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NAs的表达与血清细胞因子相关性研究
- 背景: 微小RNA(micRNA)是一类染色体上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单链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通过与靶基因特异性结合,引起靶基因mRNA的降解或干扰蛋白质的翻译过程,并可在特定条件下上调靶基因的蛋白表达和信使RN...
- 刘丽
-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非编码RNA单个核细胞血清细胞因子
- 文献传递
- 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清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价值。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79例,其中并发凝血功能异者41例(观察组)、凝血功能正常者38例(对照组)。取外周静脉血并检测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的预测价值;使用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水平升高(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预测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5、0.716、0.692、0.687,特异度分别为95.8%、87.5%、58.3%、79.2%,敏感度分别为66.7%、44.4%、77.8%、48.1%。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血清sTM是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独立预测因子(OR 3.921,95%CI 1.374~11.189,P=0.011)。结论血清sTM、IL-6、PCT、E-选择素对脓毒症患者并发凝血功能异常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sTM是脓毒症并发凝血功能异常的独立预测因子。
- 鲁海艳张高峰方长太刘丽
- 关键词: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E-选择素
-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9
- 2022年
- 目的比较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因子水平变化及其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宿州医院2018年8月—2021年4月收治的135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为疾病组,另于同时间段招募128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h1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γ干扰素(IFN-γ);Th2细胞因子:IL-4、IL-10。疾病组在入院48 h后检测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按照有无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及病原体分布情况,及其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分析疾病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绘制ROC曲线,采用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入院48 h后外周血各项Th1/Th2细胞因子及联合预测疾病组医院感染的价值。结果疾病组IL-2、IFN-γ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疾病组不同部位创伤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4.1%,不同感染类型患者革兰阴性菌占比均较高;感染组IL-2、IFN-γ水平均低于未感染组(P<0.05),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不同创伤部位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创伤部位医院感染患者IL-2、INF-γ水平均低于未感染患者(P<0.05),IL-4和IL-10水平均高于未感染患者(P<0.05);IL-2、IFN-γ、IL-4、IL-10联合预测疾病组医院感染的特异度高于各个指标单独预测(P<0.01),AUC高于单独预测(P<0.05),灵敏度与单独预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IL-2、IFN-γ水平下降,IL-4、IL-10水平升高,Th1向Th2漂移,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上述趋势更明显,此类患者常见革兰阴性菌感染,且各细胞因子水平联合对医院感染的预测价值高。
- 张慧秋刘丽刘玲沙梦龙鲁海艳
- 关键词:严重多发伤辅助性T淋巴细胞Γ干扰素医院感染
- 川芎嗪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合并缺血性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 2021年
- 分析川芎嗪注射液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合并缺血性血管疾病的肺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并评估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收住宿州市立医院患者50例,随机分为川芎嗪组和非川芎嗪组。研究两组治疗前后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EV1/FVC)有无差异,同时比较两组血液中白细胞数量(WBC)、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两组治疗后FEV1、PEF、FEV1/FVC及血液中WBC、CRP、PCT、TNF-α、IL-6含量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川芎嗪组治疗后以上各指标较非川芎嗪组治疗后明显下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川芎嗪注射液有效降低CAP合并缺血性血管疾病的炎症反应,改善肺通气功能,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 张高峰杨锡兰刘丽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缺血性血管疾病川芎嗪细胞因子
- 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炎性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重症肺炎(SP)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7月我院老年SP患者81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3组,各27例。3组均实施常规治疗,对照1组予以比阿培南治疗,对照2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观察组予以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3组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治疗前后病原菌检出率、炎性因子[血清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统计3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59%(25/27)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后革兰阴性菌检出率7.41%(2/27)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退热时间、痰液性状改变时间、白细胞下降时间、肺部炎症明显吸收时间短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CT、WBC、hs-CRP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CD3、CD4、CD8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阿培南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老年SP疗效显著,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龚敬陆伟史刚张肖难刘丽
- 关键词:比阿培南莫西沙星T淋巴细胞亚群
- 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风险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 2024年
- 目的构建和验证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风险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7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330例临床资料,根据患者脱机结局分为脱机成功组(n=213)和脱机失败组(n=117)。采取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影响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因素,基于此回归结果构建并验证列线图。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气时间、白蛋白、D-二聚体及氧合指数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吸烟、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气时间≥7 d、D-二聚体≥2000μg/L及氧合指数降低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脱机失败的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0(95%置信区间0.952~0.989),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观测值之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年龄、吸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通气时间、D-二聚体、氧合指数是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影响因素,由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性。
- 胡苗苗刘丽张淑琴
- 关键词:重症肺炎机械通气脱机列线图
-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ARDS并发AKI患者CRRT治疗中的效果比较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对比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抗凝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发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的效果。方法将苏州市立医院重症医学科2017年3月—2018年9月行CRRT治疗的36例ARDS并发AKI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肝素组(18例)和枸橼酸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肌酐(Cr)、尿素氮(BUN)]、凝血相关指标[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滤器使用寿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肾功能、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BUN、Cr水平、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T、APTT均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肝素组血小板计数低于枸橼酸组,PT、APTT长于枸橼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素组滤器寿命短于枸橼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ARDS并发AKI患者CRRT治疗中,应用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更佳,能够延长滤器寿命,更加安全。
- 陆伟燕宪亮刘丽鲁海艳张高峰张肖难
- 关键词: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 安徽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内科合理用血现况研究
-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三级综合性医院内科输血情况和临床医生合理用血相关知识的调查,了解内科医生在临床合理输血的知识、信念和行为,以制定相应的医护人员临床合理输血继续教育方案,进一步强化输血安全观念,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对...
- 刘丽
- 关键词:输血知识
- 文献传递
- 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
- 目的:观察四妙汤对痛风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四妙汤的进一步开发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用尿酸(250mg/kg,ip)及酵母(30g/kg,ig)致小鼠高尿酸血症模型,磷钨酸法测定血清尿酸...
- 刘丽
- 关键词:四妙汤痛风性关节炎高尿酸血症镇痛
- 文献传递
- 外周血Th1/Th2、Treg/Th17细胞因子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7
- 2022年
-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Th2、Treg/Th17细胞因子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将120例重症脓毒症病人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3名作为对照组,均行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Treg/Th17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水平检测并对比。所有病人均随访观察28 d,根据观察组病人存活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与生存组,对比2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IFN-γ/IL-4、TGF-β/IL-17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法分析各细胞因子水平与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关系,另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对照组(P<0.01);病人28 d病死率为25.00%;死亡组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高于存活组(P<0.01),IFN-γ/IL-4、TGF-β/IL-17均低于存活组(P<0.01);年龄增大,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高,血肌酐、IFN-γ、IL-4、TGF-β、IL-17水平升高是影响病人近期死亡的危险因素,IFN-γ/IL-4、TGF-β/IL-17比值降低是病人近期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P<0.01);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联合预测重症脓毒症病人住院28 d内死亡的灵敏度高于单独预测,AUC高于单独预测(P<0.01);IFN-γ/IL-4、TGF-β/IL-17联合预测重症脓毒症病人近期死亡的灵敏度高于单独预测,AUC高于单独预测(P<0.01)。结论:重症脓毒症病人外周血IFN-γ、IL-4、TGF-β、IL-17水平均异常升高,IFN-γ/IL-4、TGF-β/IL-17均降低,且其水平变化情况与病人近期预后有关,均是病人住院28 d内死亡的影响因素,且均对病人28 d内死亡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各指标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 张慧秋刘丽刘玲鲁海艳张肖难
- 关键词:重症脓毒症Γ-干扰素转化生长因子Β