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晶鑫
- 作品数:12 被引量:83H指数:6
- 供职机构: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槲皮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自噬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被引量:14
- 2020年
- 目的探讨槲皮素对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自噬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方法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5组:对照组、模型组、米诺环素组(90 mg/kg)、槲皮素低剂量组(50 mg/kg)、槲皮素高剂量组(100 mg/kg)。模型组、米诺环素组和槲皮素低、高剂量组建立脊髓损伤模型。建模成功后,米诺环素组和槲皮素低、高剂量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对照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持续4周。给药结束后,进行脊髓损伤的行为学评分(BBB)、机械痛阈(PWT)、热刺激潜伏期(PWTL)的测定。吖啶橙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噬水平;RTPCR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海马组织IL-4、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PWT、PWTL、BBB评分水平、神经元自噬小体水平、PI3K、Akt m 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米诺环素组和槲皮素低、高剂量组PWT、PWTL、BBB评分水平、神经元自噬小体水平、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IL-4、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米诺环素组比较,槲皮素低剂量组PWT、PWTL、BBB评分水平、神经元自噬小体水平、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IL-4、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槲皮素高剂量组PWT、PWTL、BBB评分水平、神经元自噬小体水平、PI3K、Akt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IL-4、IL-6、TNF-α蛋白表达水平相近(P>0.05)。结论槲皮素能明显增加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元自噬水平进而减轻脊髓神经元损伤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诱导的大鼠神经元自噬来减弱脊髓损伤有关。
- 聂晶鑫尚静波孟庆涛
- 关键词:槲皮素脊髓损伤PI3K/AKT通路
- 无痛胃镜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效果的比较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不同入镜时点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的静脉麻醉效果。方法 7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即刻入镜进行无痛胃镜检查,观察组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30 s入镜进行无痛胃镜检查。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情况;术后清醒时间以及丙泊酚用量;入镜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不同时点HR、MA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诱导前(T0)时比较,两组患者入镜前(T1)时MAP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5.54±1.72)min,丙泊酚用量为(2.42±0.38)mg/kg;观察组患者术后清醒时间为(3.42±1.16)min,丙泊酚用量为(1.85±0.38)mg/kg;观察组术后清醒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痛胃镜检查在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30 s入镜检查可减少丙泊酚用量,缩短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减少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初秀邵琳聂晶鑫
- 关键词:无痛胃镜丙泊酚舒芬太尼麻醉效果
-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P<0.05。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 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
- 关键词: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
- 后路手术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究后路手术内固定在脊柱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为以后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我院86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均43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观察比较2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和VA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4%,2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Cobb角、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和VAS评分等各项指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改善( P<0.05),且观察组患者Cobb角较对照组小(P<0.05),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均较对照组高(P<0.05),VA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多项数据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脊柱骨折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快速恢复,缩小其Cobb角,并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 聂晶鑫尚静波姜丽
- 关键词:脊柱骨折后路手术内固定
- 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结合椎体成形术对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价值观察被引量:21
- 2017年
- 目的探究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4例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手术效果并对比分析手术前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变化情况以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术后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压缩率和椎体后缘高度压缩率等与术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且术后患者VAS评分低于术前(P<0.05)。结论老年胸腰段脊柱骨折采用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脊柱后凸Cobb角,降低其椎体前缘和后缘高度压缩率,减轻患者疼痛,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聂晶鑫尚静波姜丽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
- 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7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8例。参照组予以静脉复合全麻,联合组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麻醉剂用量、麻醉苏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联合组心率、舒张压、收缩压、麻醉剂用量、麻醉苏醒时间分别为(72.6±5.8)次/min、(65.6±7.9)mm Hg(1 mm Hg=0.133 kPa)、(96.1±8.7)mm Hg、(17.2±5.1)mg、(4.6±0.8)min,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的(91.3±6.5)次/min、(75.7±8.5)mm Hg、(127.4±10.2)mm Hg、(139.2±9.4)mg、(9.5±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术期参照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2例、心动过缓3例、深静脉血栓5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10/38);联合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1例、心动过缓1例、深静脉血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9%(3/38);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腰硬联合麻醉更加安全有效,麻醉效果理想,可作为首选的麻醉方式。
- 初秀聂晶鑫王东
- 关键词: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髋关节置换术麻醉效果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探究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麻醉效果。方法此次126例实验对象均选自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本院接收的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按照手术先后时间均分成三组,分别是实验组(n=42)和对照Ⅰ组(n=42)、对照Ⅱ组(n=42)。实验组用高浓度(0.5%)罗哌卡因,对照Ⅰ组用中浓度(0.4%)罗哌卡因,对照Ⅱ组用低浓度(0.3%)罗哌卡因,将三组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尺神经、正中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完全阻滞率以及运动阻滞程度、镇痛持续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优良率上均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实验组运动受阻恢复时间高于对照Ⅰ组和对照Ⅱ组,以上组间差异均明显,存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应用高浓度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要优于低浓度效果。
- 初秀聂晶鑫王东
- 关键词:罗哌卡因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 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体会被引量:1
- 2017年
-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累及后柱的手术治疗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月笔者选取了2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后柱均受累)为研究对象,其中后内伴后外侧骨折8例,后内侧劈裂骨折11例,后外侧劈裂骨折6例。根据后柱累及部位不同采取后内侧入路、后外侧入路骨折复位固定术,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中出血量(167.32±1.89)ml,住院时间(18.34±2.31)d,骨折愈合时间(14.22±0.60)周,完全负重时间(17.56±1.31)周,膝关节活动度(110.26±1.9)°。膝关节功能恢复优者16例(64%),良者5例(20%),优良率84%。膝关节后侧(后内侧或后外侧)入路复位及支撑钢板固定术具有复位合理、固定稳定性高、并发症少、膝关节功能快速恢复等优点,成为累及后柱的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首选手段。
- 李仁波周伟聂晶鑫
-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后侧入路后柱
- 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对成骨性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手术前后治疗效果。结果 3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0.56%。治疗后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卡氏(KPS)及生活质量(QQL)评分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成骨性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建议在临床上推广。
- 周伟尚静波李仁波孟庆涛于洪德聂晶鑫杨光
-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疼痛
- 锁定钢板内侧柱支撑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内侧柱支撑螺钉与其疗效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6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资料,根据肱骨近端有无内侧柱支撑螺钉,将患者分为2组:无支撑螺钉组(33例),有2枚~3枚螺钉的支撑螺钉组(30例)。比较2组患者的Constant评分、术后患侧肱骨头高度丢失变化、并发症发生率及骨折愈合时间,分析有无支撑螺钉对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及维持骨折复位的作用。63例患者随访12个月~24个月,平均18.2个月。Constant评分支撑螺钉组与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肱骨头高度丢失支撑螺钉组与无支撑螺钉组比较有差异。锁定钢板治疗伴内侧粉碎性骨折或伴内侧骨缺损的肱骨近端骨折时,选择2枚~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可获得较满意的术后疗效。
- 周伟李仁波尚静波孟庆涛于洪德杨光聂晶鑫
- 关键词:肱骨骨折锁定钢板骨折固定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