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瑶

作品数:17 被引量:91H指数:6
供职机构:北京海淀妇幼保健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妊娠
  • 6篇孕妇
  • 4篇阴道
  • 4篇孕期
  • 3篇阳性
  • 3篇阴道微生态
  • 3篇妊娠期
  • 3篇妊娠期糖尿病
  • 3篇妊娠晚期
  • 3篇糖尿
  • 3篇糖尿病
  • 3篇晚期
  • 3篇围产
  • 3篇B族链球菌
  • 2篇再次妊娠
  • 2篇早产
  • 2篇早孕
  • 2篇早孕期
  • 2篇水囊
  • 2篇评分

机构

  • 17篇北京海淀妇幼...
  • 1篇国家卫生健康...

作者

  • 17篇马瑶
  • 14篇陈磊
  • 11篇贾红梅
  • 10篇刘海艳
  • 9篇李贝
  • 5篇陈斌
  • 5篇杨明芳
  • 2篇张利
  • 1篇赵华巍
  • 1篇白月婷
  • 1篇田石
  • 1篇陈咏玫
  • 1篇陈寒
  • 1篇刘丛丛
  • 1篇赵璐
  • 1篇卢博奇

传媒

  • 5篇中国性科学
  • 2篇中国骨质疏松...
  • 2篇中国生育健康...
  • 1篇当代医学
  • 1篇生殖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B族链球菌阳性率及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究本院孕35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孕妇中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的阳性率及GBS阳性的PPROM孕妇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35周PPROM孕妇417例,均于入院后行B族链球菌筛查,其中阳性43例为观察组,阴性37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围产结局。结果PPROM孕妇GBS阳性率为10.3%(43/417),同期足月PROM孕妇GBS阳性率为9.2%(164/17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在儿科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携带并未增加PPROM的发生率,但PPROM孕妇中GBS阳性者围产结局更差。
李贝陈磊马瑶康妮倪潇潇卢博奇
关键词:B族链球菌胎膜早破
足月妊娠宫颈评分≤4分的孕妇三种促宫颈成熟方法的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评价3种促宫颈成熟方法对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孕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具有终止妊娠指征且宫颈评分≤4分的足月妊娠孕妇94例,根据促宫颈成熟方式分为3组,甲组(32例)第1天应用宫颈水囊,第2天应用米索前列醇;乙组(31例)第1天应用米索前列醇,第2天应用宫颈水囊;丙组(31例)第1天和第2天均应用米索前列醇。比较3种方法治疗前后的宫颈Bishop评分、阴道分娩率及母儿感染率。结果入组前3组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入产房前,甲组Bishop评分明显高于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入产房前与入组前宫颈条件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阴道分娩率比较,甲组高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引产失败率比较,甲组低于乙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后出血≥500 ml的发生率、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足月妊娠宫颈Bishop评分≤4分的孕妇,先应用宫颈水囊1 d,之后应用米索前列醇,阴道分娩成功率高,安全性好。
马瑶贾红梅刘海艳陈磊李贝
关键词:促宫颈成熟
妊娠期糖尿病对初次妊娠及再次妊娠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初次妊娠和再次妊娠的骨密度(body mineral density,BMD)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入组单胎经产妇200人,其中100人初次妊娠诊断GDM,为GDM组,另100人初次妊娠血糖正常,为对照组。查询所有孕妇初次妊娠早孕期超声骨密度结果,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及再次妊娠早孕期骨密度情况。结果初次妊娠GDM组早孕期BM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褥期BM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次妊娠GDM组早孕期BMD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GDM产妇初次妊娠产褥期BMD与早孕期相比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初次妊娠产褥期BMD与早孕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GDM引起孕期骨密度下降,应加强管理,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
刘海艳陈磊马瑶赵璐贾红梅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骨密度早孕期产褥期
孕前2型糖尿病孕妇孕期补充维生素D的围产结局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研究孕前2型糖尿病孕妇孕期补充维生素D的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建档并住院分娩,且在孕前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8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孕妇。两组孕妇均接受营养科指导饮食;试验组孕妇保证每日总能量摄入的同时,每日口服1000 U维生素D,分2次服用;对照组孕妇每日2次口服安慰剂。口服维生素D或安慰剂的时间从孕13周至孕28周。比较两组孕妇的孕30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早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等发生率情况。结果试验组孕妇的孕30周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的孕30周Vit 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孕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早产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孕妇,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孕妇大于胎龄儿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孕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诊断2型糖尿病孕妇孕期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善围产结局。
刘海艳马瑶李贝陈磊贾红梅王荣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筛查阳性孕妇的阴道微生态情况。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7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晚期GBS筛查阳性10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00例孕妇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时期妊娠晚期GBS筛查阴性的10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均行阴道微生态检查,比较两组孕妇的微生态结果及母儿结局。试验组根据是否合并微生态失调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合并微生态失调共62人,乙组微生态正常共38人。比较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宫腔感染+产褥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试验组微生态失调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及新生儿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BS感染与阴道微生态相关,对GBS阳性且合并微生态失调者,改善其阴道微生态环境,可能改善围产结局。
马瑶刘海艳陈磊贾红梅陈斌李贝
关键词:B族链球菌妊娠晚期阴道微生态
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早孕期骨密度正常妇女产褥期骨密度情况,分析产前、产时、产后各种因素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对210名在海淀妇幼保健院建档并住院分娩的早孕期桡骨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进行超声骨密度测定,分析孕前体重指数、孕期体重增长、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出血、产后喂养方式、产后补钙情况、产后户外活动等对产褥期骨密度的影响。结果早孕期骨密度正常的妇女在产褥期骨密度正常者占90.5%,骨量减少占9.5%,骨质疏松0%。210名妇女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出血量多于500m L,孕期体重增加超过12.5kg,产后未补钙及产后户外活动少的产妇,产褥期骨密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前体重指数、分娩方式、胎儿体重、产后喂养方式对产褥期骨密度无影响(P>0.05)。结论产褥期骨密度较早孕期下降,孕期控制体重增长、产褥期补钙、适当户外活动,可减少骨量流失。
杨明芳马瑶贾红梅陈磊刘海艳
关键词:产褥期骨密度补钙
分娩前4小时抗生素治疗对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筛查阳性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被引量:16
2020年
目的了解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group B streptococcus,GBS)阳性孕妇在分娩前4小时应用抗生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晚期顺产孕妇73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GBS筛查阳性439例作为观察组,并根据是否在分娩前4小时应用抗生素,将观察组分为甲、乙两组,观察甲组(应用)312例,观察乙组(未应用)127例。再选取同时期妊娠晚期GBS筛查阴性的孕妇3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甲、乙组和对照组的母儿结局。结果观察甲组、乙组和对照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早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甲组胎膜早破率(8.7%)低于观察乙组(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与对照组(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甲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低于乙组、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而观察乙组宫腔感染+产褥感染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观察乙组新生儿感染及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甲组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对于GBS筛查阳性的妊娠晚期孕妇,不仅需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还应尽可能在分娩前4小时以上应用,以改善围产结局。
马瑶贾红梅陈斌陈磊刘海艳李贝
关键词:B族链球菌妊娠晚期
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究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5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检查及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分析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检出情况。结果:手术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出血病因为子宫内膜增殖症20例、黏膜下肌瘤17例、子宫内膜息肉13例、子宫内膜癌5例,经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出子宫内膜增殖症20例、黏膜下肌瘤16例、子宫内膜息肉12例、子宫内膜癌3例,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的检出率(92.7%)与病理检查结果检出率(100.0%)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宫腔镜联合阴道超声对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病因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
张利马瑶
关键词:宫腔镜阴道超声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
超声NT检查联合孕妇血清uE3、Inhibin-A检测用于21-三体综合征筛查的意义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究超声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层(NT)联合孕妇血清游离雌三醇(u E3)、抑制素A(Inhibin-A)检测用于21-三体综合征(DS)筛查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8月在该院接受入组检查且具有随访结果的4 064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并进行产后随访。超声检测NT厚度并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uE3、Inhibin-A水平,羊膜穿刺检查胎儿染色体,对比分析不同检测结果。结果AFP、h CG、NT、uE3、Inhibin-A、AFP+hCG+uE3、NT+uE3+Inhibin-A筛查DS检出率分别为0.79%、0.74%、0.62%、0.71%、0.66%、0.57%、0.49%,>35岁孕妇DS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35岁孕妇(P<0.05);超声NT联合孕妇血清uE3、Inhibin-A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100.00%和90.00%,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预测值为90.00%,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超声NT联合孕妇血清uE3、Inhibin-A检测DS胎儿效率明显优于血清指标单项检测、超声NT单纯检测,可有效降低DS胎儿出生率,对于妊娠期DS胎儿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张利陈咏玫马瑶赵华巍王晓玲
关键词:游离雌三醇抑制素A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规律瑜伽运动对降低有妊娠血糖异常史的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的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妊娠早期开始规律瑜伽运动是否可有效降低前次妊娠血糖异常妇女再次妊娠时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方法选取经产妇500例,前次妊娠诊断GDM或妊娠期糖耐量受损,随机分为瑜伽组和对照组,各250例。从早孕期开始,对照组孕妇保持平日的体力活动水平,而瑜伽组孕妇在专业瑜伽教练的看护和指导下每周进行3次瑜伽训练,每次1 h。经过16~18周的运动干预后,瑜伽组和对照组孕妇分别完成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比较2组孕妇26周前体质量增长情况、糖化血红蛋白、应用胰岛素比例等。结果对照组孕前体型正常孕妇、超体质孕妇及肥胖孕妇的26周体质量增长多于瑜伽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GDM发生率高于瑜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瑜伽组OGTT各点血糖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前次妊娠血糖异常的妇女,再次妊娠早期规律瑜伽运动,可有效控制孕期体质量增长,减少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
陈磊杨明芳贾红梅马瑶李贝刘海艳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瑜伽运动孕期增重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