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金明

作品数:21 被引量:11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骨折
  • 10篇疗效
  • 7篇手术
  • 6篇内固定
  • 5篇入路
  • 5篇临床疗效
  • 5篇复位
  • 4篇腰椎
  • 4篇切开
  • 4篇切开复位
  • 4篇疗效分析
  • 3篇手术入路
  • 3篇内固定治疗
  • 3篇颈椎
  • 3篇骨折固定
  • 3篇骨折固定术
  • 3篇固定术
  • 3篇关节
  • 2篇压缩骨折
  • 2篇远端

机构

  • 16篇北京市门头沟...
  • 6篇南华大学
  • 5篇北京积水潭医...
  • 2篇毕节市中医院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张金明
  • 9篇杨占辉
  • 8篇王伟
  • 7篇王军辉
  • 5篇黄强
  • 5篇刘晓岚
  • 4篇石明国
  • 4篇蒋协远
  • 3篇吴海龙
  • 3篇史宏伟
  • 3篇豆贲
  • 3篇郭恒
  • 3篇米萌
  • 2篇刘社庭
  • 2篇安贵生
  • 2篇翟莎
  • 1篇刘国会
  • 1篇唐建华
  • 1篇张里程
  • 1篇周若舟

传媒

  • 4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脊柱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1
  • 2篇2010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桡侧腕屈肌入路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早期陈旧骨折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桡侧腕屈肌入路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早期陈旧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桡侧腕屈肌入路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19例桡骨远端早期陈旧骨折患者。比较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以及腕关节活动度。末次随访时采用Fernandez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8.0±1.8)个月。骨折均愈合,时间8~14周。桡骨短缩、尺偏角、掌倾角:末次随访时较术前基本纠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腕关节活动度:掌屈、背伸末次随访时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末次随访时,3例主动腕关节屈伸活动后感觉酸胀、疼痛,其余患者基本无酸胀、疼痛感觉;采用Fernandez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优10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16/19。结论桡侧腕屈肌入路解剖型掌侧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早期陈旧骨折手术入路清楚,术中无桡动脉、桡神经及正中损伤,对矫正骨折短缩、移位及成角安全而且效果满意。
张金明黄强安贵生杨占辉王伟王军辉史宏伟
关键词:陈旧骨折
结合Mimics软件三维重建测量的肩胛骨关节外骨折手术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肩胛骨关节外骨折的影像学评估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收治并完整随访的19例(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41岁)肩胛骨关节外骨折患者资料(试验组)。应用Mimics16.0软件对肩胛骨关节外骨折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并记录肩胛骨骨折内外方向移位距离、前后方向成角及盂极角。将同期同龄的19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17例,女2例;平均年龄41岁)无骨折的肩胛骨三维重建作为对照组进行影像学比较。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Judet入路进行手术。记录试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以评估功能。结果试验组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48个月(11~73个月)随访,骨折均在术中获解剖复位固定,并在术后6个月内获骨性愈合。试验组患者术前内外方向移位距离平均17.9 mm,前后方向成角平均26.9°;术后6个月前屈上举角度平均162.2°,体侧外旋角度平均41.6°,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平均为93.2分。术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盂极角分别为34.4°±6.3°、40.6°±6.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患者盂极角为38.4°±5.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测量有助于准确判断肩胛骨关节外骨折的特征并评估手术指征。通过改良Judet入路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可以获得满意的骨折愈合率和功能结果。
米萌黄东宁杨凯星张金明黄强蒋协远
关键词:肩胛骨
超声药导和半导体激光联合常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超声药导和半导体激光联合常规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3年9月本科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7例,依据入院先后顺序分组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常规卧床予消肿止痛药物治疗联合牵引,加用超声药导和半导体激光物理治疗。对照组常规卧床予消肿止痛药物治疗联合牵引。以VAS评分评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疼痛缓解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超声药导加半导体激光可明显缓解疼痛症状,治疗安全有效。
王军辉张金明石明国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半导体激光疗效
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胰岛素泵的应用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自2015-03-2018-05采用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者69例,按围手术期是否应用胰岛素泵分为2组,A组(应用胰岛素泵组)32例,B组(对照组)37例,比较2组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伤口愈合时间。结果胰岛素泵组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达标时间、住院时间、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并发症:胰岛素泵组低血糖1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低血糖3例,伤口浅表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胰岛素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伴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欠佳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胰岛素泵可明显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减少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患者容易耐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张金明翟莎杨占辉王伟史宏伟王军辉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胰岛素泵围手术期2型糖尿病
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
2023年
目的:评价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21年2月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医院采用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资料。骨折根据Klammer分型,其中Ⅱ型11例,Ⅲ型6例,均合并外踝骨折。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通过踝关节X线、CT扫描评估骨折复位质量,随访评估患肢功能。结果:17例患者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4~20 w,平均16 w,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出现。1例出现切口延迟愈合,经换药后切口愈合。2例出现轻度踇长屈肌挛缩。术后踝关节X线、CT扫描示:16例解剖复位,1例后踝关节面移位约2 mm。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获优12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88.23%。结论:俯卧位下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其显露清晰,可对后踝骨块精确复位并牢固固定,满意度高。
王伟张金明郭恒王军辉杨占辉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入路
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长型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长型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12例。术后通过X线评估骨折愈合及内固定情况,采用Neel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肩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12例患者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所有病例均达到骨性愈合,无内固定断裂及松动等并发症出现。1例患者术后出现肱骨头坏死。采用Neer标准评定肩关节功能,优7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3.3%。结论长型PHILOS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合并肱骨干骨折的一种良好方法,其固定可靠,满意度高。
王伟张金明杨占辉贾璞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干骨折内固定
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体会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前路小切口手术治疗胸椎爆裂性骨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2009年12月对11例胸腰段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行胸腔镜辅助下单肺通气前路减压、植骨、钉板或钉棒系统固定内固定术。结果全部病例切口Ⅰ期愈合,平均随访10个月,术后椎体间均骨性愈合,患者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胸腔镜辅助前路小切口技术为治疗胸椎单节段爆裂性骨折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张金明刘晓岚唐建华豆贲吴海龙
关键词:胸腔镜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
有限切开复位钛缆环扎联合加长型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效果被引量:1
2023年
股骨转子下骨折,特别是长螺旋型骨折和粉碎性骨折,闭合复位困难,复位后不易维持。因此,针对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之一[1]。2018年6月—2022年6月期间,我院采用有限切开复位钛缆环扎联合加长型髓内钉治疗18例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股骨转子下骨折患者18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36~85岁。左侧骨折10例,右侧骨折8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致伤原因包括交通事故伤5例、坠落伤2例、摔伤11例。按照Seinsheimer分型包括ⅡB型3例、ⅢA型6例、ⅢB型2例、Ⅳ型4例、Ⅴ型3例。入院后尽快完善术前检查,给予胫骨结节骨牵引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1例患者术前发生腘静脉血栓形成,术前给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
王伟张金明杨占辉郭恒王军辉
关键词:股骨转子下骨折髓内钉钛缆
下颈椎脱位早期复位前路内固定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下颈椎脱位患者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行闭合复位(颅骨牵引复位和在全麻下行闭合牵引复位)以及前路开放撬拨椎体复位,并予以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64例。结果闭合复位成功54例,其中颅骨牵引复位33例,全麻下闭合手法牵引复位21例;在前路手术中牵引下行旋转撬拨复位成功10例。48例患者获8~30个月随访,颈椎复位完全,植骨均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脱出,神经损伤均有恢复,脊髓F ranke l分级平均提高1级。结论早期复位结合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付涟桥刘晓岚张金明唐金平谭震童杰刘社庭
关键词:颈椎脱位手术植骨融合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探究治疗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的手术技巧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9年3月北京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手术治疗并完整随访的16例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7例;平均年龄61岁(40~77岁)。12例原始损伤伴有肩关节脱位。原始移位的大结节骨折未及时手术治疗者8例,初次手术治疗大结节骨折未有效复位者4例,手术治疗后大结节骨折再次移位者4例。2例向前方移位,3例向后方移位,11例向上方移位。大结节移位距最后手术的平均时间为5个月。移位距离平均16.5 mm。记录并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55个月(16~118个月)随访。15例术后大结节解剖复位,顺利愈合;1例复位欠佳,随访发现大结节再次出现向上移位。16例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绝对值评分分别为(37.0±11.7)、(91.0±9.9)分,前屈上举范围分别为33.0°±26.7°、144.0°±38.5°,以上项目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6个月疼痛VAS评分分别为(4.5±1.0)、(0.7±1.3)分,术后VAS评分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1例患者肩部功能评分欠佳,但尚能满意完成日常生活需要。结论移位的陈旧性肱骨大结节骨折,根据不同骨折移位特征,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可以获得满意疗效。
米萌张金明蒋协远黄强
关键词:肩关节脱位陈旧性骨折肱骨大结节骨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