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芮菡
- 作品数:8 被引量:21H指数:3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阿托伐他汀对家兔主动脉斑块Visfatin及Bcl-2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斑块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联合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只。喂养16周后,采集各组家兔血清及主动脉。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血脂水平及主动脉病变的变化;提取各组胸主动脉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内内脏脂肪素(Visfatin)及Bcl-2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家兔TC、LDL-C升高(t值分别为47.535、12.011,P值均为0),但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脂喂养家兔的血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0.245、11.765;P值均<0.001);与高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家兔主动脉visfatin的mRNA水平下降(t=10.327,P<0.001),Bcl-2水平升高(t=7.042,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降低Visfatin表达及促进Bcl-2表达有关。
- 张全武刘芮菡司金超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内脏脂肪素BCL-2
- 高脂饮食诱导肝脏MED1特异性敲除小鼠呈高胆固醇血症
- 2014年
- 为研究肝脏MED1对脂质代谢的影响,以肝脏MED1特异性敲除(MED1ΔLiv)小鼠为模型,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肝脏MED1蛋白表达;高脂饲料(脂肪含量为60%)饲喂小鼠,并分别在0、1、2和4周动态检测血浆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及血糖水平.结果显示,与MED1fl/fl小鼠相比,MED1ΔLiv小鼠仅肝脏MED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其它组织表达无明显变化.高脂饲喂1周和2周,MED1ΔLiv小鼠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P<0.01);普通或高脂饲料饲喂状态下,与MED1fl/fl小鼠相比,MED1ΔLiv小鼠血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短期给予高脂饲料可诱导MED1ΔLiv小鼠呈现高胆固醇血症,提示MED1在胆固醇代谢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
- 李倩薇刘芮菡赵四海贾玉枝白亮Janardan K.Reddy徐小平刘恩岐
- 关键词:肝脏胆固醇血糖
- 高糖环境对胃癌组织、胃癌SGC7901细胞株P-糖蛋白表达及5-Fu敏感性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糖环境对胃癌组织、胃癌SGC7901细胞株P-糖蛋白(P-gp)表达及5-氟尿嘧啶(5-Fu)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患者4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患者30例,取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胃癌组织中P-gp表达情况;取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体外培养,并给予1 000、4 500、9 000 mg/L葡萄糖干预(分别设为低、中、高浓度组)。收集各组细胞的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gp表达;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对5-Fu的敏感性。结果 40例胃癌组织中P-gp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14 6,30例2型糖尿病合并胃癌组织中P-gp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021 5,二者比较P<0.01。高浓度组P-gp的相对表达量为2.92±0.09,中浓度组为2.53±0.09,低浓度组为1.56±0.09,组间两两比较P均<0.01。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升高,5-Fu对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下降,尤其以高浓度组效果最明显(P<0.01)。结论高糖环境可提高胃癌组织及胃癌SGC7901细胞株P-gp表达,从而降低胃癌细胞对5-Fu的敏感性。
- 张全武刘芮菡娄欣
- 关键词:胃癌高糖环境P-糖蛋白5-氟尿嘧啶
-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状态与临床病理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0例浸润性乳腺癌中AR的表达,并结合相关临床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R表达与雌激素受体(ER)表达呈正相关(ER阳性病例AR表达率为85.2%;ER阴性病例AR表达率为26.9%;r=0.588,P<0.01);与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表达呈负相关(Ki-67阳性组AR表达率为51.8%;阴性组AR表达率为82.4%;r=-0.232,P<0.01);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升高,AR表达下降,Ⅰ、Ⅱ级肿瘤组AR表达率显著高于Ⅲ级组(AR阳性率分别为75.0%、68.4%、36.9%;P<0.01);pTNM分期Ⅰ、Ⅱ期肿瘤组AR表达显著高于Ⅲ+Ⅳ期肿瘤组(各期AR阳性率分别为84.6%、87.8%、61.9%;P<0.01);p5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组AR表达低于阴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阳性率分别为50.8%、61.4%、48.2%、60.4%;P>0.05).结论 浸润性乳腺癌中AR高表达提示着较好的预后.
- 张全武刘芮菡白慧丽和莹莹娄欣薛金慧
- 关键词:乳腺癌雄激素受体荧光原位杂交
-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对胃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研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侵袭的影响和可能机理。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6例胃癌组织中SIR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的表达;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SIRT1蛋白和VEGF-A蛋白表达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GES-1人胃黏膜细胞株及SGC7901人胃癌细胞株中SIRT1蛋白和VEGF-A蛋白的表达;采用siRNA小干扰技术特异性干扰SGC7901细胞株中SIRT1基因的表达后,检测SIRT1蛋白和VEGF-A蛋白的表达;通过细胞侵袭实验检测不同处理后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与正常胃黏膜组织比较,胃癌组织中SIRT1蛋白和VEGF-A蛋白均呈高表达(P<0.050)。SIRT1蛋白阳性表达患者的生存情况较差(P=0.001),SIRT1及VEGF-A蛋白均呈阳性表达者的生存情况较差(P=0.006),但VEGF-A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无关(P=0.091)。SGC7901细胞中SIRT1蛋白(P=0.010)和VEGF-A蛋白(P=0.020)的表达较GES-1细胞上调。构建SIRT1-siRNA特异性抑制SIRT1基因的表达后(siRNA阳性组),SIRT1蛋白和VGEF-A蛋白的表达均下调(P=0.010),且SGC7901细胞的侵袭能力下降(P=0.000)。结论 SIRT1基因可能通过促进VEGF-A蛋白的表达而促进胃癌的侵袭,其可能是抑制胃癌侵袭的一个治疗靶点。
- 赵伟陈锐刘芮菡常帅谯瞧刘俊松张振良车向明
-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胃癌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HBV DNA载量的关系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乙肝病毒(HBV)脱氧核糖核酸(DNA)载量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行肝组织病理学活检。采集所有患者的静脉血,完成肝功能指标以及血小板参数的检测,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载量。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HBV DNA载量的关系并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酸转移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以及HBV DNA载量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S_(0)~S_(4))而升高,胆碱酯酶(CHE)水平、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ALT、GGT、ALP水平、MPV和HBV DNA载量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G_(0)~G_(4))而升高,而CHE水平、PLT、PDW随着肝脏炎症程度的加重而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纤维化、炎症程度均与ALT、GGT、ALP水平及MPV、HBV DNA载量呈正相关,而与CHE水平、PLT、PDW呈负相关(P<0.05)。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与肝功能、血小板参数和HBV DNA载量有关。通过检测上述相关指标,可辅助评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组织炎症、纤维化情况。
- 薛金慧褚菲菲刘芮菡赵娜
- 关键词: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血小板参数
- 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血脂和脂质代谢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家兔主动脉斑块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普通饲料组、高脂饲料组、高脂饲料+阿托伐他汀组,每组各6只。喂养16周后,采集各组家兔血清、主动脉及肝脏。检测各组家兔血清中血脂水平及主动脉病变的变化;提取各组胸主动脉及肝脏组织总RNA;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织内内脏脂肪素(Visfatin)、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Bcl-2、C-myc及P53的mRNA水平变化。结果和对照组相比,高脂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家兔TC、LDL-C升高(t值分别为47.535、12.011,P值均为0),但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脂喂养家兔的血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C)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10.245、11.765;P值均<0.001);与高脂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家兔主动脉visfatin的mRNA水平下降(t=10.327,P<0.001),Bcl-2水平升高(t=7.042,P=0.001),肝脏组织中visfatin和p53的mRNA水平下降(t值分别为6.735,6.452;P=0.001),sirt1mRNA水平升高(t=8.328,P=0.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高血脂水平和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机制可能与降低Visfatin,p53表达及促进Sirt1,Bcl-2表达有关。
- 张全武刘芮菡司金超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阿托伐他汀内脏脂肪素BCL-2
- 胃丛状纤维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胃丛状纤维黏液瘤(PF)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例胃PF患者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结果胃PF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息肉状或隆起性肿物;组织学特征为肿瘤呈多结节状生长,瘤细胞梭形,间质富含小的薄壁血管和黏液样基质,核呈短梭形或卵圆形。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SMA强阳性,CD10局灶弱阳性。结论胃PF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间叶性肿瘤,诊断需与胃肠道间质瘤、侵袭性纤维瘤等间叶性肿瘤鉴别。
- 张全武和莹莹刘俊玲娄欣刘芮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