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军
- 作品数:18 被引量:113H指数:7
- 供职机构:许昌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许昌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许昌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南瓜片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及品质评价被引量:10
- 2016年
- 为了探索南瓜的高效干燥方法,对南瓜片热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进行研究,比较了6种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并对南瓜片的色泽、复水比、干燥时间和能耗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南瓜片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前期干燥速率曲线与单独热风干燥的相应阶段一致,后期分为升速和降速阶段;在热风-微波联合干燥中,Midilli-Kucuk模型适用于描述前期热风过程,Modified Page模型适用于描述后期微波过程;联合干燥所得南瓜片褐变没有微波干燥严重,类胡萝卜素保留效果优于微波干燥。联合干燥复水比低于热风干燥,高于微波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式干燥时间较短,能耗也较低,与热风干燥相比,干燥时间缩短了45%,能耗降低了48%;热风-微波联合干燥方式具有干燥产品品质好、能耗低的特点,更适合于南瓜片的干燥。
- 王军程晶晶余垒
- 关键词:南瓜片热风干燥微波干燥
- 甜荞超微全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以不同比例的甜荞超微全粉替代小麦粉,研究甜荞超微全粉对馒头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及内部纹理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超微粉碎处理,甜荞全粉平均粒径D_(50)为15.00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甜荞超微全粉馒头口感得到改善,不再有粗糙感觉。甜荞超微全粉的添加降低了面粉中面筋蛋白的含量,馒头的内部结构变差,比容、外观和弹韧性得分降低,色泽、黏性以及气味和滋味无显著变化。结果表明制作馒头时,甜荞超微全粉的添加量最高以10%为宜。甜荞全粉的添加使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黏附性先降低后增加,内聚性和回复性变化不显著,弹性有所增加。样品切片亮度、气孔对比度、气孔数量和气孔密度均显著降低,壁厚、气孔直径、粗细气孔比和粗气孔体积均逐渐增加,而气孔延长度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硬度和弹性可以作为甜荞全粉馒头质构分析指标。切片亮度、气孔对比度、气孔数量、气孔密度、壁厚、气孔直径和粗气孔体积均可用于甜荞全粉馒头内部纹理结构的评价。
- 王军程晶晶张贝贝任小真
- 关键词:甜荞馒头质构分析
- 振动式超微粉碎对番薯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以番薯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番薯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薯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28.58±2.84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57±0.08 m^2/g,2.96±0.37,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番薯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为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番薯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5 min时,所得番薯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15±0.01 g/g,0.71±0.03 g/g,3.20±0.15%,2.88±0.30 mL/g,45.17±0.70%,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番薯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 王军程晶晶韩胜男
- 关键词:物化特性
- 基于便携式近红外技术的生鲜乳品质现场评价被引量:6
- 2014年
- 生鲜乳作为乳制品生产的基本原料,其质量是保证乳制品食用安全、维护人类健康的基础。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构建生鲜乳品质指标的数学模型,实现生鲜乳品质的现场评价。在不同年份,收集88份来自不同奶牛个体的生鲜乳样品。便携式光谱仪采集生鲜乳漫透射光谱(500~1 010nm),二阶导数和卷积平滑进行光谱预处理,以消除脂肪球引起的光散射和高频噪声。变窗宽移动窗口偏最小二乘法(CSMWPLS)和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用于筛选信息区间,并构建预测模型。CSMWPLS与GAPLS模型的预测性能相当,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和乳糖的预测标准误差(RMSEP)分别为0.115 6/0.103 3,0.096 2/0.113 7,0.201 3/0.123 7和0.077 4/0.066 8,相对预测误差(RPD)分别为8.99/10.06,3.53/2.99,5.76/9.38和1.81/2.10。同时构建了生鲜乳品质指标的多元线性回归(MLR)方程,采用的最优变量数分别为8,10,9和7。采用外部数据集检验,MLR预测性能与PLS相近甚至更优,脂肪、蛋白质、干物质和乳糖模型的RMSEP分别为0.107 0,0.093 0,0.136 0和0.065 8;相对预测误差(RPD)分别为9.72,3.66,8.53和2.13,可用于现场准确测量。结果显示,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结合MLR模型可实现生鲜乳品质的现场快速评价,为生鲜乳按质论价收购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同时为便携式乳品近红外专用仪器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 王加华张晓伟王军韩东海
- 关键词:便携式光谱仪品质指标
- 振动式超微粉碎对紫薯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8
- 2016年
- 采用高频振动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紫薯粗粉,结果表明:紫薯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5min后,平均粒径减小至(27.81±1.21)μm,比表面积和离散度分别为(0.54±0.07)m2·g-1、2.75±0.52,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紫薯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亮度更大,颜色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紫薯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当超微粉碎处理时间为15min时,所得紫薯微粉持水力、持油力、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分别为(1.50±0.14)g·g-1、(1.16±0.10)g·g-1、(2.25±0.09)%、(1.70±0.44)ml·g-1、(32.38±0.76)%,加工特性最佳。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紫薯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 王军程晶晶李杰
- 关键词:物化特性
- 振动式超微粉碎对甜荞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6年
- 采用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处理甜荞粗粉,研究超微粉碎对甜荞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荞粗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10 min后,平均粒径减小到(17.64±1.10)μm,达到超微粉级别。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甜荞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为白亮。与粗粉相比,甜荞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甜荞微粉的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均增大。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甜荞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亮度、吸湿性、溶胀度和溶解性等物化特性,为甜荞全谷物食品开发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 程晶晶王军周睿
- 关键词:全谷物食品甜荞物化特性
- 紫薯片热风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及品质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对紫薯片热风与微波联合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6种数学模型的适用性,对干燥后紫薯片的色泽、复水比以及干燥时间和能耗进行了分析,并与单独干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紫薯片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前期与单独热风干燥相应阶段一致,后期分为升速和降速阶段。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前期与单独微波干燥相应阶段一致,后期只有降速阶段;联合干燥的热风干燥过程和微波干燥过程分别采用Verma模型和Modified Page模型进行描述;联合干燥所得紫薯片褐变较热风干燥严重,与微波干燥差异不显著。微波-热风联合干燥花青素降解最严重,热风-微波联合干燥花青素保留效果最好。联合干燥复水比低于热风干燥,高于微波干燥。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干燥时间和能耗都介于微波干燥和热风干燥之间。微波-热风联合干燥干燥时间最长,能耗最高。热风-微波联合干燥具有干燥产品品质好、能耗较低的特点,更适合于紫薯片的干燥。
- 程晶晶王军王崇
- 关键词:热风干燥微波干燥
- 超微粉碎对红小豆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6年
- 以红小豆粗粉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频振动超微粉碎处理,研究振动式超微粉碎技术对红小豆全粉物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超微粉碎时间的延长,红小豆微粉的平均粒径进一步减小,微粉颗粒大小更均匀,颜色更白亮,更均匀。与粗粉相比,红小豆微粉的休止角和滑角均增大,松装密度和振实密度均小于粗粉。超微粉碎处理可以显著改善红小豆全粉的颗粒均匀性、颜色均匀性、吸湿性、溶胀度、溶解性等物化特性。
- 程晶晶王军肖付刚
- 关键词:物化特性
- 燕麦超微全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7年
- 为研究燕麦超微全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燕麦超微全粉,然后以不同比例的燕麦超微全粉替代小麦粉制作馒头,并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分析和图像分析的方法对馒头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燕麦全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平均粒径D_(50)为17.05μm,达到超微粉级别。燕麦全粉馒头口感得到改善,本实现条件下(添加量20%以内)没有明显粗糙感觉。燕麦超微全粉的添加使主要感官指标得分均降低。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p<0.05),硬度和咀嚼性与感官评价总分呈极显著相关(p<0.01)。图像分析指标除气孔延长度外均差异显著(p<0.05),均与感官评价总分呈极显著相关(p<0.01)。研究表明燕麦超微全粉对馒头感官品质、质构特性及内部纹理结构均具有较大影响,燕麦超微全粉的添加量最高以10%为宜。
- 程晶晶王军金茜雅曹娜
- 关键词:燕麦馒头质构分析
- 红小豆超微全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被引量:7
- 2017年
- 为研究红小豆超微全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红小豆超微全粉,然后以不同比例的红小豆超微全粉替代小麦粉制作馒头,并采用感官评价、质构分析和图像分析的方法对馒头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红小豆全粉经过超微粉碎处理后平均粒径D50为28.92μm。红小豆全粉馒头口感得到改善,本试验条件下(添加量20%以内)没有明显粗糙感觉。红小豆全粉的添加使馒头的比容、外观、组织结构、色泽和弹韧性得分降低,黏性以及气味和滋味无显著变化。馒头的硬度和咀嚼性显著增加,黏附性有所增加,内聚性、弹性和回复性均无显著变化。图像分析指标除粗细气孔比和气孔延长度外均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红小豆全粉的添加量以5%~10%为宜。
- 程晶晶王军
- 关键词:红小豆馒头质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