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斌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2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安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一种灵敏简便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胃癌血清MG7抗原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为寻求一种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的胃癌早期诊断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的血清MG7抗原。方法用新建的ELISA法检测116例胃癌术前患者、63例胃癌术后患者、41例胃癌前病变患者、37例胃癌前疾病患者、50名健康者和281例其他肿瘤患者的血清MG7抗原。胃癌、胃癌前病变和胃癌前疾病的组织标本行MG7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结果ELISA法检测MG7抗原的阳性率,在胃癌术前为83.6%(97/116),肺癌为45.2%(28/62),直肠癌为45.6%(20/44)、结肠癌为17.6%(12/68)、乳腺癌为14.2%(6/42)、胃癌术后为47.6%(30/63)、胃癌前病变为19.5%(8/41)、胃癌前疾病为5.4%(2/37)、健康人群为0。该ELISA法的敏感度(83.6%)与免疫组织化学法(94.0%)相似(P〉0.05)。EI。ISA法的假阳性率(12.8%)低于免疫组织化学法(51.3%)(X^2=26.491,P〈0.01)。不同临床分期胃癌MG7抗原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564,P〈0.01)。结论新建EI。ISA法可能成为胃癌高危人群非侵入的筛选方法。
- 靳斌王新靳雁陈峥吴开春樊代明
-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胃肿瘤MG7抗原
-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HVR2突变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扩增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NA(mito chondrialDNA ,mtDNA)的可行性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检测对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及其预后的意义 .方法 :选取乳腺癌患者 10例 ,正常健康者 10人 ,提取血浆DN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2 ,用两对引物扩增 ,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 .结果 :10例乳腺癌患者血浆提取的DNA能扩增出 11个目的片断 ,DHPLC检测到有 4例突变 ,正常健康者 10人扩增出 1例 .结论 :乳腺癌患者血浆DNA扩增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 。
- 靳斌任军张亮汪海丹白俊张燕军斯小明潘伯荣
- 关键词:乳腺肿瘤线粒体血浆色谱法
- 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高变区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1
- 2005年
- 目的:研究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健康 对照者10人,提取血浆DNA,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1和HVR2,然后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浆DNA扩增率(46/140)和筛选的突变率(5/4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靳斌任军张亮汪海丹白俊张利旺斯小明
- 关键词:乳腺癌血浆DNA线粒体DNA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后不同黏膜保护剂应用的对比研究被引量:9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不同黏膜保护剂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的240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0例。A组单独使用PPI制剂泮托拉唑;B组使用康复新液+泮托拉唑;C组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泮托拉唑;D组使用胶体果胶铋颗粒+泮托拉唑。术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周,4组创面糜烂或溃疡性病变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0.00%、98.33%、85.00%、96.67%,B组与D组明显优于A组、C组(P<0.05);4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1.70%、98.33%、86.70%、90.00%,B组及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60%、16.67%、6.67%,B组与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PPI制剂在上消化道内镜氩离子凝固术后应用可以提高创面愈合有效率、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内镜下治疗术后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赵明星朱玉侠孔祥云姜登鸽张丽秋靳斌路伟李蓉张雪丽张永红
- 关键词:黏膜保护剂质子泵抑制剂
- 晚期头颈部恶性肿瘤3种化疗新方案的费用-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05年
- 范黎刘文超张利旺周高鹏靳斌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费用效益分析头颈部肿瘤
- 雷贝拉唑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不同CYP2C19基因代谢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联合四联疗法治疗不同细胞色素氧化酶P450 2C19(CYP2C19)基因代谢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10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消化科住院的240例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基因检测确定了CYP2C19基因型,其中快代谢型(EM)、中等代谢型(IM)、慢代谢型(PM)各80例。每种代谢型患者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行四联疗法,静脉泵入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 mg溶于生理盐水50 mL,2次/d;静脉泵入注射用阿莫西林钠克拉维酸钾,1.2 g溶于生理盐水50 mL,2次/d;口服胶体酒石酸铋胶囊220mg,2次/d;口服克拉霉素片,500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1片/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完全停药1月后行呼气试验检测。观察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比较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M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根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M型、PM型治疗组与对照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治疗组中,PM型根除率(95.0%)最高,IM型根除率(77.5%)次之,EM型根除率(57.5%)最低,组间根除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对照组中,PM型根除率(97.5%)最高,IM型根除率(92.5%)次之,EM型根除率(82.5%)最低,组间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以泮托拉唑静点为基础的四联疗法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的影响小。但对于快代谢型加用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可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效果较中等代谢型、慢代谢型明显。
- 靳斌朱玉侠张永红赵梦云张雪丽王林路伟李蓉孔祥云赵明星姜登鸽张丽秋
- 关键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四联疗法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CYP2C19
- 抗转移多肽对人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 2006年
- 目的研究多肽PⅢ对人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GC9811-P腹膜转移的作用。方法利用体外细胞基质粘附和体外细胞侵袭实验,分别检测多肽PⅢ对GC9811-P细胞粘附及侵袭能力。体内实验采用胃浆膜下裸鼠原位接种转移模型,观察多肽PⅢ对胃癌细胞GC9811-P腹膜转移能力的影响。裸鼠分多肽PⅢ治疗组、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各12只,荷瘤鼠衰竭处死后观察腹膜转移率、转移灶数目及原发瘤质量。结果40μg多肽PⅢ孵育2h时粘附抑制率达86.3%,多肽PⅢ与GC9811-P细胞共同孵育对层粘连蛋白粘附的抑制作用呈时间依赖性。多肽PⅢ与GC9811-P细胞共孵育48h后侵袭抑制率达81.4%。将肿瘤细胞原位接种于裸鼠后给予多肽PⅢ治疗,与对照组比较腹膜转移灶的数目分别为(3.2±6.5)个和(26.3±5.2)个,腹膜转移率明显下降(P<0.01);而原发瘤质量分别为(1.9±1.2)g和(2.1±1.0)g,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肽PⅢ明显抑制人胃癌腹膜高转移细胞系GC9811-P粘附、侵袭和腹膜转移作用。
- 白飞虎王钧高娟韩霜夏琳靳斌翟惠虹吴开春樊代明
- 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腹膜多肽
- 一种新的胃癌相关抗原MGb2Ag的分离与鉴定
- 目的分离、鉴定抗胃癌单克隆抗体 MGb2所识别抗原 MGb2Ag。方法通过 Western blot、免疫沉淀(IP)检测和获取 MGb2识别的胃癌细胞系 KATOⅢ、MKN45及胃癌组织中的目的抗原 MGb2Ag,取 ...
- 王新张发明卢瑗瑗靳斌刘震雄翟惠虹王敬博赵云平吴开春樊代明
- 文献传递
- 定量免疫PCR检测血清胃肿瘤相关MGAgs新方法的建立及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
- 2010年
- 建立定量免疫PCR检测血清胃肿瘤相关MGAgs新方法及研究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预警价值。采用定量免疫PCR技术检测43例胃癌、37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MGAgs的含量。研究显示,血清MGAgs含量在健康对照组与胃癌组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应用定量免疫PCR方法检测50μL血清MGAgs的截断值相当于为5972个MKN45细胞裂解所得抗原。研究表明,定量免疫PCR技术检测血清MGAgs抗原具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稳定性,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中MGAgs进行定量检测,可能用于胃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李泉江陈峥靳斌张永国吴开春
- 关键词:胃癌
- 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下靛胭脂-美兰双重染色法对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来就诊患者行常规内镜检查,将有可疑病灶患者11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行内镜下靛胭脂-美蓝染色后活检,对照组采用后常规活检。结果:观察组(57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16例、癌前病变27例。对照组(55例)分别检出早期胃癌9例、癌前病变19例,观察组与对照组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检出率分别为43/57(75.4%)和28/55(50.9%),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明显染色分界区28/57(49.1%)的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无明显染色分界区15/57(26.3%)(P<0.05)。结论:内镜下靛胭脂一美兰双重染色能显著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对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诊断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靳斌朱玉侠张雪丽李蓉路伟杨芸孔祥云赵明星韦斌张永红赵梦云
- 关键词:内镜早期胃癌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