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灼林

作品数:28 被引量:68H指数:5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心肌
  • 10篇动脉
  • 9篇梗死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电图
  • 8篇心电
  • 8篇心电图
  • 8篇心肌梗死
  • 6篇缺血
  • 5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动态心电图
  • 4篇急诊
  • 4篇成形术
  • 3篇动脉造影
  • 3篇心病
  • 3篇心房
  • 3篇心房颤动
  • 3篇造影
  • 3篇阵发

机构

  • 26篇东莞市石龙人...
  • 2篇广东医学院
  • 2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郭灼林
  • 19篇兰军
  • 18篇潘伟彪
  • 5篇姚红
  • 4篇涂昌
  • 2篇梁红生
  • 2篇李康福
  • 2篇胡光
  • 1篇马中富
  • 1篇马虹
  • 1篇谢克亮
  • 1篇陈本发
  • 1篇杜志民
  • 1篇林燕勤
  • 1篇胡承恒
  • 1篇刘映峰
  • 1篇吴小妮
  • 1篇李淑芬
  • 1篇张育君
  • 1篇赵敏

传媒

  • 3篇中国介入心脏...
  • 3篇中国基层医药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国际医药卫生...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临床医学...
  • 2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现代康复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赣南医学院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 2篇2001
  • 1篇199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术前后QT离散度的变化
2004年
目的 :探讨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 (PTCA)及支架术对冠心病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对 1 5 6例成功实施PTCA及支架术的冠心病患者 ,记录术前 1天和术后第 1天的 1 2导联心电图 ,计算各QTd、QTcd。结果 :术后患者心电图QTd、QTcd较术前明显减小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结论 :冠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术可使冠心病患者病变部位心肌缺血得以改善 ,心肌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及功能得到恢复 ,改善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 ,从而使QT间期离散度显著缩短 ,可有效地避免严重心律失常及猝死的发生。
姚红潘伟彪郭灼林兰军
关键词: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支架植入QT离散度
帕罗西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焦虑抑郁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贝克抑郁调查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进行问卷调查,将问卷调查评分>10分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6例,B组除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外,还给予心理干预和口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抗抑郁药物盐酸帕罗西汀10~20 mg/d治疗;A组仅给予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结果 B组经治疗后较A组BDI评分明显下降(P<0.05),梗死后心绞痛或再次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心脏性猝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合并焦虑、抑郁状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同时联合盐酸帕罗西汀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李康福郭灼林梁红生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抑郁症焦虑帕罗西汀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被引量:11
2003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心肌桥 (心肌桥 )的特征和心肌桥与缺血性心脏病 (IHD)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 2 398例患者 ,其中共检出心肌桥 2 2例。结果 心肌桥检出率为 0 92 % ;心肌桥最常出现在左前降支 ;心肌桥段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最主要征象 :心肌桥近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检出率为 5 4 5 % ;有心肌桥患者临床均表现出不同程度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结论 冠状动脉收缩期狭窄是心肌桥最主要征象 ;冠状动脉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病。
郭灼林吴小妮杜志民胡承恒张育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肌桥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
心肌缺血总负荷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用心肌缺血总负荷评价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 2 4h三通道动态心电图监测 ,对 12 2例心肌梗死后患者行ST段分析。结果  3 6例检出心肌缺血 ,检出率 2 9.5 % ;3 6例中共 40 9次心肌缺血 ,其中无症状心肌缺血占 98% ;不同部位心肌梗死的心肌缺血总负荷无显著差异 ;昼夜心肌缺血总负荷无显著差异。结论 心肌缺血总负荷是分析比较ST段改变的一个准确的量化指标 ,能有效的检出不同部位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程度 ,为临床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疗效观察提供有效的量化指标。
姚红潘伟彪郭灼林兰军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总负荷动态心电图ST段改变
心电图酷似心肌梗死的急性病毒性心肌炎(附10例报告)
2001年
郭灼林李仲培
关键词:心电图心肌梗死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动态心电图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2004年
目的 :分析判断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学特征 ,并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 36例应用 2 4h动态心电图检查检出的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患者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均为窦性心律 ,共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4 89阵 ,其中 2 4h内发生 1阵室性心动过速 19例 ,2~ 10阵 12例 ,10阵以上 5例。结论 :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短阵室性心动过速 ,应结合临床病史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 ,充分认识高危因素 ,客观评价其预后。
姚红潘伟彪郭灼林兰军
关键词: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预后心律失常
曲美他嗪对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的影响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通过QRS记分法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电图QRS分值的动态变化,探讨曲美他嗪对梗死面积的影响。方法18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治疗组(92例)及空白对照组(90例),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及第30天QRS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QRS分值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组在梗死7d后心电图QRS分值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但30d后QRS分值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在梗死7d及30d后心电图QRS分值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曲美他嗪能显著限制并缩小梗死面积,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药物治疗。
潘伟彪兰军郭灼林
关键词:曲美他嗪急性心肌梗死梗死面积心电图
放免法测定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内皮素改变的意义(附504例Meta分析)
1998年
目的:进一步探讨内皮素(Endothelin,ET)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的意义。方法:用Meta分析总结了国内9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的504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和239例正常对照血浆内皮素含量改变的文章。结果: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浆ET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1),而急性期又比恢复期高(P<0.01);急性脑出血和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浆ET的含量在急性期和恢复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均<0.01),急性脑出血患者恢复期血浆ET比急性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高(P均<0.01)。病情严重者,内皮素升高更明显,病情恢复和稳定时,血浆ET则降低。结论:ET参与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动态监测血浆ET有助于判断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情。
郭灼林马中富马虹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病血浆内皮素放射免疫法急性期
胺碘酮与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的影响
2005年
目的观察胺碘酮和伊贝沙坦对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心电图P波离散度(Pd,ms)和最大P波时限(Pmax,ms)的影响。方法90例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31例,伊贝沙坦组29例和胺碘酮组30例,健康对照组30例,观察药物治疗2个月前后心电图Pd和Pmax的变化。结果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d和Pmax明显延长;胺碘酮加伊贝沙坦治疗前Pd(48±8)、Pmax(126±7),治疗后Pd(31±5)、Pmax(109±8);伊贝沙坦治疗治疗前Pd(47±9)、Pmax(126±6),治疗后Pd(44±7)、Pmax(120±9),但差异无显著意义;胺碘酮治疗前Pd(49±9)、Pmax(126±8),治疗后Pd(39±6)、Pmax(112±7),但对Pd和Pmax改善少于胺碘酮加伊贝沙坦组。结论胺碘酮加伊贝沙坦能显著降低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大时限。
潘伟彪兰军郭灼林
关键词:胺碘酮伊贝沙坦阵发性心房颤动P波离散度阵发性特发性最大P波时限P波最大时限
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
2008年
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治疗股动脉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20G细针穿刺,在超声引导于假型动脉瘤颈处注射凝血酶治疗9例医源性假性股动脉瘤,每例凝血酶剂量300~500U。结果股动脉假性动脉瘤9例在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进行栓塞治疗均获成功,血栓形成时间1~5min,未见股动脉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兰军刘映峰潘伟彪郭灼林陈本发涂昌李仲培
关键词:假性动脉瘤超声引导凝血酶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