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燕

作品数:13 被引量:37H指数:3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蛋白
  • 6篇TAU蛋白
  • 5篇细胞
  • 4篇TAU
  • 3篇毒性
  • 3篇融合蛋白
  • 2篇蛋白质
  • 2篇蛋白质类
  • 2篇毒作用
  • 2篇药物
  • 2篇应激
  • 2篇原核
  • 2篇躁狂
  • 2篇神经退行性
  • 2篇神经退行性疾...
  • 2篇退行性疾病
  • 2篇内质网
  • 2篇内质网应激
  • 2篇缺血
  • 2篇细胞毒

机构

  • 13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13篇梁燕
  • 8篇沈玉先
  • 6篇李琪
  • 5篇王海萍
  • 4篇冯利杰
  • 3篇陈致宇
  • 2篇张晶晶
  • 2篇张晶晶
  • 1篇王奕權
  • 1篇沈志华
  • 1篇朱文静
  • 1篇王法财
  • 1篇汪永光
  • 1篇汪凯

传媒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毒理学杂志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2007年全...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RMET在缺血脑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在公共数据库中,ARMET(Arginine-Rich,Mutated in Early stage Tumors)又被称为ARP(Arginine-Rich Protein,精氨酸富含蛋白)或MANF(Mesencep...
梁燕查达琴张晶晶沈玉先
文献传递
tau蛋白的过度表达对非神经源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tau蛋白的过度表达对非神经来源的293T细胞生长与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带有GFP标签的表达人全长tau蛋白的质粒pEGFP-C1-tau,并转染293T细胞,通过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及免疫印迹等方法,观察tau的过度表达对293T细胞的生长与分化的影响。结果在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中可以观察到,GFP全细胞分布,而GFP-tau主要定位于胞质。tau的过量表达可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如突起减少或消失,细胞分裂受阻及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等,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在稳定转染细胞中,tau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诱导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结论tau蛋白在非神经源性细胞中的过度表达可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并诱导细胞凋亡,提示tau蛋白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李琪冯利杰王海萍梁燕沈玉先
关键词:TAU蛋白转染细胞形态
两类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对比经典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社会功能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选取460例服用药物维持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5年的随访观察,随访结束时将剩余的205例患者根据所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种类分为经典药物组95例和非经典药物组110例,并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患者基线期、随访第2年和第5年的疗效、社会功能及药物副反应进行评估。结果:随访2年及5年时两组PANSS总分及大部分因子分较基线期有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同期两组间对比显示仅阴性因子、焦虑/抑郁、认知因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基线期,随访2年及5年时两组PSP分均有升高,但仅非经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经典药物在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症状、情感症状、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方面优于经典药物,且安全性更高。
朱文静陈致宇梁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社会功能
内质网应激在脑损伤中的作用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是蛋白质修饰、折叠和钙贮存的场所。ER 内未折叠或错折叠蛋白的积聚和钙平衡失调均可导致 ER 应激(ER stress)。早期的 ER 应激或未折叠蛋白反应(un...
梁燕李琪沈玉先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反应神经退行性疾病
文献传递
人tau融合蛋白的原核表达及纯化
2007年
目的构建人His-tau和GST-tau融合蛋白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及纯化。方法以质粒pEGFP-tau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人tau全长cDNA,并构建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GEX-5X-1中,挑选阳性重组子,经限制性内切酶鉴定后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中,然后用IPTG诱导表达,通过SDS-PAGE染色及Western-blot方法鉴定表达的融合蛋白。分别使用His Bind Resin和Glutathione Sepharose 4B与融合蛋白结合来纯化融合蛋白。结果成功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tau和pGEX-5X-1-tau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其大量表达。经His Bind Resin和Glutathione Sepharose 4B纯化后,可以得到较纯化的His-tau和GST-tau融合蛋白。SDS-PAGE及Western-blot分析显示,特异性的抗tau单克隆抗体(tau-5)所识别的融合蛋白分子量与理论值相近。结论构建了人tau两种原核表达的融合蛋白质粒,并高效表达和纯化了该蛋白,为进一步的tau与其它功能性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梁燕王海萍冯利杰李琪沈玉先
关键词:质粒
基于ReHo和ALFF的双相躁狂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双相躁狂的患者进行研究,以期为双相躁狂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方法:运用局部一致性(ReHo)和低频振幅(ALFF)分析比较19例双相躁狂患者和22例健康对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并将双相躁狂的差异脑区ReHo值和ALFF分别与年龄、总病程、受教育年限和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双相躁狂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及右侧角回ReHo降低,左侧楔前叶及双侧尾状核ALFF升高。双相躁狂患者右侧额中回ReHo值与年龄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43,r=-0.5520),其余差异脑区与年龄、总病程、受教育年限和BRMS评分均无明显相关。结论:双相躁狂患者在右侧额中回、右侧角回、左侧楔前叶及双侧尾状核存在功能异常。
薛丰丰陈致宇申永辉朱文静梁燕
关键词:双相躁狂静息态功能磁共振低频振幅
泛素连接酶Hrd1介导的tau蛋白降解促进细胞存活
目的调查泛素连接酶(E3)Hrd1是否影响 tau 蛋白的代谢,并进一步观察 Hrd1促进 tau 蛋白降解后细胞活性是否改善。方法构建人全长的 tau 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293T 细胞,观察 tau 蛋白的过度表达...
李琪梁燕沈玉先
关键词:泛素连接酶TAU神经退行性疾病
文献传递
tau蛋白的直接细胞毒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结果发现,在瞬时转染的293T细胞中GFP全细胞分布,而GFP-tau主要定位于胞浆。tau的过量表达可引起细胞形态改变,如突触减少或消失,细胞分裂受阻及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等,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在稳转细胞中,tau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诱导细胞出现凋亡的特征性改变。在培养细胞的上清液中加入纯化的tau蛋白,可直接诱导细胞的凋亡。在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中加入纯化的tau蛋白还可以上调内质网应激标志性蛋白CHOP的表达。上述结果提示,非修饰的tau蛋白有直接的细胞毒作用。
李琪梁燕张晶晶冯利杰王海萍沈玉先
关键词:TAU基因表达融合蛋白细胞毒性
tau蛋白的直接细胞毒作用
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元纤维缠结在 tau 蛋白病中广泛存在。本研究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将人的全长 tau 基因插入到 pEGFP-Cl 表达载体中,构建成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 标签的 tau 融合蛋白真核...
李琪梁燕张晶晶冯利杰王海萍沈玉先
关键词:TAU基因表达融合蛋白细胞毒性
文献传递
情感性精神病任务转换特点的研究
目的:临床上可见很多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包括双相障碍,抑郁症,躁狂症。从现象学上看,躁狂发作伴有思维奔逸的患者思维联想迅速,想法飞跃;抑郁发作伴有思维迟缓的患者联想困难,认知易固定在特定的模式。由此推测,他们的认知灵活性都...
梁燕
关键词:情感性精神病躁狂发作抑郁发作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