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强 作品数:4 被引量:8 H指数:1 供职机构: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内镜下经腹Sublay修补术在腹壁疝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初步评估经腹Sublay修补(transabdominal sublay,TAS)修复腹壁疝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从初步临床实践中总结其手术要点和适应证。方法回顾研究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等四家医院实施的21例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患者的资料,分析病例资料、疝的情况、手术细节和手术结果。结果21例计划实施TAS修补的患者中,19例成功完成,另2例中转完成修补。手术中位时间120 min,术后48 h绝大部分患者仅存在轻度疼痛。无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血清肿是最常见并发症(15.8%),都在6个月内吸收;1例复发。结论初步结果表明,TAS修补对于治疗中小型原发性腹壁疝和切口疝是可行、安全、有效的;但手术耗时较长,实施手术的外科医师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技巧,但成功实施TAS可避免将补片放置入腹腔,患者术后恢复也更快。 汤睿 吴卫东 蒋会勇 朱晓强 柳楠 王涛关键词:腹壁疝 适应证 关于成人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的几点讨论 被引量:1 2018年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日渐成熟规范。全文就LIHR手术的技术优势、适应证把握、术式选择以及规范化培训等方面进行讨论。 汤睿 朱晓强关键词:腹股沟疝 疝修补术 腹腔镜 成人 产后腹直肌分离手术治疗的初步评估 2024年 目的:初步评价产后腹直肌分离(PDR)手术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11月至2023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疝与腹壁外科行手术治疗的PDR病人,对其基本资料、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复发以及手术前后功能评价结果等分析与评价。结果:共纳入39例,其中开放手术21例,腹腔镜手术17例,杂交手术1例。单纯白线重建(LAR)3例;在LAR基础上行肌后(Sublay)网片修补26例,肌前(On⁃lay)修补9例,腹腔内(IPOM)修补1例。随访6~45个月,完成率92.3%。随访期间无复发病例,总体并发症发生率20.5%,其中1例伤口愈合延迟,2例血清肿,5例脐旁与脐下皮肤感觉障碍。欧洲疝学会腹壁疝登记系统生活质量(EuraHS QoL)评分与评价腰背痛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有显著改善。腹腔镜手术病人的分离程度小于开放手术病人(腹直肌间距中位数4.0 cm比4.5 cm),腹腔镜手术病人的住院天数较开放手术病人更短(中位数7 d比9 d)。结论:PDR的手术治疗总体安全、有效,除纠正分离,还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腰背痛。应对不同情况的病人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刘璐 朱晓强 柳楠 刘嘉杰 汤睿关键词:生活质量 比较小肠黏膜下层基质放置在腹壁不同层次的转归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观察猪小肠黏膜下层基质(PSIS)放置在SD大鼠腹壁不同层次的转归。方法大小1 cm×2 cm PSIS膜片被放置在SD大鼠腹壁的不同层次(皮下、腹膜前、腹膜后),分别于术后1、2、4、9周取材,观察动物大体情况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术后动物均存活,均无伤口感染及血肿形成,3例浆液肿均出现在腹膜前组。三组均未见明显免疫排斥反应,但在1、2及4周时间点上,腹膜后组巨噬细胞计数强于其他两组(P<0.05),9周时间点上无明显差异(P>0.05)。1周时腹膜前组的血管化优于其他两组(P<0.05),余时间点均无明显差异(P>0.05)。组织重塑情况,4周时腹膜后组新生胶原排列相对其他两组较紊乱、疏松。9周时腹膜前组新生胶原量相对较多,皮下组胶原排列连续性、致密性相对较好,余时间点三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SIS是一种可降解、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组织再生能力的生物材料,植入腹壁各层次后各有优缺点。 梁析 汤睿 冯学艺 王新 刘正尼 朱晓强 王兵关键词:腹壁 肠黏膜 基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