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国

作品数:17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椰子
  • 3篇椰子水
  • 3篇挥发性
  • 2篇椰子油
  • 2篇提取物
  • 2篇棕榈油
  • 2篇酶法
  • 2篇抗氧化
  • 2篇挥发性物质
  • 2篇IMS
  • 1篇刀具
  • 1篇血压
  • 1篇椰蓉
  • 1篇乙醇
  • 1篇乙醇提取
  • 1篇乙醇提取物
  • 1篇营养
  • 1篇营养保健
  • 1篇营养健康
  • 1篇营养健康食品

机构

  • 15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国家工程研究...

作者

  • 15篇张建国
  • 11篇宋菲
  • 10篇张玉锋
  • 9篇王挥
  • 6篇沈晓君
  • 3篇夏秋瑜
  • 3篇雷新涛
  • 3篇郑亚军
  • 2篇陈华
  • 2篇唐敏敏
  • 2篇李瑞
  • 1篇赵松林
  • 1篇张建国
  • 1篇李瑞
  • 1篇李艳
  • 1篇邓福明
  • 1篇冯美利
  • 1篇曹红星
  • 1篇桂青
  • 1篇王富有

传媒

  • 2篇粮油食品科技
  • 2篇食品工业
  • 2篇中国油脂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5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酶法提取棕榈油的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从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酸性蛋白酶等7种常用水解酶中,筛选出最适水解酶后,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确定该酶提取棕榈油的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所得油脂中的酸价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是提取棕榈油的最佳用酶,pH和酶解温度对棕榈油提取率的影响不显著;纤维素酶提取棕榈油的最佳工艺为pH4.5、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2.5h、料液比1∶2 g/mL、酶用量2%。该条件下棕榈油提取率可达46.90%,所得油脂的酸价为6.01 mg/g KOH,可为水酶法制备棕榈油的工业化提供参考。
张玉锋王挥宋菲沈晓君张建国夏秋瑜
关键词:棕榈油
一种老椰子水回收利用方法及椰子水糖浆制品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老椰子水回收利用方法及椰子水糖浆制品,老椰子水回收利用方法,包括:将老或新椰子果清洗表面,破壳取水,过滤出去椰子水中的杂质;将过滤后的老椰子水至于减压浓缩或常压浓缩设备中进行浓缩,加...
邓福明张玉锋张建国
文献传递
复合酶法制备椰子种皮油的研究
2017年
采用复合酶法从椰子种皮中提取高品质椰子种皮油。研究了椰子种皮原浆的预处理、复合酶组成、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对椰子种皮提油率和油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酶法提取椰子种皮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100℃将椰子种皮原浆预煮2 h,加入20%的水,再添加0.1%木瓜蛋白酶、0.1%纤维素酶和0.2%果胶酶(均以椰子种皮原浆质量计),50℃酶解1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椰子种皮提油率为16.8%;所得椰子种皮油品质良好,酸值(KOH)为2.19 mg/g,总酚酸含量为0.49 mg/mL,各项指标均比市售干法椰子种皮油显著提高。
张建国唐敏敏宋菲王挥李瑞夏秋瑜
关键词:复合酶法
基于GC-IMS结合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冷冻时长对椰子水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2023年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化学计量法,研究了成熟椰子水在-18℃冷冻0、1、2和3个月(CW0、CW1、CW2和CW3)后挥发性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GC-IMS能够从成熟椰子水中鉴定出29种挥发性有机物,包括13种醇类、6种酯类、6种醛类、2种酮类、2种酸类物质。经冷冻后,挥发性物质的总量(峰值体积)发生了显著的降低和散失。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酸类化合物峰体积逐渐增强并在冷冻第2个月后达到最大值,而后降低。醇、酯、醛类物质峰体积逐渐上升并在冷冻第三个月后达到最大值,酮类物质峰体积逐渐降低,并在冷冻2个月之后达到最小值。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均能在不过拟合的情况下对4种椰子水进行判别;进一步从鉴定出的挥发性物质中,根据可变重要性投影(VIP)值>1选取9个关键标志物,在聚类热图分析中分别实现对4种椰子水的聚类和有效区分,其中乙酸乙酯(D、M)、异丁醛、乙醛、己酸乙酯、2-丁酮、乙酸(M)可作为椰子水不同冷冻时长的阶段标志物。研究结果为不同冷冻时间下椰汁的GC-IMS快速鉴别提供了依据。
阚金涛王媛媛宋菲张建国张建国
关键词:椰子水冷冻挥发性物质
油棕粕乙醇提取物抗氧化性的研究
2017年
以油棕粕乙醇提取液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体外抗氧化性,包括对超氧根离子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DPPH的清除能力,及其还原力和金属离子络合能力。结果表明,油棕粕乙醇提取物对超氧根离子自由基、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较强,同时表现出较好的还原力和Fe^(2+)络合能力。这表明油棕粕乙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在食品或其它工业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张建国曹红星曹红星雷新涛
关键词:乙醇提取物自由基
脱脂椰蓉对面粉糊化特性及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脱脂椰蓉具有椰香味且含有大量膳食纤维,添加到面条中可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研究将脱脂椰蓉以0%,5%,10%和15%的比例添加到面粉中研究其对面粉糊化及鲜湿面条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椰蓉添加量的增加糊化特性参数除糊化温度逐渐升高以外其余均降低;面片亮度降低,黄度增加;最佳煮制时间逐渐缩短,断条率增加,没有添加椰蓉的面条烹煮损失率最低,添加5%椰蓉的面条最高;煮熟增重率逐渐降低;面条食味性增加而面条感官总分差别不显著(p≥0.05);硬度、内聚性和胶黏性逐渐增加,弹性和咀嚼性降低。
王媛媛张建国王挥王挥张玉锋沈晓君
关键词:膳食纤维面条糊化特性质构特性
椰子果肉切片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椰子果肉切片机,包括机座、切削机构以及传送机构,所述机座设有电机,所述切削机构包括转盘、刀具以及转轴,所述刀具固定在所述转盘上,所述转轴与所述电机通过皮带连接,所述转轴可带动所述转盘转动,所述传送机构...
张建国王挥桂青郑亚军雷新涛王富有
文献传递
椰子蛋白质ACE抑制肽制备关键技术、降血压活性研究与推广示范
郑亚军李艳张玉锋沈晓君宋菲张建国
采用复合酶、超高压预处理、凝胶色谱、高效液相、LC-MS/MS等技术从椰子蛋白中制备ACE抑制肽。优化了椰子蛋白ACE抑制肽制备和分离纯化的关键技术,鉴定出VVLYK等7种ACE抑制肽。体内实验表明,其中4种多肽可以显著...
关键词:
关键词:高血压
椰子提取物的护肤特性研究及日化类旅游产品开发
王挥赵松林宋菲陈华郑亚军张玉锋沈晓君张建国
该成果以椰子中富含的脂肪、蛋白质等功能成分为切入点,通过系统评价分析,研究明确了椰子提取物的美白、防晒、保湿等护肤功效,初步探明了其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基料调配、生产加工、质量控制等工艺进行优化,开发出多个系列的...
关键词:
关键词:护肤产品
基于GC-IMS对不同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中挥发性物质分析
2024年
椰肉是椰子产品加工的主要原料,获取方式以集装箱进口毛椰子果为主,在运输及贮藏过程中坏果率高。为了探寻快速区分和鉴别的方法,本研究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GC-IMS)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对未贮藏正常毛椰子果椰肉(FCM)和25℃/70%、35℃/80%、45℃/90%3种温湿度贮藏条件下变质毛椰子果椰肉(DCM-25、DCM-35和DCM-45)中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4种椰肉中均定性出42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醇类13种,酸类5种,酮类8种,酯类10种,醛类4种,吡嗪类化合物2种,未定性的化合物3种。醇类最多(包括乙醇、丁醇和丙醇等),其次是酸类(包括乙酸和2-甲基丙酸等)、酮类(包括丙酮、3-羟基-2-丁酮和环戊酮等)、酯类(包括己酸丁酯、乙酸乙酯、丁酸丁酯和丁酸乙酯等)、醛类(包括3-甲基丁醛、戊醛和庚醛等)和吡嗪类(2-乙基-3-甲基吡嗪)物质。变质后醇、酸、酮类挥发性物质增多。利用OPLS-DA分析出3-甲基丁醛、环戊酮、3-甲基丁醇单体、丁醇单体、庚醛、丙酮、2-甲基丙醇单体、2-庚酮单体、庚酸、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13种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 VIP)大于1的特征挥发性物质。利用差异热图确定了在FCM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环戊酮和丁醇单体;DCM-2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为2-庚酮单体、丁酸丁酯单体、乙酸乙酯、乙醇二聚体和2-乙基-3-甲基吡嗪单体(以酯、醇、酮类为主);DCM-3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庚酸(主要是酸类);DCM-45中的特征挥发性物质是3-甲基丁醛、庚醛和丙酮(以醛、酮类为主)。该研究结果为变质果的筛选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
王媛媛沈晓君宋菲阚金涛张建国张建国
关键词:挥发性物质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