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利利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海南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误诊
  • 2篇动脉
  • 2篇癫痫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梗死
  • 1篇单核
  • 1篇单核苷酸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单核苷酸多态...
  • 1篇动脉疾病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支架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血性

机构

  • 4篇海南医学院
  • 3篇海南医学院附...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海口市人民医...

作者

  • 7篇于利利
  • 5篇李其富
  • 4篇陈志斌
  • 4篇陈永敏
  • 3篇马琳
  • 3篇廖小平
  • 3篇王淑荣
  • 1篇容琼文
  • 1篇蔡望伟
  • 1篇周东
  • 1篇廖小平
  • 1篇马琳
  • 1篇庞驰
  • 1篇王淑荣

传媒

  • 3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重庆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热带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HDAC9基因下游常见变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海南籍汉族居民HDAC9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运用SNPscan基因分型技术对248例海南籍汉族居民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large arter...
于利利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
文献传递
中国热带地区癫痫病因学调查分析:一项基于医院的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了解中国热带地区(海南岛)癫痫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性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确诊为癫痫的839例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现病史、症状、脑电图(EEG)、脑部核磁共振(MRI)或CT等影像资料、脑脊液检查、血液检查、既往手术史和家族史。采用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2010年修订的癫痫术语进行癫痫的病因分类。结果 839例癫痫患者发病年龄5周~92岁,平均(35±25.19岁);男性518例,女性321例(男:女=1.61:1.00),其中遗传性癫痫占8.34%,结构-代谢异常性癫痫占66.63%(其中脑卒中21.22%,脑外伤10.40%,颅内感染8.82%,肿瘤8.70%,皮质发育异常7.51%),原因不明性癫痫占25.03%。结论中国热带地区(海南岛)癫痫患者以结构-代谢性病变为主要病因,癫痫临床诊断中尚需加强病因筛查;ILAE新的病因分类有利于指导医师进行癫痫临床诊断。
李其富陈永敏于利利靳洲马琳王淑荣陈志斌廖小平
关键词:癫痫病因国际抗癫痫联盟热带地区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原发性癫痫九例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pseudo hypo-parathyroidism,PHP)是一种具有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症状和特征性体征的一种家族遗传性疾病,发病率为0.79/10万。该病临床常表现为手足搐溺、癫痫样发作,典型者可伴有圆脸、身材矮胖、短指(趾)、异位钙化、智力障碍等Albright遗传性骨营养不良症(albright hereditary osteodystrophy,AHO)畸形表现,查血钙降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PTH)升高。
于利利廖小平周东陈志斌王淑荣马琳李其富
关键词:甲状旁腺疾病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误诊癫痫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CNM)的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降低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16年1月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2例CNM病例资料。结果本组首发症状以头痛、头晕、呕吐和发热为主。11例曾在外院诊治,误诊8例,外院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4例、结核性脑膜炎3例,本院误诊为细菌性脑膜炎1例,误诊率75.00%。入我院后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确诊,经抗真菌治疗后,2例痊愈,10例好转。结论 CNM以青年患者多见,散发型为主,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反复行脑脊液墨汁染色和细胞学检查,可避免误漏诊。
于利利陈永敏廖小平李其富陈志斌王淑荣马琳
关键词:脑膜炎隐球菌性误诊脑膜脑膜炎细菌性
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索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PISD)的临床特点及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stroke,AIS)患者487例,于第3个月月底进行随访及抑郁评估,根据是否合并抑郁诊断,将其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后无抑郁组(non-post-ischemic stroke depression,NPISD)和抑郁组(PISD),采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既往病史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进行比较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8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其中PISD组232例,PISD发生率为47.64%(232/487);PISD组患者年龄[(62.52±11.57)岁]低于NPISD组患者[(67.95±11.63)岁](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球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患者额叶、顶叶、枕叶、岛叶、脑干及基底节梗死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中年、女性、脑干及基底节病灶是PI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1、3.27、3.46、3.82)。结论 PISD患者发生率较高,中年、女性、脑干及基底节病灶可能是PISD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因此,认识其临床特点,将有助于早期识别并诊断PISD。
邹琴李其富刘力源张羽康邝希于利利陈永敏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抑郁
青年脑梗死14例临床特点及误诊探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分析青年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青年脑梗死1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2例,女2例;年龄21~35岁;均无类似疾病家族史。表现为肢体乏力7例,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各3例,肢体麻木、言语不利各2例,肢体不自主抖动、意识不清、突发性视物成双各1例。1例因服用布洛芬出现头晕误诊为药物过敏。入院后经CT、MRI、血脂、血糖、凝血功能等检查确诊为脑梗死,予对症支持治疗后均好转出院,7例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其中6例好转,1例加重。结论青年脑梗死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收治此类患者要高度警惕,及时行相关检查,避免或减少误诊误治。
庞驰于利利蔡望伟
关键词:脑梗死青年人误诊药物过敏
支架置入与药物治疗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的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术与药物治疗对症状性弓上颅外动脉狭窄(SECAS)患者预防卒中复发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该院确诊为SECAS所致的脑梗死患者,将患者分为支架置入术治疗组(支架组)和单纯药物治疗组(药物组),药物组予以抗血小板及他汀类药物治疗,支架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支架置入治疗,观察术后30d和1年的卒中复发率和病死率。结果出院后1年,两组NIHS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年后的再发脑血管事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的脑血管意外病死率和全因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有利于减少SECAS患者卒中复发。
陈永敏于利利容琼文马琳王淑荣陈志斌廖小平李其富
关键词:脑动脉疾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药物治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