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洁
- 作品数:12 被引量:42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湖南省科技厅项目“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血糖控制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进展的影响
-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 的关系。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HbA1c水平对新诊T2DM患者CCA-IMT的预测作用。方法先采用横断面的调查方...
- 刘玉华周智广刘志文陈小燕谭少珍宁洁
- 文献传递
- 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本文对高敏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文章对156例T2DM患者按治疗及临床情况进行了分组,用直线回归分析了hsCRP与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评分及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用Logist...
- 宁洁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反应蛋白血管舒张心血管
- 文献传递
- 多因素强化干预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和药物成本效果比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代谢指标达标率及药物成本效果比的影响。方法采用健康调查表SF36对127例多因素强化干预及125例常规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治疗前与干预治疗半年后生活质量的变化及血糖、血脂和血压的达标情况,对影响生活质量的某些因素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并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两组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强化干预组血糖、血脂、血压和总的达标率显著高于常规干预组(P<0.05);强化干预组的躯体角色功能、一般健康感、生命活力、情感角色功能和综合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治疗半年其VT评分和健康变化自评也优于常规组,而常规干预组干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各纬度评分无显著变化;生活质量综合评分干预治疗前后的差值与糖化血红蛋白的差值有关;强化干预组的降糖、调脂和降压的总成本效果比和有关生活质量的总成本效果比亦高于常规干预组。结论多因素强化干预方案可提高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达标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比常规干预方案更经济。
- 刘志文周智广陈小燕唐炜立彭健冯琼宁洁何霞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生活质量强化干预药物经济学
- 严格血糖控制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4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同时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对156例病程1年以内、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有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干预后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下降幅度与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166,P=0.041),与基线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呈负相关(r=-0.189,P=0.024);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进展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幅度明显小于非进展组(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幅度越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进展越慢。结论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危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基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其干预后的下降幅度能够预测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的进展。
- 刘玉华周智广刘志文陈小燕谭少珍宁洁何霞熊斌
- 关键词:内科学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多因素干预
- C反应蛋白与2型糖尿病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
- 2011年
-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用超声检测血管内径的变化。结果 T2DM伴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与不伴SAS组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hsCRP水平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成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血浆hsCRP水平与T2DM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呈显著负相关。
- 宁洁唐炜立周智广冯琼刘玉华周卫东刘志文
- 关键词: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高敏C反应蛋白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 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4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因素干预条件下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进展的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观察156例年龄35~70岁、病程在1年以内、无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采取以抗血小板为基础的强化血糖、血脂、血压、体重等综合达标干预措施的2年中各代谢指标和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动态变化,比较强化干预2年后发生与未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间代谢控制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156例患者经2年的综合强化干预,颈总动脉和股动脉血管内中膜厚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显著高于1年时的对应值(P<0.01);干预2年时,45例(28.8%)患者检出有血管内中膜厚度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高于干预1年时的18例(11.5%,P<0.01);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与干预1年时的对应值比较有升高趋势(P<0.01);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亦显著低于干预1年时(P<0.01)。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糖化血红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达标率低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达标可使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减少83%,糖化血红蛋白达标使相对危险度减少59%,但随访2年时,年龄每增加10岁使相对危险度增加82%。结论多因素强化干预并不能完全阻止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呈进展趋势,血糖、血脂亦呈上升趋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否达标以及年龄是影响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 刘志文周智广唐炜立周启昌刘玉华周卫东宁洁陈小燕谭宜王志远彭健
- 关键词: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型干预性研究血管内膜动脉硬化
- 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治疗代谢综合征临床观察
- 2006年
-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MS)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25例MS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接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或二药合用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糖代谢、脂代谢、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的变化。结果①三组治疗后体质指数(BM I)下降(P<0.05);②治疗后三组空腹血糖(FBG)、餐后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③格列美脲组治疗后甘油三脂(TG)下降(P<0.05),二甲双胍组治疗后TG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C)升高(P<0.05);④治疗后三组的FINS水平均降低,但格列美脲组下降更显著(P<0.05);⑤三组治疗后HOMA-IR均降低,IAI均升高,格列美脲组IAI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改善M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及降低高胰岛素血症方面优于二甲双胍。
- 宁洁唐炜立周智广冯琼刘玉华周卫东
- 关键词:代谢综合征胰岛素抵抗格列美脲二甲双胍
- C反应蛋白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进展的预测作用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多因素强化干预条件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进展的预测作用。方法超声测量318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112例健康对照者的CCA-IMT,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并对170例病程1年以内、不伴动脉粥样硬化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探讨影响CCA-IMT进展的危险因素。结果高敏C反应蛋白≥1.16mg/L的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分别高于其他3组高敏c反应蛋白较低者(P〈0.05);2型糖尿病患者CCA-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呈直线相关(r=0.145,P=0.008);高血压病史、饮酒史、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高敏c反应蛋白的独立危险因素;强化干预2年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0.50mg/L(0.01~6.63mg/L)]较基线值[0.60mg/L(0.04~7.84mg/L)]显著下降(P〈0.01),而CCA-IMT[(0.70±0.21)mm]与基线值[(0.71±0.09)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CA-IMT非进展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降幅[0.07mg/L(-6.47~7.36mg/L)]显著高于进展组患者[0.01mg/L(-7.75~2.93mg/L),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干预2年后高敏C反应蛋白降幅与CCA-IMT进展独立关联。结论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多因素干预,其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幅度可预测CCA-IMT的进展。
- 刘玉华周智广宁洁黄干唐炜立谭少珍刘志文何霞熊斌
- 关键词:非胰岛素依赖型C反应蛋白质动脉硬化血管内膜
- 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SAS)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 170例新确诊T2DM患者随访2年后,56例出现SAS,用免疫比浊法测定T2DM伴与不伴SA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hsCRP水平。结果伴SAS组hsCRP水平[0.64(0.50~7.07)mg/L]高于不伴SAS组[0.53(0.14~7.44)mg/L,P>0.05],2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0.36(0.10-9.60)mg/L,均为P<0.05];将SAS为因变量,以各危险因素为自变量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年龄、三酰甘油进入回归方程(P<0.05)。结论 hsCRP、年龄、三酰甘油可能是T2DM患者SA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宁洁唐炜立周智广冯琼刘玉华周卫东刘志文
- 关键词: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质
- 四种干预方案对新诊2型糖尿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四种干预方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将170例(156例完成随访)无AS的新诊断T2DM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强化降糖+降压治疗)、B组(强化降糖+降压+调脂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维生素E0·2g/d)及D组(在B组基础上加服复方丹参滴丸30丸/d)。多因素干预2年,随访观察四组亚临床AS的发生情况及其代谢的控制情况。结果B组、C组、D组亚临床AS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TC和LDL-C水平较基线下降,均显著低于A组,达标率亦显著高于A组;但B、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显示亚临床AS的发生与干预方案有关。结论在强化降糖、降压基础上加用调脂治疗更有利于减少新诊断T2DM患者亚临床AS的发生,口服维生素E或复方丹参滴丸对其亚临床AS的发生无保护作用。
- 刘志文周智广陈小燕刘玉华宁洁周卫东唐炜立冯琼何霞庞翠军彭健
- 关键词:多因素干预维生素E复方丹参滴丸动脉粥样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