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丹
- 作品数:15 被引量:41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杭州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肝病患者血液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感染的关系
-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NB)感染的关系,从而对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认识,以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病。
方法:采用抗纳米细菌抗体8D1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
- 朱明利娄国强厉小玉刘寿荣李超丹周俊章松平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炎病理纳米细菌细菌感染
- 文献传递
- 艾滋病患者外周血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1例被引量:1
- 2012年
- 我科于2012年3月16日在1例艾滋病患者外周血涂片镜检时发现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有真菌样物,疑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后经血培养证实。现报告如下。
- 李宏波徐爱芳周蕾李超丹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外周血
- 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的检测
- 目的:研究纳米细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了解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纳米细菌(NB) 感染状况。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 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
- 朱明利李超丹周俊厉小玉刘寿荣娄国强
- 关键词:纳米细菌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
- 文献传递
- 传染病医院公共设施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被引量:1
- 2008年
- 厉小玉朱明利李超丹范丽娟
- 关键词:医院感染管理细菌学监测公共设施微生物污染状况传播媒介
- 肝病患者血液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纳米细菌(nanobacteria,NB)是Kajander等发现的一类微小细菌,具有生物矿化作用,被认为是许多钙化和硬化性疾病的病因。研究发现其具有细胞毒作用,可分泌钙化脂多糖生物膜,产生内毒素,引起慢性炎症”。已发现部分慢性肝病、肝癌病人血清、组织中存在纳米细菌感染,但纳米细菌是否与慢性肝病内毒素的产生有关?我们对纳米细菌感染与肝病患者内毒素改变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 朱明利娄国强厉小玉刘寿荣李超丹周俊章松平
- 关键词:肝病患者慢性肝病细胞毒作用
-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研究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2例HIV患者、45例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和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CD3-HLA-DR+)。结果与对照组[(6.16±2.47)%]比较,HIV感染合并组和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分别为(16.7±5.13)%和(16.9±5.87)%]显著升高(P均<0.01),HIV感染合并组与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6.79±2.54)%]显著低于AIDS合并组[(12.2±2.47)%,P<0.01]和对照组[(14.7±3.23)%,P<0.01],AIDS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合并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显著低于HIV感染组(P<0.01),HIV感染合并组与HIV感染组CD3+HLA-DR+抗原百分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AIDS合并组与AIDS组两组间CD3-HLA-DR+抗原百分比和CD3+HLA-DR+抗原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IV/AIDS合并早期隐性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HLA-DR抗原百分比与HIV/AIDS患者存在一定的区别,与HIV进程无明显的相关性。
- 章松平朱明利厉小玉周俊潘熠健李超丹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梅毒螺旋体
- 肝病患者血液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感染的关系
- 目的:研究肝病患者血浆内毒素升高与纳米细菌(NB)感染的关系,从而对慢性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认识,以利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肝病。方法:采用抗纳米细菌抗体8D1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
- 朱明利娄国强厉小玉刘寿荣李超丹周俊章松平
- 关键词:肝病患者内毒素
- 文献传递
-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病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的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评价PCR检测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NB)的临床价值。方法对6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54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66例肝硬化(CL)、23例肝癌(HCC)患者采用免疫组化染色、透射电镜扫描和PCR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纳米细菌,并与40例健康人结果比较。结果PCR检测纳米细菌阳性率分别为27.69%、50.00%、61.29%、52.38%和5.00%,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P<0.005)。慢性乙型肝炎阳性率低于其他肝病(P<0.005)。PCR测定结果与免疫组化染色比较,两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PCR灵敏度为46.51%,特异性为73.95%,总有效率66.67%。结论PCR对纳米细菌的检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慢性肝病和肝癌患者血液中纳米细菌感染率高于健康人。
- 娄国强朱明利罗英李超丹厉小玉周俊刘寿荣胡林
- 关键词:纳米细菌聚合酶链反应慢性肝病
- 从AIDS患者外周血检出马尔尼菲青霉菌一例
- 我科于2012年3月16日从一例AIDS患者外周血中检出中性粒细胞胞浆内吞噬真菌样物,疑为马尔尼菲青霉菌。经外周向培养证实为马尔尼菲青霉菌。对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诊断主要依赖于真菌培养,但培养需时较长,易延误诊断和临床治疗...
- 李宏波徐爱芳周蕾李超丹
- 肝硬化患者腹水培养的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13
- 2010年
- 目的了解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培养中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05年1月-2008年7月诊断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的结果。结果细菌培养阳性病例为123例,共分离出病原菌130株,114例患者为单菌感染(22.68%),19例患者血和腹水培养出相同的细菌;130株细菌中革兰阴性菌64株(49.23%),列第1、2位的分别是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菌51株(39.23%),真菌14株(10.77%),抗酸杆菌1株(0.77%);本结果显示,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呋喃妥因、头孢西丁耐药率较低,分别是7.81%、4.69%、7.81%、4.69%、7.81%,革兰阳性菌对庆大霉素、利福平、四环素耐药率较低,分别是3.92%、9.80%、7.84%,暂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结论改善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键在于积极预防SBP,对可疑合并SBP者应及早行腹腔穿刺做腹水检查,以便及早做出诊断。
- 朱明利李超丹厉小玉周俊章松平潘熠健
- 关键词:腹水肝硬化细菌培养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