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芳
- 作品数:17 被引量:76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规律瑜伽运动对降低有妊娠血糖异常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开始规律瑜伽运动是否可有效降低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方法选取经产妇500例,前次妊娠诊断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随机分为瑜伽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从早孕期开始,对照组孕妇保持平日的体力活动水平,而瑜伽组孕妇在专业瑜伽教练的看护和指导下每周进行3次瑜伽训练,每次1 h。经过16~18周的运动干预后,瑜伽组和对照组孕妇分别完成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2组孕妇26周前体质量增长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应用胰岛素比例等。结果对照组孕前体型正常孕妇、超体质孕妇及肥胖孕妇的26周体质量增长多于瑜伽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GDM发生率高于瑜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瑜伽组OGTT各点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次妊娠血糖异常的妇女,再次妊娠早期规律瑜伽运动,可有效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 陈磊杨明芳贾红梅马瑶李贝刘海艳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瑜伽运动孕期增重
- 反复胎心监护异常产妇的脐带因素分析
- 2018年
- 目的分析由脐带因素所导致的反复胎心监护异常。方法选取2次及以上因胎心监护异常住院,观察无异常出院者200人,作为甲组;选取仅一次因胎心监护异常住院,观察无异常出院者200人,作为乙组;选取未因胎心监护异常住院者200人作为对照组。分析3组的一般情况、分娩时诊断胎儿窘迫、新生儿Apagar 评分、脐血血气、脐带异常情况。结果甲组分娩时诊断胎儿窘迫者明显多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带螺旋指数(UCI)异常人数,甲组多于其他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要重视脐带因素尤其是脐带螺旋指数异常所致的胎心监护异常。
- 曹冬如刘亚杰杨明芳陈磊梁慧丽
- 关键词:胎心监护脐带胎儿窘迫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妊娠结局分析被引量:12
- 2017年
- 目的研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和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互影响,及SCH合并GDM孕妇的妊娠结局。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9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200例GDM合并SCH孕妇作为实验组,同期本院诊断为GDM但不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者200例作为GDM组,同期本院诊断为SCH不合并血糖异常者200例作为SCH组。比较这三组孕妇产后出血、胎儿窘迫、早产、宫腔感染、巨大儿、大于胎龄儿、小于胎龄儿、新生儿感染、新生儿脐血血气PH值、16~20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前]及30~34周(OGTT后)甲状腺功能等。结果实验组早产及宫腔感染的发生率多于GDM组和SC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应用胰岛素者多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新生儿感染、巨大儿、小于胎龄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促甲状腺激素(TSH)OGTT后较OGTT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CH组TSH OGTT后较OGTT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GDM合并SCH的孕妇,应用胰岛素、早产及宫腔感染的发生率更高,且TSH可能在孕中晚期增加。
- 杨明芳陈磊赵璐李贝史峻梅李悦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胰岛素促甲状腺素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分析及其临床特点被引量:6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病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54例DIC产妇患者临床资料,分析54例DIC患者的诱发原因及治疗结果。结果54例DIC产妇的诱发原因,占比最高的为胎盘早剥22例(40.7%),其他的诱发原因还包括:死胎、重症感染、重度子痫前期、重症肝炎、羊水栓塞及产后大出血等。54例DIC患者,53例(98.1%)抢救成功,其中5例子宫切除;1例继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1.9%),抢救成功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新生儿当中,存活50例(96.2%);死亡2例(3.8%),其中死产1例.宫内死亡1例,新生儿存活率与病死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DIC在临床中的发病较为急骤且病势十分凶险患者的病死风险较高,因此临床医护人员一定要明确导致DIC发生的相关诱因,及时发现相关风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尽可能提高DIC患者救治成功率。
- 白月婷史峻梅赵怿杨明芳
- 关键词: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科病因
- 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分析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0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早孕期桡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出血、产后喂养方式、产后补钙情况、产后户外活动等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早孕期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骨密度正常者占90.5%,骨量减少占9.5%,骨质疏松0%。210名妇女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多于500m L,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2.5kg,产后未补钙及产后户外活动少的产妇,产褥期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喂养方式对产褥期骨密度无影响(P>0.05)。结论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下降,孕期控制体重增长、产褥期补钙、适当户外活动,可减少骨量流失。
- 杨明芳马瑶贾红梅陈磊刘海艳
- 关键词:产褥期骨密度补钙
- 二次OGTT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围生结局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二次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围生结局。方法:初次OGTT诊断GDM者188例,作为GDM1组。二次OGTT诊断GDM者38例,作为GDM2组;同期血糖正常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产妇围生结局,如产后出血、早产、胎膜早破、巨大儿等。结果:GDM2组的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2组的巨大儿发生率高于GDM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次OGTT可以提高GDM的诊断率,从而尽早诊断、积极干预GDM,改善妊娠结局。
- 陈磊贾红梅曹冬如杨明芳
- 关键词:葡糖耐量试验
- 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估计的差异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在产后出血量估计上的差异。方法 585例单胎足月分娩的初产妇,根据分娩方式分为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和剖宫产组,通过Hb与红细胞比容(HCT)计算校正出血量,比较各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并比较各组校正出血量的差异及出血相关因素。结果裂伤组估计出血量明显低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切组和产钳组校正出血量明显高于剖宫产组和裂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裂伤组、侧切组、产钳组估计出血量明显少于校正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组估计出血量与校正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低危产妇,阴道分娩出血量多于剖宫产,会阴侧切增加出血量。阴道分娩出血量估计严重不足。
- 陈磊杨明芳刘丛丛赵璐李贝
- 关键词:产后出血量会阴侧切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
- 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血糖情况及其与体重的关系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血糖情况,及再次妊娠血糖与孕前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分娩的经产妇160例,前次妊娠在本院有详细病例资料。前次妊娠诊断妊娠期糖尿病(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本次妊娠诊断为GDM者56例,作为GDM组;前次妊娠诊断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本次妊娠血糖正常者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年龄、本次及前次妊娠孕前BMI、本次及前次妊娠26周前体重增长情况、本次及前次妊娠孕期体重增长、两次妊娠间隔时间。结果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本次妊娠诊断GDM者占35.0%,血糖正常者占60.0%,诊断糖尿病合并妊娠者占5.0%。对照组26周前体重增长本次妊娠少于前次妊娠,两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本次妊娠与前次妊娠孕前BMI、孕26周体重增长、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次妊娠26周前体重增长GMD组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孕前BMI及孕期体重增长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DM组妊娠年龄、妊娠间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应控制体重增长,以减少GDM的发生风险。
- 杨明芳肖岩岩陈磊曹冬如
-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体重指数孕期增重
- 先兆早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研究先兆早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100名先兆早产孕妇,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早产组38人和足月组62人。所有入组孕妇入院后行阴道微生态检查。结果 (1)早产组阴道优势菌群为革兰阳性杆菌的比例,正常阴道菌群密集度的比例,正常阴道菌群多样性的比例明显低于足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早产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氧菌阴道炎及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早产组与足月组的宫腔感染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产孕妇阴道炎症及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高于足月产孕妇。
- 刘海艳杨明芳马瑶贾红梅陈磊李贝
- 关键词:早产阴道微生态乳酸杆菌
- 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研究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与早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144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周范围28周~34周+6天,诊断先兆早产或早产临产者104人,根据分娩孕周,有早产孕妇40人和足月孕妇64人。从足月孕妇64人中随机选取40人,作为足月组。早产孕妇40人作为早产组。无先兆早产症状的孕妇40人,有一人孕35+周早产胎膜早破后早产分娩,其余39人均足月分娩,此39人为对照组。所有入组孕妇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查,比较3组孕妇一般情况、母儿结局及微生态结果。结果①早产组阴道优势菌群为革兰阳性杆菌的比例,正常阴道菌群密集度的比例,正常阴道菌群多样性的比例明显低于足月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早产组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需氧菌阴道炎及微生态失调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三组的宫腔感染率、产褥感染率及新生儿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失调易导致早产。
- 陈磊杨明芳马瑶刘海艳贾红梅李贝
- 关键词:妊娠晚期早产阴道微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