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1例及文献回顾被引量:4
- 2017年
- 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pachydermodactyly,PDD)是一种以近端指间关节周围非炎性膨大为主要表现的良性病变。其临床特征为对称性、无痛性、梭形膨大,常累及两侧示指、中指、环指,少数可累及小指,好发于青少年男性。真皮层大量胶原纤维沉积是本病的病理组织学特点[1-2]。本病男女患病比例约为5∶1-([3]),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屡见不鲜,
- 甘建平朱丰林吴斌
- 关键词:近端指间关节周围胶原沉积症
- 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研究
- 目的 观察痛风颗粒治疗急性痛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并研究影响痛风颗粒疗效的因素,明确痛风颗粒适宜的患者群,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方法 纳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33个可能的疗效影响因素,以痛...
- 甘建平李延萍吴斌
-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痛风颗粒清热利湿法LOGISTIC分析
- 热痹消方治疗急性痛风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 观察热痹消方治疗急性痛风(湿热蕴结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热痹消方疗效的因素,明确热痹消方适宜的患者群,以提高治疗的针对性。方法 纳入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20例,收集临床资料,包括33个可能的疗效影响因素,以热痹消方治疗5 d,从疾病及证候量化分级积分评价热痹消方的临床疗效。根据疗效的差异,以愈显率为标准分为两组,采用SPSS24.0单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再运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 脱落3例,共117例完成观察,有效率80.34%,愈显率44.44%。以愈显率分为两组,愈显组52例,非愈显组65例。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饮酒频率、尿pH值等共14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获得疾病病程、近年发病频率、NSAIDs、并发疾病、饮酒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疾病中糖尿病、高血压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例出现不良反应,均未予特殊处理,停药后缓解。结论 热痹消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肯定。疾病病程、近年发病频率、NSAIDs、并发疾病、饮酒频率是影响热痹消方疗效的主要因素;糖尿病、高血压病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并发疾病。患者病程长、近年发病频率高、既往使用过NSAIDs、并发疾病多(尤其是糖尿病、高血压病)、饮酒频率高的患者服用热痹消方效果欠佳。
- 王昌琳甘建平许砚秋吴斌
-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清热利湿法影响因素LOGISTIC分析
- 痛风性关节炎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的代谢性疾病,尽管中医药防治经验丰富,但目前其中医评价体系还不完善,缺乏规范的辨证因子分级量化标准,导致痛风病情和疗效难以评估。本文从分级量化的现状、辨证因子的筛选、评分细则的制定原则3个方面论述,从主症、次症的角度确定了该病的22个辨证因子,并制定出轻、中、重度3个等级的评分细则,以期为痛风的病情评估和疗效评价提供初步参考。
- 甘建平李延萍吴斌
- 关键词:痛风辨证因子评分细则
- 中医外治法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的应用进展
- 2024年
- 痛风性关节炎是人体内嘌呤代谢出现混乱而引发的疾病,以急性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关节受限为特点,目前西医主要以降尿酸、抗炎止痛药物治疗为主,但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大。中医外治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不良反应小等特点,更容易让患者接受。该研究总结中医外治法缓解痛风性关节炎症状的,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李庚吴斌甘建平
- 关键词:灸法针刺疗法
- 膝骨关节炎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研究被引量:3
- 2021年
- 膝骨关节炎是中老年退行性病变,目前业内缺乏统一的中医证候量化标准,故难以准确、有效地衡量病情和评估疗效。因此有必要从分级量化的现状、辨证因子的选择和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3个方面叙述,确定该病的19个辨证因子,并根据病情的轻、中、重分为3个评分等级,望能为临床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 史云佳甘建平付玉戴敏张莹吴斌李延萍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辨证因子评分细则
- 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评价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网(VIP)、万方数据库,以及Pub Med外文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清热利湿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日期自建库到2015年12月。纳入文献采用Jadad评分,运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有效率、药物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文献14篇,Jadad评分高质量文献3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1有效率比较,异质性检验(χ~2=15.67,df=13,P=0.27>0.1,I^2=17%<50%),数据具有同质性,采用固定效应模式进行Meta分析。合并效应量为2.44,95%CI=[1.68,3.43],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4.81,P<0.000 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置信区间落在无效线右侧,表明清热利湿法治疗组效应量大于西药对照组。2漏斗图散点分布不对称,提示纳入文献有一定选择性偏倚。3不良反应比较,清热利湿法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结论:清热利湿法治疗痛风急性期具有较好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少。但目前研究存在一些试验设计问题,高质量文献较少,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偏倚。
- 甘建平朱丰林李延萍吴斌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清热利湿法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 甘温除热法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8年
- 痛风性关节炎是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代谢性疾病,属中医学"湿热痹"等范畴。在清利湿热之法中配以甘温益气之药,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其理论基础在于,湿浊漫生、清阳郁遏,酿蕴痛风性关节炎之"热",甘温除热法通过甘温补中、调节气机升降、清除病理产物,从而提高疗效。
- 朱丰林甘建平王莎莎戴敏李成荫
-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甘温除热
- 难治性痛风1例的文献复习
- 2021年
- 2020年1月8日重庆市中医院收治1例33岁男性诊断为难治性痛风,并发症较多。予以小剂量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口服、局部关节腔灌注治疗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益赛普)皮下注射后效果不佳,改为大剂量激素静脉滴注治疗病情缓解。5 d后患者再发高热,无关节肿痛,发现患者肛周脓肿,予局部穿刺抽脓和抗生素静滴抗感染治疗,患者住院19 d症状缓解出院。对该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提示难治性痛风的治疗时当一线药物常规剂量无效时,可尝试大剂量治疗,同时管理并发症亦尤为重要。
- 张欢甘建平甘建平
- 关键词:痛风发热糖皮质激素
-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辨证因子的分级量化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中医证候量化体系亟待完善,为此从量化分级的必要性、辨证因子的选取、分级量化的制定原则,从定性、定位、主症、次症等角度确定了该病的24个辨证因子,拟定出轻、中、重3个等级的评分细则,以期为干燥综合征的病情与疗效评估提供参考。
- 金亮甘建平甘建平
- 关键词: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辨证因子评分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