情况,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的HBV-DNA定量,对比两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结果:抗病毒治疗组患者的早期再出血发生率与迟发性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行抗病毒治疗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V-DNA定量均明显降低,且抗病毒治疗组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低,P<0.05。抗病毒治疗组治疗12个月及18个月时的HBV-DNA转阴率明显较未行抗病毒治疗组高,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有效降低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上消化再出血率。
- 林丽
- 关键词:抗病毒治疗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
- 基于药敏的优化方案对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治疗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观察基于药敏的优化方案对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疗效及T淋巴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IL)-10、IL-18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6例老年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予复治规范化治疗方案治疗,治疗组给予优化治疗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同时检测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10、IL-18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12个月的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CD3^+、CD4^+、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L-10、IL-18水平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药敏的优化治疗方案可明显增强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外周血IL-10、IL-18水平,修复Th1/Th2平衡,提高治疗效果。
- 张玲玲林丽倪丹
- 关键词:复治涂阳肺结核免疫功能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8
- 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硬化类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改变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本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共84例,回顾性统计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和总胆红素检测结果。结果 84例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PBC组17例、酒精性肝硬化组25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组42例。3组患者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血清总甲状腺素(TT4)均降低,且3组患者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1),其中以PBC患者外周血TT3水平最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T4水平最低。相对于无黄疸患者,有黄疸的肝硬化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和TT3水平下降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和P=0.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多存在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变,且不同类型肝硬化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改变可能存在差异。
- 林丽
- 关键词:肝硬化黄疸甲状腺激素
- 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出现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眉山市人民医院感染科门诊接受恩替卡韦连续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CHB初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恩替卡韦单药治疗患者出现部分病毒学应答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97例CHB患者,其中62例(31.5%)获得完全病毒学应答,135例(68.5%)获得部分病毒学应答。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t=2.349,P=0.020)、HBe Ag状态(χ2=12.154,P <0.001)、治疗前HBV DNA水平(t=3.314,P=0.001)和错误的服药方式(χ2=61.167,P <0.001)在完全病毒学应答和部分病毒学应答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HBe Ag状态(OR=2.117,95%CI:1.997~2.203,P=0.022)、治疗前HBV DNA水平(OR=6.147,95%CI:6.004~6.212,P=0.014)错误的服药方式(OR=37.541,95%CI:35.469~40.068,P=0.002)是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出现病毒学应答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在真实世界中,治疗前HBV DNA水平、HBe Ag状态和错误的服药方式均是恩替卡韦单药治疗CHB患者疗效欠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林丽刘俊英邓慧刘峰陈俊杨丽丹
- 关键词:恩替卡韦应答不佳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