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
- 作品数:12 被引量:33H指数:3
- 供职机构: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病患者血液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感染的关系
-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NB)感染的关系,从而对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认识,以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病。
方法:采用抗纳米细菌抗体8D1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
- 朱明利娄国强厉小玉刘寿荣李超丹周俊章松平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炎病理纳米细菌细菌感染
- 文献传递
-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12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114例患者为单菌感染(22.68%),19例患者血和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13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4株(49.23%),列第1、2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1株(39.23%),真菌14株(10.77%),抗酸杆菌1株(0.77%);本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是7.81%、4.69%、7.81%、4.69%、7.81%,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是3.92%、9.80%、7.84%,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SBP,对可疑合并SBP者应及早行腹腔穿刺做腹水检查,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 朱明利李超丹厉小玉周俊章松平潘熠健
- 关键词:腹水肝硬化细菌培养耐药性
- 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的检测
-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了解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纳米细菌(NB) 感染状况。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 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
- 朱明利李超丹周俊厉小玉刘寿荣娄国强
- 关键词:纳米细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 文献传递
- 肝病患者血液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是Kajander等发现的一类微小细菌,具有生物矿化作用,被认为是许多钙化和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研究发现其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分泌钙化脂多糖生物膜,产生内毒素,引起慢性炎症”。已发现部分慢性肝病、肝癌病人血清、组织中存在纳米细菌感染,但纳米细菌是否与慢性肝病内毒素的产生有关?我们对纳米细菌感染与肝病患者内毒素改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朱明利娄国强厉小玉刘寿荣李超丹周俊章松平
- 关键词: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细胞毒作用
-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 章松平朱明利厉小玉周俊潘熠健李超丹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
- 近5年杭州地区肝病患者产ESBLs大肠杆菌连续性耐药分析
- 2011年
- 目的动态观察分析5年杭州地区肝病患者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变化,并了解地区总体情况,为临床抗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从2005年1月~2009年12月入院肝病患者中分离出的非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729株,采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确证法进行检测,应用WHONET5.3软件对药敏试验进行统计,对产ESBLs菌和非产ESBLs菌的药敏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产ESBLs菌的检出率、耐药率以及与杭州综合性医院差异性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5年来杭州地区肝病患者分离出的非肠道致病性大肠杆菌中ESBLs阳性率分别为12.0%、22.0%、21.8%、22.9%和30.3%,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总体低于杭州医院平均水平。除亚胺培南外,产ESBLs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大肠杆菌的耐药率与杭州地区总体情况基本一致。结论肝病患者中大肠杆菌产ESBLs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亚胺培南、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肝病患者的产ESBLs大肠杆菌有相对较好的抗菌活性,同时在选用抗菌药物时,除考虑肝功能外,目前对肝病患者可暂不做区别对待。
- 周俊宋超朱明利厉小玉章松平
- 关键词:肝病大肠杆菌ESBLS
- 肝病患者血液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感染的关系
-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NB)感染的关系,从而对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认识,以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病。方法:采用抗纳米细菌抗体8D1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
- 朱明利娄国强厉小玉刘寿荣李超丹周俊章松平
- 关键词:肝病患者内毒素
- 文献传递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PCR检测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结果PCR检测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7.69%、50.00%、61.29%、52.38%和5.00%,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低于其他肝病(P<0.005)。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CR灵敏度为46.51%,特异性为73.95%,总有效率66.67%。结论PCR对纳米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 娄国强朱明利罗英李超丹厉小玉周俊刘寿荣胡林
- 关键词:纳米细菌聚合酶链反应慢性肝病
- 正常人和肝病患者血中“致密体”及其与纳米细菌的关系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研究正常和肝病患者血液中圆球体样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初步确定纳米细菌与该种可滤过物的关系。方法将正常人和肝病患者培养阴性的血培养物进行细菌L型、真菌和厌氧菌培养。同时取沉淀用透射电镜观察。L型培养液用0.45μm和0.22μm滤器过滤,接种RPMI1640培养基,细胞培养条件下培养45d,用鼠抗纳米细菌单克隆抗体8D10免疫组化和钙盐染色进行纳米细菌鉴定。血浆纳米细菌培养阳性者12000×g离心后,进行普通和L型细菌培养。结果36/39患者和60/60健康对照血培养液中呈现类似于L型的巨型体、圆球体、原生小体的不明微生物。电镜观察圆球体内为电子致密样物质,周围未见细胞壁结构。电镜和光镜下可见其粘附在红细胞上或存在于红细胞内。滤过后培养物钙盐染色有5/39阳性,但纳米细菌免疫组化染色均阴性。纳米细菌阳性的培养物转种,未见一般细菌、细菌L型和上述血中"致密体"。结论血培养中致密体样微生物与纳米细菌无关,可能在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上具有一定意义。
- 朱明利李超丹厉小玉周俊刘寿荣娄国强
- 关键词:纳米细菌血液
- 两种支原体培养方法的比较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对解脲脲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的两种检测方法(固体培养基法和液体培养基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方法:64份患者标本分别用固体培养基法和液体培养基法进行培养检测,计算两种方法检测Uu、Mh的阳性率及污染率。结果:两种培养基检测Uu、Mh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污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液体培养基引起的污染率明显比固体培养基高。结论:固体培养基法检测Uu和Mh比液体培养基更准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厉小玉周俊李超丹朱明利章松平
- 关键词: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解脲脲原体人型支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