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志 作品数:5 被引量:40 H指数:4 供职机构: 解放军第三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修复类风湿膝关节炎 被引量:13 2015年 背景:人工膝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手段,目前多数学者采用分期置换,且多数医生为增加术后假体稳定性,采用半限制性假体。目的:探讨双膝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同期双侧全膝关节表面置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解放军第三医院骨一科收治的27例双膝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均为同期双侧。根据症状、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检查评价置换后效果。随访时间为置换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超过6个月1年1次,内容包括疼痛症状的消除情况、关节功能恢复情况,X射线片表现,假体位置有无松动、下沉等情况。结果与结论:全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9-26个月。置换后疼痛消失,置换前屈曲内翻、外翻畸形纠正,患肢行走功能恢复良好。按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标准,由置换前平均31.8分提高到置换后平均82.7分。全组无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及下沉发生。提示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是修复双膝类风湿关节炎安全、有效的方法,康复时间及住院周期短,可避免两次单膝置换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及经济影响。 陈戎波 侯娜 王仁 何明 王二丰 张卫涛 李小建 李先志关键词:植入物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关节功能 假体松动 随访研究 经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C1.1和C1.2型骨盆骨折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经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C1.1、C1.2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收治C1.1、C1.2型骨盆骨折患者17例,男10例,女7例;年龄17-54岁,中位数34岁;车祸伤11例、坠落伤6例;C1.1型6例、C1.2型11例。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观察切口愈合及骨折愈合情况,术后12个月采用Denis标准评定临床疗效,同时观察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00 min,中位数96 min。1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5个月,中位数17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12个月X线片示所有骨折均愈合;按照Denis标准评定疗效,优13例、良4例。结论:采用经髂腹股沟入路内固定治疗C1.1、C1.2型骨盆骨折,可在仰卧位一次完成骨盆前环和后环骨折的暴露与固定,不会损伤重要的血管、神经,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戎波 王仁 何明 王二丰 李小建 刘军 李先志 张卫涛关键词:耻骨联合分离 髂骨 骶髂关节 髂腹股沟入路 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Pipkin Ⅳ型骨折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探讨改良Gibson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PipkinIV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2年3月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11例PipkinIV型骨折患者资料,男9例,女2例;年龄18~62岁,平均32.8岁;左侧7例,右侧4例。股骨头骨折发生在非负重区7例,负重区4例。髋臼骨折按Letournel—Judet分型均为后壁骨折。合并伤:轻中型闭合性颅脑损伤2例,多发肋骨骨折伴血气胸3例,同侧髌骨骨折及坐骨神经损伤1例,其他部位骨折及软组织损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6h至7d,平均4d。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3~36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术后X线片及CT重建显示股骨头形态正常,髋臼形态良好,所有患者骨折复位及愈合良好。骨折愈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5.2个月。1例患者于术后2年发生异位骨化,无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按照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4例,良7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0~96分,平均87分。结论改良Gibson入路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和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PipkinIV型骨折疗效良好。 王仁 齐东海 许向东 王峰亮 刘军 乔林 王二丰 殷杰 李先志 安勤德关键词:股骨头骨折 髋关节后脱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326髋疗效分析 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疗效。方法:2001年3月至2011年3月对274例326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进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采用小切口显露并保留臀中肌和梨状肌的完整性。参照术前X线片依据ARCO分型。对患者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结果:全部患者随访3~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69~96分,平均92.5分。术中发生大粗隆撕脱骨折3例、粗隆间后侧骨皮质线性骨折2例,分别给予钢丝或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并适当延迟负重。术后发生脱位2例,其中1例为搬动不当所致,经手法复位在随访期内再未发生脱位,另1例为髋臼角过大导致脱位,术后11d再次手术纠正。因假体松动、髋臼内陷原因行翻修手术5例。发生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例,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股骨头坏死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前注重全身状况、关节病损程度及周围软组织情况评估,术中正确判断和处理病损髋臼和选择合适假体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 王仁 禹晓东 许向东 孟新文 王二丰 张卫涛 李先志 徐军鹏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人工全髋关节 手术治疗 软组织平衡在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软组织平衡在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23例(30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前均存在患肢短缩,术中均采用软组织松解术,2例同时行截骨术。术后根据患肢长度恢复、局部症状、关节功能恢复及影像学检查评价效果。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9~30个月,平均(21.7±5.8)个月。2例患者术后患肢长度仍遗留短缩1.0 cm,1例短缩1.5 cm。1例成人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者术后出现骨化性肌炎,4个月后疼痛消失,16个月后骨化组织吸收消失。1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积极溶栓治疗后康复出院。1例术后出现坐骨神经牵拉伤表现,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3个月后完全恢复。1例术后髋脱位,经手法复位并牵引1个月,未见再次脱位。无感染、假体松动下沉、假体周围骨折发生。Harris评分标准:优19侧髋,良7侧髋,中4侧髋。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8分,提高至术后的平均87.2分。结论不同病种的患肢短缩,形成机制不同,针对性的术前准备、术前评估及围手术期的治疗会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按照先关节囊内、后关节囊外,从内收肌腱、臀大肌股骨粗线附着点至股直肌、股薄肌、股二头肌附着点、髂腰肌的顺序逐步松解,臀中肌保护。仍不能恢复旋转中心、偏心距、患肢长度时,行小粗隆下截骨。准备不同形态的股骨柄假体、软组织松解后的正确松紧程度及术后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是患肢短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陈戎波 何明 任慧 王仁 李小建 王二丰 李先志 李先志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