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侠 作品数:21 被引量:179 H指数:6 供职机构: 西安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探讨补钠与限钠交替治疗方法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补钠与限钠交替治疗方法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腹水患者11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肝硬化腹水的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护肝药以及维生素加入葡萄糖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钠与限钠交替治疗。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24 h尿量及腹围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患者的24 h尿量及腹围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肝性脑病的发生率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进行补钠与限钠交替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利尿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腹水情况、防止肝性脑病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苏红领 朱玉侠关键词:肝硬化 腹水 补钠 限钠 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异物取出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异物取出器,包括支撑板、连接板、丝杆一、调节板、防护头、消毒箱、丝杆二、螺纹杆和机械抓手,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振动圆盘,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振动圆盘转动,能够使振动圆盘表面的凸起结构和... 孔祥云 徐斌 梁乐 韩凡 王娜妮 张永红 张雪丽 朱玉侠 李蓉 路伟 张丽秋 杨彩丰 赵明星 姜登鸽 张俊白蛋白与特利加压素联合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尿素氮水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白蛋白与特利加压素联合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尿素氮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进行治疗的110例肝肾综合征患者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予以常规白蛋白治疗,观察组采用白蛋白与特利加压素联合治疗。比较治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水平、肾功能水平及预后情况。结果治疗后一个月,观察组ALT、TBIL、AST、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个月观察组的BUN、SCr、U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现胸痛、心律失常、呼吸困难、痉挛性腹痛以及心脏骤停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55%,明显低于对照组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蛋白与特利加压素联合治疗在肝肾综合征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肝肾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朱玉侠 赵世民关键词:白蛋白 特利加压素 肝肾综合征 肝功能 肾功能 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异物取出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化内科用消化道异物取出器,包括支撑板、连接板、丝杆一、调节板、防护头、消毒箱、丝杆二、螺纹杆和机械抓手,本发明通过设置的振动圆盘,能够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振动圆盘转动,能够使振动圆盘表面的凸起结构和振动板下... 孔祥云 徐斌 梁乐 韩凡 王娜妮 张永红 张雪丽 朱玉侠 李蓉 路伟 张丽秋 杨彩丰 赵明星 姜登鸽 张俊文献传递 熊去氧胆酸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观察 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UDCA)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疗效。方法:对80例PBC患者采用UDCA治疗,观察治疗后1年时患者临床症状、血清生化学指标、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的改变,按照巴塞罗那标准评估治疗1年后应答状况。结果:应用UDCA治疗1年后部分患者乏力、瘙痒及黄疸的症状得到一定改善,主要以III期患者改善较为显著,IV期患者主要症状未观察到明显改善;II期的PBC患者UDCA治疗1年后ALP、GGT及IgM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晚期PBC患者UDCA治疗后ALP有所改善,其余生化学指标改善无统计学意义;按巴塞罗那标准,II、III及IV期患者于治疗1年后生化学应答率分别是82.7%、52.5%及30.4%,以II期PBC患者生化学应答率最佳。结论:UDCA可以有效改善PBC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延缓肝病进展,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早期使用效果好,对晚期患者效果欠佳。 朱玉侠 郭玲 高正军 贾桂 朱疆依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脏储备功能、血清LPS、H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的疗效及对肝脏储备功能、血清内毒素(LPS)、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接诊的8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失代偿期肝硬化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12周后实验室指标、终末期肝病模型系统评分(MELD)、血清LPS、HGF水平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白蛋白(ALB)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ALT、AST、TBi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AL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45.60±4.12)U/L vs.(56.84±6.20)U/L,(57.45±5.01)U/L vs.(68.99±6.84)U/L,(36.53±3.45)g/L vs.(30.42±2.89)g/L,(50.23±4.83)μmol/L vs.(62.30±6.76)μmol/L](P<0.05);治疗后,两组MEL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MEL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1.89±2.74)分vs(27.84±3.51)分](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LPS较治疗前显著降低,HG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血清LPS明显低于对照组,HGF明显比对照组高[(0.43±0.05)ng/mLvs(0.60±0.09)ng/mL,(389.56±27.40)pg/mL vs(301.23±22.30)pg/mL](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8.89%(4/43)、13.95%(6/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失代偿期患者可明显改善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及血清LPS、HGF的表达,且安全性高。 朱疆依 朱玉侠 梅琳 冯波 郭长存关键词:自体干细胞移植 失代偿期肝硬化 肝脏储备功能 肝细胞生长因子 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LdT)治疗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对照研究方法,将10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两组,LdT组50例,拉米夫定(LAM)组50例,疗程均为48周。观察患者的病毒学、生化学、血清学及肝脏合成功能指标、Child评分及部分组织学变化情况。结果乙肝肝硬化患者经LdT治疗24周及48周后,HBV DNA水平由基线的(6.62±1.67)lg拷贝/ml分别降至(3.27±1.33)、(3.17±1.45)lg拷贝/ml,24周、48周HBV DNA阴转率为48.00%(24/50)和54.00%(27/50),与L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5,P=0.945);LdT组初始HBeAg阳性患者29例,治疗结束时HBeAg阴转率为37.93%(11/29),转换率为20.69%(6/29),与L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8);LdT组治疗结束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由基线的(103.17±38.20)IU/L降至(45.38±7.03)IU/L(t=6.302,P<0.05),Child评分及失代偿期组中反映肝脏合成指标的白蛋白及胆碱酯酶也均较治疗前基线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LAM组有2人死亡,LdT组1人死亡,均死于肝硬化相关并发症,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5,P=0.169);LAM治疗组有4例、LdT治疗组有2例于治疗中出现病毒学突破,检测出现YMDD变异,给予加用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治疗,两组间病毒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见LdT治疗前后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的改善。结论 LdT具有快速强效抑制病毒、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并能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肝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对于HBV活跃复制的肝硬化患者有积极治疗作用。 朱玉侠 高正军 苏红领 雷渭荣 贾桂 朱疆依 韩英关键词:拉米夫定 肝炎 乙型 肝硬化 消化内镜氩离子凝固术后不同黏膜保护剂应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黏膜保护剂在上消化道黏膜隆起病变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行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的240例患者,术后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60例。A组单独使用PPI制剂泮托拉唑;B组使用康复新液+泮托拉唑;C组使用硫糖铝混悬凝胶+泮托拉唑;D组使用胶体果胶铋颗粒+泮托拉唑。术后4周复查胃镜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评价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周,4组创面糜烂或溃疡性病变愈合有效率分别为90.00%、98.33%、85.00%、96.67%,B组与D组明显优于A组、C组(P<0.05);4组临床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81.70%、98.33%、86.70%、90.00%,B组及D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D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1.60%、16.67%、6.67%,B组与D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联合PPI制剂在上消化道内镜氩离子凝固术后应用可以提高创面愈合有效率、快速缓解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内镜下治疗术后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赵明星 朱玉侠 孔祥云 姜登鸽 张丽秋 靳斌 路伟 李蓉 张雪丽 张永红关键词:黏膜保护剂 质子泵抑制剂 微小RNA-141和Yes相关蛋白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探究微小RNA-141(miR-141)和Yes相关蛋白1(YAP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分析它们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胃癌手术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miR-141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YAP1表达。分析miR-14、YAP1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别使用miR-141和YAP1对胃癌SGC-7901细胞系进行干预,分析它们对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iR-14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YAP1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miR-14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组织分化程度及TNM分期存在明显相关性(均P<0.05)。YAP1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TNM分期、肿瘤直径以及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均P<0.05)。在24、48、72 h三个时间点,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miR-141模拟物后,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出现明显降低,而转染miR-141抑制剂后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出现明显升高(均P<0.05)。在24、48、72 h三个时间点,与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YAP1沉默物siRNA YAP1的胃癌SGC-7901细胞活力出现明显降低,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iR-141低表达,YAP1高表达,且两者表达水平同胃癌SGC-7901细胞活性密切相关,可以考虑将miR-141和YAP1作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张俊 张丽秋 姜登鸽 杨彩丰 赵鹏 朱玉侠 马文兵关键词:胃癌 细胞增殖 病理特征 小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联合二甲硅油散在便秘患者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019年 目的观察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服用小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联合二甲硅油用于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8年1月在西安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40例便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每组80例。其中,A组于检查前两天开始预先服用小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大包+2小包溶于250 m L温水,每日2次),在此基础上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及二甲硅油散(用温水配成30 m L溶液)准备肠道;B组于检查前两天开始服用小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大包+2小包溶于250 m L温水,每日2次),在此基础上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行肠道准备;C组单独服用2盒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准备肠道,比较3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充分率、肠腔气泡程度、操作时间、息肉检出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患者的肠道准备充分率为85.0%(68/80),B组为81.2%(65/80),C组为65.4%(51/78),A组和B组的肠道准备充分率明显高于C组(P<0.05)。A组肠道气泡分级明显优于B组及C组,A组与B组进镜时间、退镜时间、操作总时间明显短于C组,A组直径<5 mm息肉和右半结肠息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3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A组和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其中C组在肠道准备过程中有2例患者因发生肠梗阻而未能行结肠镜检查。结论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中应用小剂量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联合二甲硅油散可安全、有效祛除肠腔气泡,获得满意的清洁肠道效果,有利于发现微小病变,对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赵明星 朱玉侠 孔祥云 姜登鸽 张永红关键词:便秘 二甲硅油散 肠道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